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不怕网址被屏蔽了
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
21-04-13
亲说。
「没啥。」我赶紧撇开脸,眼睛有点涩。
「到家了,傻样!」母亲抓过我的胳膊,往她怀里一挽,笑吟吟地:「下车。」
我家在五楼。母亲习惯走楼梯,我也只能跟着。
「想吃点啥?」她那条白生生的胳膊在我眼前晃呀晃的。
「随便。」
「随便随便,随便能吃吗?」母亲在拐角转过身来,绷紧俏脸,却马上又笑
了出来。斜阳黏糊糊地趴在天窗上,仿佛时光在恍惚间遗落的一条残影。
当然不能随便,在母亲提供的短得不能再短的菜单中,我选了鸡蛋西红柿捞
面。母亲很快忙活起来。我问奶奶呢。她头也不抬:「听说你要回来,高兴得不
得了,谁知这会儿又跑哪儿啦?」我倚着门框,哦了一声。她麻利地拌着面粉,
呲呲呲的,一头青丝弹性惊人在肩头颤抖不止。我不由想到一个特别流俗的词—
—苍蝇拄拐棍也爬不上去。
「咦,」母亲回头瞥我一眼,又扭过脸去,半晌才说:「你也不累,歇会儿
啊,监工呢这是?嫌热空调打开。」
「不热。」我转身去开空调。不等拿住遥控器,厨房传来母亲的声音:「别
开了,当心着凉。」
吃面时我狼吞虎咽。母亲坐在一旁,说:「你不能慢点?」
「好吃啊。」我伸了个大拇指。
「德性。」母亲笑笑,捋了捋头发。
「啥时候把头发剪了?」我盯着面,含混不清。
「还以为你眼不灵光呢。」椅子挪了挪:「就前段时间啊,短点也好打理。」
我没吭声。因为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打记事起母亲就是一头长发,偶尔也会
稍加修理,但剪这么短还是第一次。
「咋,可难看?」母亲突然说。
「哪儿呀,好看。」我抬头笑了笑,又埋了下去:「就是习惯了长头发。」
母亲没说话。我搅搅碗里的面,刚想说点啥,奶奶回来了。一阵风似地,她
老人家把我抱了个结实。「孙子哎——」她唱道。
午饭就我们仨。父亲来电话说太忙,回不来。我自然也不饿。母亲就拌了俩
凉菜,做了个鳝鱼汤。黄鳝是自家塘里养的。步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就再没见过
野生鳝。想当年我们冒着酷暑,沿河梁一路摸过去,一个晌午也能弄个两三斤。
螃蟹和田螺更不消说。然而村东那条河已干涸多年——事实上还存在与否都
难说,连平河都要时不时地靠市政调水来避免断流,至于鱼虾什么的——小礼庄
鱼塘倒是有一些。
「多吃点,你爸专门给捉的,看你瘦的,在学校是不是就不吃饭?」奶奶给
我掇了个鳝鱼块。她那股兴奋劲还没下去。自打进门她嘴都没消停过——一股脑
搬来好几个箩筐,东家事西家事,哗啦啦地倒了一地。我完全能理解奶奶那旺盛
的表达欲望。平常父母忙,周围老人少,小区环境也不比村里自在,她老人家当
然憋得慌。
「是该多吃点。」母亲笑笑,或许还冲我眨了眨眼。
但我已经喝了瓶啤酒,实在消受不起。于是最后那一杯酒我给母亲端了过去。
她一仰脖子就见了底。我不由愣了愣。
「哎,」奶奶捣捣我:「房后老赵家大刚又给捉到局子里去了」。
「哦——为啥?」。
「为啥?还不是赌博,人家说还吸毒,反正就是给钱烧得慌,以前多实诚啊」。
「嗯。」
「他媳妇倒落个自在,不哭不闹,就差放鞭炮了。」
我把汤喝得嗞嗞响。
「我去看面发了没,」母亲起身:「一会儿蒸馍馍。林林你吃几个包子啊?」
我吐出最后一块鱼骨,却不知说什么好。
奶奶又捣捣我,压低声音:「啥也别说,都是两套房给烧的。」
一碗汤喝得人满头大汗。翻翻手机,陈瑶也没回短信。我只好拍拍肚皮,滚
到了沙发上。随手捏了几个台,刚到中央五套奶奶就放话了:「又看黑人拍皮球,
有啥好看的?」
我问:「那看啥?」
她捶了捶脖子:「啥都行——看平海台啊,这几天老说咱们村。」
没有办法,我只好走过去给她老人家捏了捏肩膀。奶奶就笑了。一不做二不
