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不怕网址被屏蔽了
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
25-09-03
第一章
今年,按法兰克人的算法是1626年,按我们的迁徙历算,则是1035年。
我这天正好有空,走进了埃及亚历山大港一座我常去的咖啡馆。
店主向我介绍了一个看起来是红头发的中年人,他自称穆拉德·雷斯,原名
杨·杨松,以前是个荷兰的海盗船长,后来荷兰与西班牙议和后,他转投摩洛哥
海岸的萨利海盗共和国,并在那里颇有威望,但最近几年萨利共和国内讧不断,
他打算到埃及来通过贿赂获得至高帝国的正式委任,以强化自身地位,靠帝国权
威压制内部政敌。
他向咖啡厅店主打听后,得知我正好在给亚历山大港的至高帝国海军掌旗官
做卫兵,由于我这几年来多次参加埃及舰队与基督徒海盗的作战,屡次和同伴击
退了海盗发起的跳帮作战,保护了掌旗官的安全,因此颇受信任,正好适合引荐
给亚历山大港的帝国海军掌旗官。
杨松还和我说起,他通过俘虏的一个挪威船员,得知了冰岛因为地处偏远而
疏于防备,希望明年夏天发起的这次冰岛远征能为他建立威名,进一步强化他在
萨利共和国的地位。
杨松这番话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我出身鲁梅里亚的西帕西领主家族,是
家中第五个儿子,注定无法继承家业,在接受了家族能提供的多年军事训练后,
带着一张弓和一匹骡子外出闯荡,和我同行的几个伙伴自嘲:「像我们这种提马
尔家的小儿子,只能给耶尼切里扛旗」,但现在帝国与各方敌人的摩擦不断,从
军和发财的机会还是不少的。
我想起姐姐法蒂玛跟随一船的人,从萨洛尼卡乘船去亚历山大港,要去红海
边的两圣地朝圣时,遭遇了异教徒海盗的袭击,那是一伙自称医院骑士团的海盗,
听说他们把我姐姐贴上了土耳其女人的标签,卖到了意大利为奴,从此我再也没
见过她。
于是我下定决心加入了帝国海军的埃及舰队,希望能打探到姐姐的下落。
我到亚历山大后,船上的熟人介绍我把骡子卖给一个希腊人老铁匠,他给了
我一柄二手波斯弯刀,刀面磨掉了前主人的名字,只留一行「愿真主恩赐胜利」。
我从普通的船上弓箭手做起,五六年来历经大小十余次战斗,树立了自己的
些许名声,被掌旗官选中做他的侍从。
回想往事,我在埃及生活的这几年,虽然收到了不少赏赐,生活富裕,但难
免觉得十分孤独,并被本地人多有排斥,当地埃及人把我视为从北方来的鲁姆人,
常把对帝国征税的不满转化成对我的冷眼相待。
因此我也希望能通过新的冒险填补心理的空虚。
于是同意了为杨松引荐,并希望加入他的海盗团。
记得刚来埃及时我还曾请求掌旗官的书记官,替我查过马耳他来的俘虏名册,
几年前确有一名叫法蒂玛·阿普杜拉的女俘虏,年龄籍贯都对得上,后面写着她
在拿坡里被转卖了。
我想若不能救回姐姐,便让十字架下的女人也尝尝被锁链拖过甲板的滋味。
杨松船长向哈立德掌旗官送上劫掠来的数千金币和其他财物,掌旗官十分满
意,当即表示他会马上向帝国高门推荐杨松船长担任帝国的正式雷斯,委任状很
快就能准备好。
杨松进一步提出,能带几个人回去做帝国的代表更好,掌旗官会意地派了我
等几个人一起去,临行时对我们说:「等以后回来了,别忘了分享一下你们的冒
险故事,这值得帝国臣民为之传颂。」
离开亚历山大港后,我随穆拉德·雷斯乘船西行,沿马格里布海岸航行数周,
终于在1626年秋抵达摩洛哥的萨利海盗共和国。