休,我索性让她趴到了沙发上。平海台在播本地新闻,但多半不会出现我们村—
—就算出现,也只会是西北汽车城。
然而紧接着的一条新闻就是凤舞剧团。我不由目瞪口呆。也不是目瞪口呆,
而是猛然在公众传媒上看到自己大名时那种不敢置信。同摄影棚布景一样,播音
员的声音透着股说不出的单薄和寒酸,似乎隐隐都能听见回声。
不过画面一转便是欢欣鼓舞的人民群众:昨日市红星剧场举办了一场庆五一
义务演出,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为劳动人民送去了节日的问候。主角凤舞剧
团奉献了经典评剧剧目《金沙江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满堂喝彩。市委副书记、
副市长张行建、文体局局长陈建军一行全程观看了演出,并于结束后慰问了全体
演员。张行建强调,评剧作为全国第二大剧种,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
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
「你妈的剧团啊,」奶奶仰了仰脖子,总算反应过来:「傻小子,咱家剧团
啊这是。我说咋这么耳熟呢。」她一骨碌爬起来,拍拍我:「就是咱家剧团,老
天爷啊。凤兰,凤兰——」。
母亲很快跑了出来,满手沾面:「咋了?」
「这不咱家剧团?」
「是说昨天的演出吧?」母亲笑着点点头。她看了两眼就又进了厨房。
「……作为一名老票友,陈建军局长还倾情献唱……」。
「这个当领导的咋不秃?」奶奶兴奋得有些过了头,接连拍我两下,「这,
这就是秀琴他们领导吧?凤兰凤兰,快看——」。
这次母亲没跑出来,而是倚在门口苦笑道:「又咋了,我这正包包子呢。」
「没事儿,」奶奶说:「这白面书生是不是秀琴他们领导?」不要笑,她老
人家确实是这么说的。
「应该是吧。」厨房里很快传来剁面声。
但那书生有些没完没了。副市长都没吭声,他倒冲着镜头唱起戏来。什么唱
段我说不好,可能是小酸枣,反正奶奶是跟着哼了起来。好在新闻没允许他继续
为所欲为,没唱两句就给掐了。
「咋不唱了,」奶奶有些不满:「唱得不错嘛,咋不让人唱了?」她一只脚
在沙发帮上翘得老高,有种说不出的滑稽。我想笑笑,却猛然打了个饱嗝。午饭
吃得确实有点多。
既便如此,我还是吃了俩包子。韭菜鸡蛋馅。母亲说:「你悠着点,别晚上
闹胃疼。」
我也不想胃疼,但对热包子实在没有抵抗力。母亲也吃了一个,完了跑阳台
上打了个电话,自然还是剧团的事。奶奶毕竟是老了,兴奋劲一过就开始打瞌睡,
不等包子出笼就回了屋。刚母亲接包子时,王伟超来了个电话,问我回来没。我
说回来了啊。他说喝酒啊。我说刚吃完喝鸡巴酒。他说明天。明天更是没空。
「那就后天吧,」他说:「反正你随时有空随时过来。」王伟超现在是个胖子了
(钢厂特产),喝啤酒就像倒水。
母亲进来时,我问:「又是评剧学校的事儿?」
「嗯。」她在我旁边坐下。
「到底咋样了?」
「基本算谈成,协议还没签,对方要价有点高。」
「多少?」
「管的宽!」母亲瞪我。
「多少嘛?」
「七八十万大概。」
「那咋弄?」好半会儿我才说。
「有文化产业补助,再搞点政策贷款吧。」
我不知该说什么,于是就没人说话。钟表滴滴答答,有点活泼过头。
「你呀你,别愁眉苦脸的。」母亲拖长调子,摸摸我的头。
我只好笑了笑。
「啧啧,真没事儿。」她踢我一脚,又靠过来,捏了捏我的脸。
终于,我抬头看了母亲一眼。或许天有点热,又或许接包子那股气还没透清,
她脸蛋红彤彤的,像鹅黄底布上绽开的一朵嫣红刺绣。我不由有些恍惚。
「噗嗤」一声,母亲却笑了出来:「傻样。真心疼你妈就过来揉揉肩,只想
着你奶奶啊。」
于是我就过去揉肩。母亲头发真香啊。和我一样,她爱出汗。这话听着真怪,
确切说,是我和她一样,爱出汗。总之,衬衫后背已有几团湿迹,隐隐能看到文
胸的轮廓。
「趴那儿吧。」我说。
「这样不行?」母亲扭过脸来。
「趴那儿我才好施展身手啊。」我吸吸鼻子。