海风夹杂着盐腥与港口的喧嚣扑面而来,萨利的景象既熟悉又陌生,这是一
座由海盗、叛军与冒险者共筑的混乱之城,表面繁荣,内里暗流涌动。
我立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紧张气氛,穆拉德·雷斯告诉我,萨利现在分裂为
两派:一派是忠于他的新海盗,多为荷兰、英格兰等欧洲国家的叛逃者,主张与
帝国保持松散联系以换取更大自由;另一派是本地摩洛哥人和从西班牙被驱逐的
摩尔人,主张就近依附摩洛哥王国以获取保护,两派互相争抢战利品分配和海盗
舰队的主导权。
穆拉德带我走进一间由旧堡垒改建的萨利城邦议会,二十余名海盗头目和当
地贵族围坐一圈,争吵不休,一名摩尔人拍桌怒吼:「你的冰岛远征是妄想,只
会浪费勇士的鲜血和我们宝贵的战船!」
穆拉德冷笑,掏出奥斯曼掌旗官的委任状,宣布自己已被帝国正式任命为帝
国海军的雷斯,承诺将战利品公平分配,并以帝国权威震慑反对者。
厅内短暂沉默,但我注意到几人眼中仍闪过不信任的光芒。
穆拉德私下对我说:「这张纸只能压住他们一时,冰岛远征必须成功,否则
我在这里很难立足。」
接下来的日子,萨利的港口忙碌异常,穆拉德的海盗团为冰岛远征做最后准
备。
他的舰队包括三艘主力船:旗舰「海狼号」,一艘改装自荷兰商船的快速帆
船,配备12门火炮;以及两艘较小的单桅船,适合近岸突袭。
船上那些炮手多是欧洲叛教者,言辞粗鲁但技术过硬。
穆拉德为远征召集了200 多名海盗,混合了摩洛哥人、欧洲叛逃者和少量帝
国雇佣兵。
他们聚集在港口附近的沙滩上操练,练习跳帮作战。
一天夜深人静,穆拉德召集众人,宣布远征将在来年夏初启航,目标是冰岛
的丰饶渔村与无防备的港口,冰岛以前从未被帝国海军所触及过,这次探险的范
围远超过以前帝国海军的活动范围,仅凭这点,能参加这次远征,就是前所未有
的壮举,为帝国海军增添了新的荣誉,我们必将因此而名扬天下,为后世传颂。
海盗们举起弯刀,高喊着真主的荣光与财宝的诱惑。
1627年夏初,萨利的港口烈日炙烤,穆拉德·雷斯的舰队终于扬帆起航,目
标直指冰岛。
三艘船,旗舰「海狼号」和两艘单桅船载着百余名海盗,乘着大西洋的顺风
北上。
我站在「海狼号」的甲板上,耳边是船帆的呼呼声与海盗们的喊号,目光却
不由自主地投向远方,心中既期待冒险,又隐隐不安。
航行数日,船上的生活逐渐显露出两派人的分野。
一种是宗教热情狂热的穆斯林,多为摩洛哥人和帝国雇佣兵,他们将此次远
征视为对异教徒的海上圣战。
每天清晨和黄昏,他们会在甲板上集体礼拜,齐声诵读《古兰经》,高喊
「真主至大」。
领头的是一名叙利亚来的毛拉,名叫艾哈迈德,瘦削而眼神炽热,总在布道
中宣扬掠夺基督教徒的财物是真主的旨意。
每当他挥舞手臂,船上的穆斯林便齐声应和,气氛热烈得仿佛要将海水点燃。
另一派人对宗教冷漠,眼中只有财富与荣誉。
他们多是改宗的欧洲叛逃者,荷兰人、英格兰人、西班牙人,因债务、冒险
或私仇背弃故土,皈依伊斯兰以求生存。
这些人聚在船头,喝酒、掷骰子,肆意嘲笑毛拉的布道。
他们谈论着冰岛的渔村如何富庶,传言那里的教堂藏有金银器皿,村民毫无
防备,只需一轮突袭便能满载而归,众人哄笑,却也掩不住眼中的贪婪。
我作为埃及掌旗官委任的帝国代表,每次礼拜,我都跪在甲板上,低头默念
经文,模仿他们的狂热。
但内心深处,我对这一切冷漠至极。
真主也好,财宝也罢,对我而言不过是活下去的手段。
船上的日子单调而艰苦。