母亲看看我,笑了笑,还是起身趴到了沙发上。「撂个抱枕过来。」她说。
老实说,按摩啥的我一窍不通,顶多是看电视有样学样。不过迄今为止,我
的顾客朋友们倒没给过差评。先是肩膀上一个来回,再撩起头发按了按颈椎,然
后一路向下拍打到腰部。接下来是肩胛骨,腋下,肋侧。母亲身上暖乎乎的,我
不由大汗涔涔。她却突然扭了扭身子,笑了一声:「痒。」
我只好停下来,说:「我使点劲儿。」母亲点头。可刚抓住腰,她就又笑:
「不行,不行,妈受不了这个。」这时,猛然一通京韵大鼓。母亲翻身,接起手
机,先是踱到厨房门口,又走上了阳台。对方口气有点急。我刚想竖起耳朵,母
亲就回到了客厅。
「咋了?」
「没事儿。拉演出的。」母亲站在茶几旁,伸了伸腰。
「还按不?」电视里播着狗屁电视剧。我看了好一会儿,才吐出这么一句。
「免了。」她在矮凳上坐下,金色的大丽花一番飞舞:「妈怕痒。」
我瘫到沙发上,接连换了好几个台。
「按吧。」半晌,母亲托起下巴,冲我笑了笑。这次母亲安分多了。我在细
腰上一通捶打,她都没吭一声。等我捋了捋长裙,她却要爬起来:「完了吧?」
我按了按腰,她就又趴了下去。即便长裙宽散,细腰下还是隆起了一个圆丘,中
间隐隐裂着条诱人的沟壑。我吸吸鼻子,感到手都有点发抖。
顺着轮廓滑了一圈后,搞不懂为什么,我猛然抓住两瓣肥厚的臀肉,大力掰
开,同时朝外搓了个来回。母亲一下就爬了起来。一眨眼功夫,她就在沙发上坐
好,拢了拢裙子,红霞满面:「好了好了,这就行了。」我直愣愣地站在那,喘
息间汗如雨下。
「坐啊。」母亲脆生生的,也不看我。
老躺着也不是办法,我当然还是在矮凳上坐了下来。
「哎,对了,」好一阵母亲才开口:「咋不把那小啥带回来?」
「陈瑶。」
「嗯,陈瑶。也让妈瞅瞅啊。」
「又不是小孩,人家也有自己的事儿吧。」
「是啊,」母亲叹口气:「林林也长大了,也懂事儿了」。
我盯着荧幕上来回闪动的小人,我吸吸鼻子,脊梁挺得笔直。窗外起了风,
阳台上的门窗叮叮作响。神使鬼差地,一句话就从我喉咙里蹦了出来:「前阵子
我在学校碰着那个秀琴老姨了。」
「嗯。」
「她变化真大,我都不敢认了。」
「可不,你也没见过几次,咱家也没少麻烦人。」
「你也不问问她去我们学校干啥了?」
「干啥了。」
事实上我也不知道干啥了。瞬间那股莫名其妙的戾气便从我体内消失得无影
无踪。
「对了,你们法学院是不是有个老师叫贺芳?」
「啊?」我扭头瞥了母亲一眼,差点摔了个屁股墩。
母亲终于噗嗤一声:「啊啥啊?」
据母亲说,贺芳跟她在大学里做了三年舍友。那会儿西大还在平阳西南角,
和省师大背靠背,因为物资匮乏,俩高校难免共享一些资源。基本上86年以前
(母亲说起码83年她毕业之前),整个校家属院都是混杂区。根据每年入校生的
名额,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会修修补补见缝插针地安排宿舍。有时连教职工都无法
幸免,不少人甚至要和学生们共居一室。母亲宿舍八个人,省师大和西大各一半,
但法学专业只有老贺一人(事实上整个西大78届只有五个法学生)。性格原因,
两人走得还挺近,直至贺芳考研去了重庆。
后来母亲还问起老贺的现状,我便把她与小李的浪漫情事如实相告。我说得
很痛快,基于什么心理自己也搞不懂。母亲起初还笑,后来就怪我瞎扯。我说:
「真的,这事儿谁不知道啊。」
「真的呀?」她歪头想了想,最后笑着说:「不早了,洗洗睡吧。」
********************
当晚快睡着时,父亲才回来。他酒气熏人地蹿进我房间,呵呵笑着:「逮了
两只老鳖,给你补补脑。」
我说:「又喝酒。」
他在床头坐下:「儿子回来,老子高兴。再说有你小舅在,不喝也不行啊。」
我无话可说。父亲让来一支烟。略一犹豫,我还是接到了手里。他却自顾自
地抽起来,好半会儿才说:「光听你妈说,女朋友啥时候带回来,也让你奶奶瞅
瞅啊。」
我只能嗯了一声。
一支烟后,父亲站起来,脱掉背心,拍了拍肚皮:「没钱就吭声,啊,林林,
咱家现在不缺这个钱。」