白天,烈日炙烤甲板,海水反射的强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夜晚,北大西洋的
寒风钻进骨头,连裹着羊毛毯也难抵寒意。
食物主要是硬面包、腌鱼和稀薄的麦粥,偶尔有从非洲海岸买来的干枣。
淡水严格配给,每人每天只有一小杯,舔舐杯底的咸味成了常态。
穆斯林与改宗者常因琐事争吵,饮水的分配、一句玩笑的冒犯,都可能引发
拳脚相向。
穆拉德冷眼旁观,只在冲突升级时才出面,用帝国委任状的权威或几句威胁
平息风波。
我注意到,那个挪威俘虏埃里克被单独关在底舱,只有导航时才被带上甲板。
他沉默寡言,但偶尔望向北方的眼神里,藏着复杂的情绪。
我试着用刚学的几句葡萄牙语与他交谈,他只冷冷回应:「冰岛的冰山比你
们想的硬。」
经过数周的颠簸航行,冰岛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北大西洋的寒风如
刀,切割着甲板上的每个人。
我站在「海狼号」的船头,眯眼望去,夏季的冰岛依然冷得刺骨。
海面上漂浮着零星的浮冰,远处的山巅覆盖着皑皑白雪,阳光虽明亮,却毫
无暖意。
穆斯林们挤在船舷边,指着浮冰和雪山惊呼不已,操着阿拉伯语和摩尔语议
论纷纷。
毛拉艾哈迈德高喊这是「真主创造的奇景」,却掩不住眼中的不安。
许多穆斯林从没见过冰雪,裹紧羊毛斗篷,宁愿缩在船舱里,也不愿冒险上
岸。
这景象难免让我想起以前听说过的高加索山脉的样子,只是这里比传说要更
加荒凉和寒冷,海岸边怪石嶙峋,山坡陡峭,不远处能看到正在喷涌的火山口和
流淌的熔岩,海岸边也不是黄色的海沙,而是黑色的火山灰和刺鼻的硫磺。
这水火交融的景象和附近的一切都仿佛在显示,这里是已知世界的尽头,再
向前一步就将不再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改宗者们则表现迥异,那些来自荷兰、英格兰的叛兵,熟悉北欧的严寒,纷
纷嘲笑穆斯林的胆怯。
一个红发的大胆海盗脱下外套,赤裸上身站在船头,嚷道:「这点冷算什么?
波罗的海的冬天比这狠多了!」其他改宗者附和着,敲打刀剑,跃跃欲试。
穆拉德站在舵旁,冷眼扫视众人,下令准备登陆。
船队在冰岛东部的一个小海湾抛锚,海岸边散落着几座木屋,屋顶覆着草皮,
烟囱冒着微弱的炊烟。
穆拉德从挪威俘虏埃里克口中得知,这里的村庄名为贝拉加维克,是个以捕
鱼为生的小渔村,毫无防备。
果然如埃里克所言,冰岛人毫无防备。
村里只有几十户人家,男人多在海上捕鱼,留下的只有老弱妇孺。
他们见到我们时,先是愣住,随即尖叫着四散奔逃,毫无还手之力。
然而,村庄的贫瘠让海盗们大失所望。
木屋里只有粗糙的木桌、陶罐和几件破旧的羊毛衣物,教堂里连个像样的银
器都没有,只有一座木雕的十字架和几本破旧的经书。
海盗们咒骂道:「这鬼地方连个铜板都没有!」
穆拉德皱着眉,命令众人分散开来,搜刮一切能带走的东西,并尽可能抓捕
村民,准备带回萨利作为奴隶或勒索赎金。
穆拉德对我说:「这些北欧人虽穷,但在阿尔及尔的市场上,健康的白人奴
隶能卖个好价钱。」
我带队搜查村边的几间屋舍,手下的改宗者粗暴地砸门而入,将尖叫的妇人
和孩子拖到空地上。
穆斯林们大多留在船上,少数上岸的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敷衍地翻找着破
烂。
我弯弓搭箭,警戒着周围,防止村民反抗,但内心却愈发冷漠。
这些冰岛人瘦弱而无助,眼神里满是恐惧,海盗们很快发现,冰岛的贫穷迫
使他们将目标转向人口。
突袭队分成几组,深入村落和附近的农舍,抓捕一切能走动的村民。
穆拉德也一脚踹开一间谷仓,拖出一个藏在干草里的少年,得意地用荷兰语
喊:「这小子能卖几十杜卡特!」
穆斯林们虽不情愿在寒冷中奔波,但在毛拉艾哈迈德的催促下,也加入了抓
捕,宣称这是「对异教徒的惩罚」。
我负责押送俘虏回海滩,沿途看着十几个村民被绳索捆绑,哭喊着被推搡前
行,其中一个老妇人摔倒在地,哀求着陌生的语言。
我冷着脸,挥手让手下拉她起来,心中却泛起一丝厌倦。
突袭并非毫无风险,几个年轻的冰岛男人从海上归来,见到村庄被袭,试图
用鱼叉、斧头、投石索反抗。
他们虽勇猛,却毫无章法,很快被海盗们的弯刀和火绳枪压制。
突袭持续了两天,海盗们抓捕了近四十名冰岛人,多为妇孺和少年,财物却
寥寥无几。
穆拉德下令继续航行,准备将俘虏带回萨利贩卖。
在冰岛海岸的数日突袭中,我们又袭击了几个沿海居民点,还有一座叫西人
岛的小岛和几座更小的岛屿。
但收获依然微薄,教堂空空荡荡,村民的木屋里只有破旧的渔网和腌鱼,连
像样的银器或皮毛都难寻。
一些不死心的叛教者海盗,尤其是来自日耳曼地区的,对俘虏的冰岛人进行
严厉的拷打和折磨,想要逼迫他们说出到底把钱藏在哪里了,可任凭如何毒打和
威胁,依然收获寥寥,看来这里的确是很难再榨出什么油水了。
最终,我们抓捕了约六百名冰岛人,塞满了三艘船的底舱。
这些人将成为我们这次远征的主要收入来源,弥补财物的匮乏。
随着船队远离冰岛,北大西洋的寒风稍缓,穆拉德下令对俘虏的管理稍作宽
松。
妇女和儿童被允许每日轮流到上层甲板放风,呼吸新鲜空气,缓解底舱的恶
臭与拥挤。
男性俘虏则被铁链锁住,分批带到甲板上,短暂活动筋骨。
穆拉德深知,这些渔民是此行的主要「财富」,必须保持他们的健康,才能
在萨利的奴隶市场上卖出好价钱。
他亲自巡视底舱,确保食物和淡水优先分配给俘虏,甚至下令严禁船员骚扰
女俘虏。
「谁敢碰女人,引发内讧,我就把他扔进海里喂鱼!」他在一次集会上咆哮
道,目光扫过穆斯林和改宗者,语气不容置疑。
这一命令暂时平息了船上的躁动。
穆斯林们忙于礼拜和看守俘虏,宣称这些「异教徒」将成为真主的仆役;改
宗者则聚在船头,掷骰子,计算着奴隶贩卖后的分成。
然而,船上的气氛依然紧绷。
几个改宗者私下抱怨,冰岛的贫瘠让他们的期望落空,有人甚至暗示,穆拉
德的领导或许不如传言中那么可靠。
尽管海盗头目们试图尽量缓和跟俘虏的关系,但是将要被恐怖异教徒奴役和
奸淫的前景,还是让十几个被抓来的未婚冰岛姑娘选择以绝食或跳海的方式自杀,
对此海盗们毫无办法,只能在晚上把她们的尸体抛入大海。
其他俘虏则多少认为这是上帝对他们信仰的考验,只要忍耐几年、十几年的
苦役生活,就有可能获得拯救,会被赎买回家。
在一次押送俘虏到甲板时,我注意到一个约二十岁的金发小妇人,名叫布林
娅,这是我从其他俘虏的低语中听来的。
她的美貌在人群中格外吸引我,即使她故意用尘土涂抹脸颊,试图掩盖自己
的吸引力。
她的蓝眼睛清澈而倔强,嘴唇紧抿,带着一丝挑衅的神情。
我看穿了她的伪装,心中泛起一股莫名的冲动。
这并非我第一次见到她,在冰岛打劫时,我推开房门走进一户人家,看到一
个年轻的母亲正在把自己的两个年幼的孩子藏到床底下,并让孩子们保持安静。
那个女人转身看到我破门而入,显得很慌张,伸手抓起旁边的草叉试图和我
拼命。
我在她扑过来时灵活地躲开,然后从后面把她绊倒,和两个闻声赶来的海盗
同伴一起把她压在地上,用绳子把她捆起来。
她很不安地看着我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