父亲走后,我睡意全无,只好看了会儿书。抽屉里有本《通往奴役之路》,
校图书馆借的,一直落在家,而我每次都要从序言看起。三篇长序全部读完,乌
烟瘴气也散了去。我决定上个厕所,顺便把父亲给的那支烟解决掉。
客厅里静悄悄,但父母卧室亮着灯,隐隐能听到说话声。几乎条件反射地,
我准备蹑手蹑脚地靠过去。不想刚要迈步,门就开了。
母亲穿着睡裙走了出来。同我一样,她也吃了一惊——随着隐秘光线穿插而
过,丰满的乳房都抖了抖。于是胸前便浮起一双神秘的眼睛。「林林?」母亲下
意识地缩了缩身子:「咋还没睡。」
我挠挠头,像是刚从炉子里爬出来,嘴里吐出的每个字都烫得厉害:「烟…
…火机。」
一宿光怪陆离的梦,早起脑袋都昏沉沉的。饭桌上,母亲问我给姥爷带了啥
礼物。于是我就把mp3 拿了出来。「下了点戏。」我不好意思地告诉大家。
「可拿得出手。」奶奶白了我一眼。两年前她老人家七十大寿时,我还没啥
礼物意识。
父亲捏着盒子可劲看。母亲则笑笑,在我面前立了个鸡蛋:「谁出的点子?」
据母亲说,除了73年下放时落下的内风湿,姥爷现在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练功,唱戏,养花,种菜,他一样也没落下。逢年过节,附近乡镇还要请他老人
家去拉板琴。
礼物是收下了,但姥爷说:「收音机我有了啊。」
「有就有了,」母亲笑吟吟的:「这可是林林和女朋友一起送的。」
我一下就红了脸。此时此刻,阳光浓烈得如同从地面射向太阳,连院子里的
虞美人都要滴出火来。
********************
菜地就在鱼塘边,有个十来垄。除了几茬僵死的花椰菜,尽是些娇嫩的小绿
苗。姥爷挥舞着阳光,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哪是茄子,哪是辣椒,哪是豆角。我只
能点头如捣蒜——恕我眼拙,一时半会儿还真瞧不出它们有什么区别。鱼塘倒是
水波粼粼,在微风中送出缕缕耀眼金光,隐隐荡着丝鲜腥味。
姥爷说他每天早起都要绕塘子溜一圈,再杵这儿练半个钟头香功。当然,单
田芳得全程陪同。他老这习惯十几年来雷打不动,从我记事起就是如此。唯一的
例外大概是1999年,香功大师转起了法轮。每个清晨和傍晚,他都要推着姥姥,
到邻村老戏台和全天下弟子共修盖世神功。无论如何,李教主可容不下单老师。
也不光姥爷,那年几乎所有人都在练功——苦恼的人们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
一条通往极乐世界的捷径——连我们学校的老师都不能免俗。记得小舅妈就怂恿
母亲「没事也转转法轮」,「减肥、美容又养颜」。母亲呸她说乐你的去吧。
「你妈啊,就是犟,脾气太硬。」姥爷两手叉腰,扭了两圈后,突然叹了口
气。
「啊?」我一头雾水。
「姥爷唱了一辈子戏,还不知道跑剧团咋回事儿?国营就挤个死工资,民营
一般人跑不来,更别说一女的。你妈啊,认准一理儿,八匹马都拉不回来,这几
年也不知吃了多少苦头。」
我拨拉着脚下的红薯藤,没吭声。当年母亲辞职可以说是举家反对,最彻底
的就是姥爷,但率先倒戈的还是他。那阵奶奶跟母亲生闷气,要死要活的,六月
天裹着条厚棉被,几天都不下床。父亲是个温和反对派,两头说情,两头不讨喜。
而平生第一遭,母亲表现出了一种令人惊讶的任性和决绝。简单说就是不争辩不
反驳,饭菜送到,爱吃不吃。至于奶奶吃没吃,我就说不好了。
时值期末,又逢会考,我也是焦头烂额,一周能回家沾次屁股就得谢天谢地。
考完化学那个下午大雨倾盆,我湿淋淋地蹿进门,奶奶竟坐在客厅里。她瞅我一
眼:「老天爷啊,淋坏了吧,快擦擦头,吃煮玉米喽。」别无选择,我只能愣在
当场。
那晚母亲回来后,我才知道姥爷就是那服神秘的催化剂——是他老人家从天
而降,说服了奶奶。至于我,自然始终站在母亲这边,尽管我的意见无足轻重。
「老二是难得的好苗子,五六岁吧,往台上一扎,那也是有板有眼啊。自个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