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m.diyibanzhu.quest
今年,按法兰克人的算法是1626年,按我们的迁徙历算,则是1035年。
我这天正好有空,走进了埃及亚历山大港一座我常去的咖啡馆。
店主向我介绍了一个看起来是红头发的中年人,他自称穆拉德·雷斯,原名
杨·杨松,以前是个荷兰的海盗船长,后来荷兰与西班牙议和后,他转投摩洛哥
海岸的萨利海盗共和国,并在那里颇有威望,但最近几年萨利共和国内讧不断,
他打算到埃及来通过贿赂获得至高帝国的正式委任,以强化自身地位,靠帝国权
威压制内部政敌。
他向咖啡厅店主打听后,得知我正好在给亚历山大港的至高帝国海军掌旗官
做卫兵,由于我这几年来多次参加埃及舰队与基督徒海盗的作战,屡次和同伴击
退了海盗发起的跳帮作战,保护了掌旗官的安全,因此颇受信任,正好适合引荐
给亚历山大港的帝国海军掌旗官。
杨松还和我说起,他通过俘虏的一个挪威船员,得知了冰岛因为地处偏远而
疏于防备,希望明年夏天发起的这次冰岛远征能为他建立威名,进一步强化他在
萨利共和国的地位。
杨松这番话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我出身鲁梅里亚的西帕西领主家族,是
家中第五个儿子,注定无法继承家业,在接受了家族能提供的多年军事训练后,
带着一张弓和一匹骡子外出闯荡,和我同行的几个伙伴自嘲:「像我们这种提马
尔家的小儿子,只能给耶尼切里扛旗」,但现在帝国与各方敌人的摩擦不断,从
军和发财的机会还是不少的。
我想起姐姐法蒂玛跟随一船的人,从萨洛尼卡乘船去亚历山大港,要去红海
边的两圣地朝圣时,遭遇了异教徒海盗的袭击,那是一伙自称医院骑士团的海盗,
听说他们把我姐姐贴上了土耳其女人的标签,卖到了意大利为奴,从此我再也没
见过她。
于是我下定决心加入了帝国海军的埃及舰队,希望能打探到姐姐的下落。
我到亚历山大后,船上的熟人介绍我把骡子卖给一个希腊人老铁匠,他给了
我一柄二手波斯弯刀,刀面磨掉了前主人的名字,只留一行「愿真主恩赐胜利」。
我从普通的船上弓箭手做起,五六年来历经大小十余次战斗,树立了自己的
些许名声,被掌旗官选中做他的侍从。
回想往事,我在埃及生活的这几年,虽然收到了不少赏赐,生活富裕,但难
免觉得十分孤独,并被本地人多有排斥,当地埃及人把我视为从北方来的鲁姆人,
常把对帝国征税的不满转化成对我的冷眼相待。
因此我也希望能通过新的冒险填补心理的空虚。
于是同意了为杨松引荐,并希望加入他的海盗团。
记得刚来埃及时我还曾请求掌旗官的书记官,替我查过马耳他来的俘虏名册,
几年前确有一名叫法蒂玛·阿普杜拉的女俘虏,年龄籍贯都对得上,后面写着她
在拿坡里被转卖了。
我想若不能救回姐姐,便让十字架下的女人也尝尝被锁链拖过甲板的滋味。
杨松船长向哈立德掌旗官送上劫掠来的数千金币和其他财物,掌旗官十分满
意,当即表示他会马上向帝国高门推荐杨松船长担任帝国的正式雷斯,委任状很
快就能准备好。
杨松进一步提出,能带几个人回去做帝国的代表更好,掌旗官会意地派了我
等几个人一起去,临行时对我们说:「等以后回来了,别忘了分享一下你们的冒
险故事,这值得帝国臣民为之传颂。」
离开亚历山大港后,我随穆拉德·雷斯乘船西行,沿马格里布海岸航行数周,
终于在1626年秋抵达摩洛哥的萨利海盗共和国。
海风夹杂着盐腥与港口的喧嚣扑面而来,萨利的景象既熟悉又陌生,这是一
座由海盗、叛军与冒险者共筑的混乱之城,表面繁荣,内里暗流涌动。
我立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紧张气氛,穆拉德·雷斯告诉我,萨利现在分裂为
两派:一派是忠于他的新海盗,多为荷兰、英格兰等欧洲国家的叛逃者,主张与
帝国保持松散联系以换取更大自由;另一派是本地摩洛哥人和从西班牙被驱逐的
摩尔人,主张就近依附摩洛哥王国以获取保护,两派互相争抢战利品分配和海盗
舰队的主导权。
穆拉德带我走进一间由旧堡垒改建的萨利城邦议会,二十余名海盗头目和当
地贵族围坐一圈,争吵不休,一名摩尔人拍桌怒吼:「你的冰岛远征是妄想,只
会浪费勇士的鲜血和我们宝贵的战船!」
穆拉德冷笑,掏出奥斯曼掌旗官的委任状,宣布自己已被帝国正式任命为帝
国海军的雷斯,承诺将战利品公平分配,并以帝国权威震慑反对者。
厅内短暂沉默,但我注意到几人眼中仍闪过不信任的光芒。
穆拉德私下对我说:「这张纸只能压住他们一时,冰岛远征必须成功,否则
我在这里很难立足。」
接下来的日子,萨利的港口忙碌异常,穆拉德的海盗团为冰岛远征做最后准
备。
他的舰队包括三艘主力船:旗舰「海狼号」,一艘改装自荷兰商船的快速帆
船,配备12门火炮;以及两艘较小的单桅船,适合近岸突袭。
船上那些炮手多是欧洲叛教者,言辞粗鲁但技术过硬。
穆拉德为远征召集了200 多名海盗,混合了摩洛哥人、欧洲叛逃者和少量帝
国雇佣兵。
他们聚集在港口附近的沙滩上操练,练习跳帮作战。
一天夜深人静,穆拉德召集众人,宣布远征将在来年夏初启航,目标是冰岛
的丰饶渔村与无防备的港口,冰岛以前从未被帝国海军所触及过,这次探险的范
围远超过以前帝国海军的活动范围,仅凭这点,能参加这次远征,就是前所未有
的壮举,为帝国海军增添了新的荣誉,我们必将因此而名扬天下,为后世传颂。
海盗们举起弯刀,高喊着真主的荣光与财宝的诱惑。
1627年夏初,萨利的港口烈日炙烤,穆拉德·雷斯的舰队终于扬帆起航,目
标直指冰岛。
三艘船,旗舰「海狼号」和两艘单桅船载着百余名海盗,乘着大西洋的顺风
北上。
我站在「海狼号」的甲板上,耳边是船帆的呼呼声与海盗们的喊号,目光却
不由自主地投向远方,心中既期待冒险,又隐隐不安。
航行数日,船上的生活逐渐显露出两派人的分野。
一种是宗教热情狂热的穆斯林,多为摩洛哥人和帝国雇佣兵,他们将此次远
征视为对异教徒的海上圣战。
每天清晨和黄昏,他们会在甲板上集体礼拜,齐声诵读《古兰经》,高喊
「真主至大」。
领头的是一名叙利亚来的毛拉,名叫艾哈迈德,瘦削而眼神炽热,总在布道
中宣扬掠夺基督教徒的财物是真主的旨意。
每当他挥舞手臂,船上的穆斯林便齐声应和,气氛热烈得仿佛要将海水点燃。
另一派人对宗教冷漠,眼中只有财富与荣誉。
他们多是改宗的欧洲叛逃者,荷兰人、英格兰人、西班牙人,因债务、冒险
或私仇背弃故土,皈依伊斯兰以求生存。
这些人聚在船头,喝酒、掷骰子,肆意嘲笑毛拉的布道。
他们谈论着冰岛的渔村如何富庶,传言那里的教堂藏有金银器皿,村民毫无
防备,只需一轮突袭便能满载而归,众人哄笑,却也掩不住眼中的贪婪。
我作为埃及掌旗官委任的帝国代表,每次礼拜,我都跪在甲板上,低头默念
经文,模仿他们的狂热。
但内心深处,我对这一切冷漠至极。
真主也好,财宝也罢,对我而言不过是活下去的手段。
船上的日子单调而艰苦。
白天,烈日炙烤甲板,海水反射的强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夜晚,北大西洋的