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m.diyibanzhu.quest
「没啥。」我赶紧撇开脸,眼睛有点涩。
「到家了,傻样!」母亲抓过我的胳膊,往她怀里一挽,笑吟吟地:「下车。」
我家在五楼。母亲习惯走楼梯,我也只能跟着。
「想吃点啥?」她那条白生生的胳膊在我眼前晃呀晃的。
「随便。」
「随便随便,随便能吃吗?」母亲在拐角转过身来,绷紧俏脸,却马上又笑
了出来。斜阳黏糊糊地趴在天窗上,仿佛时光在恍惚间遗落的一条残影。
当然不能随便,在母亲提供的短得不能再短的菜单中,我选了鸡蛋西红柿捞
面。母亲很快忙活起来。我问奶奶呢。她头也不抬:「听说你要回来,高兴得不
得了,谁知这会儿又跑哪儿啦?」我倚着门框,哦了一声。她麻利地拌着面粉,
呲呲呲的,一头青丝弹性惊人在肩头颤抖不止。我不由想到一个特别流俗的词—
—苍蝇拄拐棍也爬不上去。
「咦,」母亲回头瞥我一眼,又扭过脸去,半晌才说:「你也不累,歇会儿
啊,监工呢这是?嫌热空调打开。」
「不热。」我转身去开空调。不等拿住遥控器,厨房传来母亲的声音:「别
开了,当心着凉。」
吃面时我狼吞虎咽。母亲坐在一旁,说:「你不能慢点?」
「好吃啊。」我伸了个大拇指。
「德性。」母亲笑笑,捋了捋头发。
「啥时候把头发剪了?」我盯着面,含混不清。
「还以为你眼不灵光呢。」椅子挪了挪:「就前段时间啊,短点也好打理。」
我没吭声。因为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打记事起母亲就是一头长发,偶尔也会
稍加修理,但剪这么短还是第一次。
「咋,可难看?」母亲突然说。
「哪儿呀,好看。」我抬头笑了笑,又埋了下去:「就是习惯了长头发。」
母亲没说话。我搅搅碗里的面,刚想说点啥,奶奶回来了。一阵风似地,她
老人家把我抱了个结实。「孙子哎——」她唱道。
午饭就我们仨。父亲来电话说太忙,回不来。我自然也不饿。母亲就拌了俩
凉菜,做了个鳝鱼汤。黄鳝是自家塘里养的。步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就再没见过
野生鳝。想当年我们冒着酷暑,沿河梁一路摸过去,一个晌午也能弄个两三斤。
螃蟹和田螺更不消说。然而村东那条河已干涸多年——事实上还存在与否都
难说,连平河都要时不时地靠市政调水来避免断流,至于鱼虾什么的——小礼庄
鱼塘倒是有一些。
「多吃点,你爸专门给捉的,看你瘦的,在学校是不是就不吃饭?」奶奶给
我掇了个鳝鱼块。她那股兴奋劲还没下去。自打进门她嘴都没消停过——一股脑
搬来好几个箩筐,东家事西家事,哗啦啦地倒了一地。我完全能理解奶奶那旺盛
的表达欲望。平常父母忙,周围老人少,小区环境也不比村里自在,她老人家当
然憋得慌。
「是该多吃点。」母亲笑笑,或许还冲我眨了眨眼。
但我已经喝了瓶啤酒,实在消受不起。于是最后那一杯酒我给母亲端了过去。
她一仰脖子就见了底。我不由愣了愣。
「哎,」奶奶捣捣我:「房后老赵家大刚又给捉到局子里去了」。
「哦——为啥?」。
「为啥?还不是赌博,人家说还吸毒,反正就是给钱烧得慌,以前多实诚啊」。
「嗯。」
「他媳妇倒落个自在,不哭不闹,就差放鞭炮了。」
我把汤喝得嗞嗞响。
「我去看面发了没,」母亲起身:「一会儿蒸馍馍。林林你吃几个包子啊?」
我吐出最后一块鱼骨,却不知说什么好。
奶奶又捣捣我,压低声音:「啥也别说,都是两套房给烧的。」
一碗汤喝得人满头大汗。翻翻手机,陈瑶也没回短信。我只好拍拍肚皮,滚
到了沙发上。随手捏了几个台,刚到中央五套奶奶就放话了:「又看黑人拍皮球,
有啥好看的?」
我问:「那看啥?」
她捶了捶脖子:「啥都行——看平海台啊,这几天老说咱们村。」
没有办法,我只好走过去给她老人家捏了捏肩膀。奶奶就笑了。一不做二不
休,我索性让她趴到了沙发上。平海台在播本地新闻,但多半不会出现我们村—
—就算出现,也只会是西北汽车城。
然而紧接着的一条新闻就是凤舞剧团。我不由目瞪口呆。也不是目瞪口呆,
而是猛然在公众传媒上看到自己大名时那种不敢置信。同摄影棚布景一样,播音
员的声音透着股说不出的单薄和寒酸,似乎隐隐都能听见回声。
不过画面一转便是欢欣鼓舞的人民群众:昨日市红星剧场举办了一场庆五一
义务演出,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为劳动人民送去了节日的问候。主角凤舞剧
团奉献了经典评剧剧目《金沙江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满堂喝彩。市委副书记、
副市长张行建、文体局局长陈建军一行全程观看了演出,并于结束后慰问了全体
演员。张行建强调,评剧作为全国第二大剧种,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
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
「你妈的剧团啊,」奶奶仰了仰脖子,总算反应过来:「傻小子,咱家剧团
啊这是。我说咋这么耳熟呢。」她一骨碌爬起来,拍拍我:「就是咱家剧团,老
天爷啊。凤兰,凤兰——」。
母亲很快跑了出来,满手沾面:「咋了?」
「这不咱家剧团?」
「是说昨天的演出吧?」母亲笑着点点头。她看了两眼就又进了厨房。
「……作为一名老票友,陈建军局长还倾情献唱……」。
「这个当领导的咋不秃?」奶奶兴奋得有些过了头,接连拍我两下,「这,
这就是秀琴他们领导吧?凤兰凤兰,快看——」。
这次母亲没跑出来,而是倚在门口苦笑道:「又咋了,我这正包包子呢。」
「没事儿,」奶奶说:「这白面书生是不是秀琴他们领导?」不要笑,她老
人家确实是这么说的。
「应该是吧。」厨房里很快传来剁面声。
但那书生有些没完没了。副市长都没吭声,他倒冲着镜头唱起戏来。什么唱
段我说不好,可能是小酸枣,反正奶奶是跟着哼了起来。好在新闻没允许他继续
为所欲为,没唱两句就给掐了。
「咋不唱了,」奶奶有些不满:「唱得不错嘛,咋不让人唱了?」她一只脚
在沙发帮上翘得老高,有种说不出的滑稽。我想笑笑,却猛然打了个饱嗝。午饭
吃得确实有点多。
既便如此,我还是吃了俩包子。韭菜鸡蛋馅。母亲说:「你悠着点,别晚上
闹胃疼。」
我也不想胃疼,但对热包子实在没有抵抗力。母亲也吃了一个,完了跑阳台
上打了个电话,自然还是剧团的事。奶奶毕竟是老了,兴奋劲一过就开始打瞌睡,
不等包子出笼就回了屋。刚母亲接包子时,王伟超来了个电话,问我回来没。我
说回来了啊。他说喝酒啊。我说刚吃完喝鸡巴酒。他说明天。明天更是没空。
「那就后天吧,」他说:「反正你随时有空随时过来。」王伟超现在是个胖子了
(钢厂特产),喝啤酒就像倒水。
母亲进来时,我问:「又是评剧学校的事儿?」
「嗯。」她在我旁边坐下。
「到底咋样了?」
「基本算谈成,协议还没签,对方要价有点高。」
「多少?」
「管的宽!」母亲瞪我。
「多少嘛?」
「七八十万大概。」
「那咋弄?」好半会儿我才说。
「有文化产业补助,再搞点政策贷款吧。」
我不知该说什么,于是就没人说话。钟表滴滴答答,有点活泼过头。
「你呀你,别愁眉苦脸的。」母亲拖长调子,摸摸我的头。
我只好笑了笑。
「啧啧,真没事儿。」她踢我一脚,又靠过来,捏了捏我的脸。
终于,我抬头看了母亲一眼。或许天有点热,又或许接包子那股气还没透清,
她脸蛋红彤彤的,像鹅黄底布上绽开的一朵嫣红刺绣。我不由有些恍惚。
「噗嗤」一声,母亲却笑了出来:「傻样。真心疼你妈就过来揉揉肩,只想
着你奶奶啊。」
于是我就过去揉肩。母亲头发真香啊。和我一样,她爱出汗。这话听着真怪,
确切说,是我和她一样,爱出汗。总之,衬衫后背已有几团湿迹,隐隐能看到文
胸的轮廓。
「趴那儿吧。」我说。
「这样不行?」母亲扭过脸来。
「趴那儿我才好施展身手啊。」我吸吸鼻子。
母亲看看我,笑了笑,还是起身趴到了沙发上。「撂个抱枕过来。」她说。