寒风钻进骨头,连裹着羊毛毯也难抵寒意。
食物主要是硬面包、腌鱼和稀薄的麦粥,偶尔有从非洲海岸买来的干枣。
淡水严格配给,每人每天只有一小杯,舔舐杯底的咸味成了常态。
穆斯林与改宗者常因琐事争吵,饮水的分配、一句玩笑的冒犯,都可能引发
拳脚相向。
穆拉德冷眼旁观,只在冲突升级时才出面,用帝国委任状的权威或几句威胁
平息风波。
我注意到,那个挪威俘虏埃里克被单独关在底舱,只有导航时才被带上甲板。
他沉默寡言,但偶尔望向北方的眼神里,藏着复杂的情绪。
我试着用刚学的几句葡萄牙语与他交谈,他只冷冷回应:「冰岛的冰山比你
们想的硬。」
经过数周的颠簸航行,冰岛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北大西洋的寒风如
刀,切割着甲板上的每个人。
我站在「海狼号」的船头,眯眼望去,夏季的冰岛依然冷得刺骨。
海面上漂浮着零星的浮冰,远处的山巅覆盖着皑皑白雪,阳光虽明亮,却毫
无暖意。
穆斯林们挤在船舷边,指着浮冰和雪山惊呼不已,操着阿拉伯语和摩尔语议
论纷纷。
毛拉艾哈迈德高喊这是「真主创造的奇景」,却掩不住眼中的不安。
许多穆斯林从没见过冰雪,裹紧羊毛斗篷,宁愿缩在船舱里,也不愿冒险上
岸。
这景象难免让我想起以前听说过的高加索山脉的样子,只是这里比传说要更
加荒凉和寒冷,海岸边怪石嶙峋,山坡陡峭,不远处能看到正在喷涌的火山口和
流淌的熔岩,海岸边也不是黄色的海沙,而是黑色的火山灰和刺鼻的硫磺。
这水火交融的景象和附近的一切都仿佛在显示,这里是已知世界的尽头,再
向前一步就将不再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改宗者们则表现迥异,那些来自荷兰、英格兰的叛兵,熟悉北欧的严寒,纷
纷嘲笑穆斯林的胆怯。
一个红发的大胆海盗脱下外套,赤裸上身站在船头,嚷道:「这点冷算什么?
波罗的海的冬天比这狠多了!」其他改宗者附和着,敲打刀剑,跃跃欲试。
穆拉德站在舵旁,冷眼扫视众人,下令准备登陆。
船队在冰岛东部的一个小海湾抛锚,海岸边散落着几座木屋,屋顶覆着草皮,
烟囱冒着微弱的炊烟。
穆拉德从挪威俘虏埃里克口中得知,这里的村庄名为贝拉加维克,是个以捕
鱼为生的小渔村,毫无防备。
果然如埃里克所言,冰岛人毫无防备。
村里只有几十户人家,男人多在海上捕鱼,留下的只有老弱妇孺。
他们见到我们时,先是愣住,随即尖叫着四散奔逃,毫无还手之力。
然而,村庄的贫瘠让海盗们大失所望。
木屋里只有粗糙的木桌、陶罐和几件破旧的羊毛衣物,教堂里连个像样的银
器都没有,只有一座木雕的十字架和几本破旧的经书。
海盗们咒骂道:「这鬼地方连个铜板都没有!」
穆拉德皱着眉,命令众人分散开来,搜刮一切能带走的东西,并尽可能抓捕
村民,准备带回萨利作为奴隶或勒索赎金。
穆拉德对我说:「这些北欧人虽穷,但在阿尔及尔的市场上,健康的白人奴
隶能卖个好价钱。」
我带队搜查村边的几间屋舍,手下的改宗者粗暴地砸门而入,将尖叫的妇人
和孩子拖到空地上。
穆斯林们大多留在船上,少数上岸的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敷衍地翻找着破
烂。
我弯弓搭箭,警戒着周围,防止村民反抗,但内心却愈发冷漠。
这些冰岛人瘦弱而无助,眼神里满是恐惧,海盗们很快发现,冰岛的贫穷迫
使他们将目标转向人口。
突袭队分成几组,深入村落和附近的农舍,抓捕一切能走动的村民。