老实说,按摩啥的我一窍不通,顶多是看电视有样学样。不过迄今为止,我
的顾客朋友们倒没给过差评。先是肩膀上一个来回,再撩起头发按了按颈椎,然
后一路向下拍打到腰部。接下来是肩胛骨,腋下,肋侧。母亲身上暖乎乎的,我
不由大汗涔涔。她却突然扭了扭身子,笑了一声:「痒。」
我只好停下来,说:「我使点劲儿。」母亲点头。可刚抓住腰,她就又笑:
「不行,不行,妈受不了这个。」这时,猛然一通京韵大鼓。母亲翻身,接起手
机,先是踱到厨房门口,又走上了阳台。对方口气有点急。我刚想竖起耳朵,母
亲就回到了客厅。
「咋了?」
「没事儿。拉演出的。」母亲站在茶几旁,伸了伸腰。
「还按不?」电视里播着狗屁电视剧。我看了好一会儿,才吐出这么一句。
「免了。」她在矮凳上坐下,金色的大丽花一番飞舞:「妈怕痒。」
我瘫到沙发上,接连换了好几个台。
「按吧。」半晌,母亲托起下巴,冲我笑了笑。这次母亲安分多了。我在细
腰上一通捶打,她都没吭一声。等我捋了捋长裙,她却要爬起来:「完了吧?」
我按了按腰,她就又趴了下去。即便长裙宽散,细腰下还是隆起了一个圆丘,中
间隐隐裂着条诱人的沟壑。我吸吸鼻子,感到手都有点发抖。
顺着轮廓滑了一圈后,搞不懂为什么,我猛然抓住两瓣肥厚的臀肉,大力掰
开,同时朝外搓了个来回。母亲一下就爬了起来。一眨眼功夫,她就在沙发上坐
好,拢了拢裙子,红霞满面:「好了好了,这就行了。」我直愣愣地站在那,喘
息间汗如雨下。
「坐啊。」母亲脆生生的,也不看我。
老躺着也不是办法,我当然还是在矮凳上坐了下来。
「哎,对了,」好一阵母亲才开口:「咋不把那小啥带回来?」
「陈瑶。」
「嗯,陈瑶。也让妈瞅瞅啊。」
「又不是小孩,人家也有自己的事儿吧。」
「是啊,」母亲叹口气:「林林也长大了,也懂事儿了」。
我盯着荧幕上来回闪动的小人,我吸吸鼻子,脊梁挺得笔直。窗外起了风,
阳台上的门窗叮叮作响。神使鬼差地,一句话就从我喉咙里蹦了出来:「前阵子
我在学校碰着那个秀琴老姨了。」
「嗯。」
「她变化真大,我都不敢认了。」
「可不,你也没见过几次,咱家也没少麻烦人。」
「你也不问问她去我们学校干啥了?」
「干啥了。」
事实上我也不知道干啥了。瞬间那股莫名其妙的戾气便从我体内消失得无影
无踪。
「对了,你们法学院是不是有个老师叫贺芳?」
「啊?」我扭头瞥了母亲一眼,差点摔了个屁股墩。
母亲终于噗嗤一声:「啊啥啊?」
据母亲说,贺芳跟她在大学里做了三年舍友。那会儿西大还在平阳西南角,
和省师大背靠背,因为物资匮乏,俩高校难免共享一些资源。基本上86年以前
(母亲说起码83年她毕业之前),整个校家属院都是混杂区。根据每年入校生的
名额,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会修修补补见缝插针地安排宿舍。有时连教职工都无法
幸免,不少人甚至要和学生们共居一室。母亲宿舍八个人,省师大和西大各一半,
但法学专业只有老贺一人(事实上整个西大78届只有五个法学生)。性格原因,
两人走得还挺近,直至贺芳考研去了重庆。
后来母亲还问起老贺的现状,我便把她与小李的浪漫情事如实相告。我说得
很痛快,基于什么心理自己也搞不懂。母亲起初还笑,后来就怪我瞎扯。我说:
「真的,这事儿谁不知道啊。」
「真的呀?」她歪头想了想,最后笑着说:「不早了,洗洗睡吧。」
********************
当晚快睡着时,父亲才回来。他酒气熏人地蹿进我房间,呵呵笑着:「逮了
两只老鳖,给你补补脑。」
我说:「又喝酒。」
他在床头坐下:「儿子回来,老子高兴。再说有你小舅在,不喝也不行啊。」
我无话可说。父亲让来一支烟。略一犹豫,我还是接到了手里。他却自顾自
地抽起来,好半会儿才说:「光听你妈说,女朋友啥时候带回来,也让你奶奶瞅
瞅啊。」
我只能嗯了一声。
一支烟后,父亲站起来,脱掉背心,拍了拍肚皮:「没钱就吭声,啊,林林,
咱家现在不缺这个钱。」
父亲走后,我睡意全无,只好看了会儿书。抽屉里有本《通往奴役之路》,