穆拉德也一脚踹开一间谷仓,拖出一个藏在干草里的少年,得意地用荷兰语
喊:「这小子能卖几十杜卡特!」
穆斯林们虽不情愿在寒冷中奔波,但在毛拉艾哈迈德的催促下,也加入了抓
捕,宣称这是「对异教徒的惩罚」。
我负责押送俘虏回海滩,沿途看着十几个村民被绳索捆绑,哭喊着被推搡前
行,其中一个老妇人摔倒在地,哀求着陌生的语言。
我冷着脸,挥手让手下拉她起来,心中却泛起一丝厌倦。
突袭并非毫无风险,几个年轻的冰岛男人从海上归来,见到村庄被袭,试图
用鱼叉、斧头、投石索反抗。
他们虽勇猛,却毫无章法,很快被海盗们的弯刀和火绳枪压制。
突袭持续了两天,海盗们抓捕了近四十名冰岛人,多为妇孺和少年,财物却
寥寥无几。
穆拉德下令继续航行,准备将俘虏带回萨利贩卖。
在冰岛海岸的数日突袭中,我们又袭击了几个沿海居民点,还有一座叫西人
岛的小岛和几座更小的岛屿。
但收获依然微薄,教堂空空荡荡,村民的木屋里只有破旧的渔网和腌鱼,连
像样的银器或皮毛都难寻。
一些不死心的叛教者海盗,尤其是来自日耳曼地区的,对俘虏的冰岛人进行
严厉的拷打和折磨,想要逼迫他们说出到底把钱藏在哪里了,可任凭如何毒打和
威胁,依然收获寥寥,看来这里的确是很难再榨出什么油水了。
最终,我们抓捕了约六百名冰岛人,塞满了三艘船的底舱。
这些人将成为我们这次远征的主要收入来源,弥补财物的匮乏。
随着船队远离冰岛,北大西洋的寒风稍缓,穆拉德下令对俘虏的管理稍作宽
松。
妇女和儿童被允许每日轮流到上层甲板放风,呼吸新鲜空气,缓解底舱的恶
臭与拥挤。
男性俘虏则被铁链锁住,分批带到甲板上,短暂活动筋骨。
穆拉德深知,这些渔民是此行的主要「财富」,必须保持他们的健康,才能
在萨利的奴隶市场上卖出好价钱。
他亲自巡视底舱,确保食物和淡水优先分配给俘虏,甚至下令严禁船员骚扰
女俘虏。
「谁敢碰女人,引发内讧,我就把他扔进海里喂鱼!」他在一次集会上咆哮
道,目光扫过穆斯林和改宗者,语气不容置疑。
这一命令暂时平息了船上的躁动。
穆斯林们忙于礼拜和看守俘虏,宣称这些「异教徒」将成为真主的仆役;改
宗者则聚在船头,掷骰子,计算着奴隶贩卖后的分成。
然而,船上的气氛依然紧绷。
几个改宗者私下抱怨,冰岛的贫瘠让他们的期望落空,有人甚至暗示,穆拉
德的领导或许不如传言中那么可靠。
尽管海盗头目们试图尽量缓和跟俘虏的关系,但是将要被恐怖异教徒奴役和
奸淫的前景,还是让十几个被抓来的未婚冰岛姑娘选择以绝食或跳海的方式自杀,
对此海盗们毫无办法,只能在晚上把她们的尸体抛入大海。
其他俘虏则多少认为这是上帝对他们信仰的考验,只要忍耐几年、十几年的
苦役生活,就有可能获得拯救,会被赎买回家。
在一次押送俘虏到甲板时,我注意到一个约二十岁的金发小妇人,名叫布林
娅,这是我从其他俘虏的低语中听来的。
她的美貌在人群中格外吸引我,即使她故意用尘土涂抹脸颊,试图掩盖自己
的吸引力。
她的蓝眼睛清澈而倔强,嘴唇紧抿,带着一丝挑衅的神情。
我看穿了她的伪装,心中泛起一股莫名的冲动。
这并非我第一次见到她,在冰岛打劫时,我推开房门走进一户人家,看到一
个年轻的母亲正在把自己的两个年幼的孩子藏到床底下,并让孩子们保持安静。
那个女人转身看到我破门而入,显得很慌张,伸手抓起旁边的草叉试图和我
拼命。
我在她扑过来时灵活地躲开,然后从后面把她绊倒,和两个闻声赶来的海盗
同伴一起把她压在地上,用绳子把她捆起来。
她很不安地看着我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