校图书馆借的,一直落在家,而我每次都要从序言看起。三篇长序全部读完,乌
烟瘴气也散了去。我决定上个厕所,顺便把父亲给的那支烟解决掉。
客厅里静悄悄,但父母卧室亮着灯,隐隐能听到说话声。几乎条件反射地,
我准备蹑手蹑脚地靠过去。不想刚要迈步,门就开了。
母亲穿着睡裙走了出来。同我一样,她也吃了一惊——随着隐秘光线穿插而
过,丰满的乳房都抖了抖。于是胸前便浮起一双神秘的眼睛。「林林?」母亲下
意识地缩了缩身子:「咋还没睡。」
我挠挠头,像是刚从炉子里爬出来,嘴里吐出的每个字都烫得厉害:「烟…
…火机。」
一宿光怪陆离的梦,早起脑袋都昏沉沉的。饭桌上,母亲问我给姥爷带了啥
礼物。于是我就把mp3 拿了出来。「下了点戏。」我不好意思地告诉大家。
「可拿得出手。」奶奶白了我一眼。两年前她老人家七十大寿时,我还没啥
礼物意识。
父亲捏着盒子可劲看。母亲则笑笑,在我面前立了个鸡蛋:「谁出的点子?」
据母亲说,除了73年下放时落下的内风湿,姥爷现在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练功,唱戏,养花,种菜,他一样也没落下。逢年过节,附近乡镇还要请他老人
家去拉板琴。
礼物是收下了,但姥爷说:「收音机我有了啊。」
「有就有了,」母亲笑吟吟的:「这可是林林和女朋友一起送的。」
我一下就红了脸。此时此刻,阳光浓烈得如同从地面射向太阳,连院子里的
虞美人都要滴出火来。
********************
菜地就在鱼塘边,有个十来垄。除了几茬僵死的花椰菜,尽是些娇嫩的小绿
苗。姥爷挥舞着阳光,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哪是茄子,哪是辣椒,哪是豆角。我只
能点头如捣蒜——恕我眼拙,一时半会儿还真瞧不出它们有什么区别。鱼塘倒是
水波粼粼,在微风中送出缕缕耀眼金光,隐隐荡着丝鲜腥味。
姥爷说他每天早起都要绕塘子溜一圈,再杵这儿练半个钟头香功。当然,单
田芳得全程陪同。他老这习惯十几年来雷打不动,从我记事起就是如此。唯一的
例外大概是1999年,香功大师转起了法轮。每个清晨和傍晚,他都要推着姥姥,
到邻村老戏台和全天下弟子共修盖世神功。无论如何,李教主可容不下单老师。
也不光姥爷,那年几乎所有人都在练功——苦恼的人们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
一条通往极乐世界的捷径——连我们学校的老师都不能免俗。记得小舅妈就怂恿
母亲「没事也转转法轮」,「减肥、美容又养颜」。母亲呸她说乐你的去吧。
「你妈啊,就是犟,脾气太硬。」姥爷两手叉腰,扭了两圈后,突然叹了口
气。
「啊?」我一头雾水。
「姥爷唱了一辈子戏,还不知道跑剧团咋回事儿?国营就挤个死工资,民营
一般人跑不来,更别说一女的。你妈啊,认准一理儿,八匹马都拉不回来,这几
年也不知吃了多少苦头。」
我拨拉着脚下的红薯藤,没吭声。当年母亲辞职可以说是举家反对,最彻底
的就是姥爷,但率先倒戈的还是他。那阵奶奶跟母亲生闷气,要死要活的,六月
天裹着条厚棉被,几天都不下床。父亲是个温和反对派,两头说情,两头不讨喜。
而平生第一遭,母亲表现出了一种令人惊讶的任性和决绝。简单说就是不争辩不
反驳,饭菜送到,爱吃不吃。至于奶奶吃没吃,我就说不好了。
时值期末,又逢会考,我也是焦头烂额,一周能回家沾次屁股就得谢天谢地。
考完化学那个下午大雨倾盆,我湿淋淋地蹿进门,奶奶竟坐在客厅里。她瞅我一
眼:「老天爷啊,淋坏了吧,快擦擦头,吃煮玉米喽。」别无选择,我只能愣在
当场。
那晚母亲回来后,我才知道姥爷就是那服神秘的催化剂——是他老人家从天
而降,说服了奶奶。至于我,自然始终站在母亲这边,尽管我的意见无足轻重。
「老二是难得的好苗子,五六岁吧,往台上一扎,那也是有板有眼啊。自个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