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不怕网址被屏蔽了
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
25-01-31
只要稍一用
力,便能取其性命。此时,殿内气氛陡然紧张起来,仿若空气都已凝固。
二人这般静止对峙片刻,气氛剑拔弩张。突然,皇上再次仰头大笑起来,笑
声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看着朱西华,眼中神情复杂,有欣赏,亦有无奈,
缓缓说道:「爱妃有所不知,皇后本家之势力,实难与你相比。朕今日便应允你,
待过数月,便让皇后退位让贤。爱妃以为,此事可好?」
朱西华闻之,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她缓缓伸出一双玉手,
如蛇般轻柔地搂住皇上的脖子,整个软乎乎的玉体也顺势靠入他的怀抱之中,尽
显娇柔之态。只是,她那斜飞的凤眸里,眼珠子左右快速划动,似在盘算着什么,
让人捉摸不透她心中所想。
朱西华娇躯依偎在皇上怀中,忽地发出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咯咯咯,皇上,
既已谈妥,不知皇上还在等些什么呢?」言罢,她抬眸望向皇上,眼神中满是娇
俏与期待,恰似春日暖阳下绽放的花蕊。
皇上见状,亦不禁开怀大笑,「哈哈哈,爱妃,莫非你也已等不及了?」笑
声爽朗,似要将殿内的凝重氛围一扫而空。
朱西华玉臂轻勾皇上脖颈,媚眼如丝,娇嗔道:「那是自然,皇上您乃天下
至尊,威临四海,试问天下又有哪个女子能不倾心于您呢……」话语间,她樱唇
微启,气息如兰,那娇柔婉转之态,仿若能将人心融化。
皇上凝视着朱西华,眼中满是笑意与爱怜,轻抚其秀发,似已沉醉在这温柔
乡中。殿内烛光摇曳,将二人的身影映照在墙上,交织出一幅旖旎的画面。
皇上凝视着朱西华,见她如此回应,心中暗喜,面上笑意更甚。遂又道:
「爱妃既有此觉悟,朕往后行事便多了几分助力。如今朝堂内外,虽有诸多事务
亟待处理,但有你相伴,朕便觉信心倍增。」
朱西华轻抬螓首,凤眸含情,柔声道:「皇上既有宏图伟略,臣妾自当竭尽
所能,为皇上排忧解难。只是后宫诸事,亦需妥善安排,方能让皇上无后顾之忧,
专心于国事。」说罢,她微微侧头,眼波流转,尽显妩媚之态。
皇上微微点头,深表赞同:「爱妃所言极是。皇后执掌凤印多年,虽无大错,
却也渐显疲态。数月之后让其退位,一来可顺遂爱妃心意,二来亦可让后宫焕发
生机。」
朱西华听闻,心中暗喜,玉手不自觉地轻抚皇上衣袖,娇声道:「皇上英明,
如此安排,实乃两全其美之策。臣妾愿以自身之力,助皇上稳固后宫,让众妃嫔
皆能恪守本分,为皇上分忧。」
皇上宠溺地握住朱西华的手,感受着她的柔软与温热,笑道:「爱妃既有此
心,朕便放心了。待你登上后位,还望能与朕携手,将这大明江山治理得繁荣昌
盛。」
朱西华微微颔首,目光坚定道:「皇上放心,臣妾定不负皇上所托。往后,
臣妾自会打理好后宫诸事,让皇上能全心投入到扫平诸国、一统天下的大业之中。」
言罢,她依偎在皇上怀中,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期待。
此时,殿外月色如水,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折射出清冷的光芒。而殿内,
皇上与朱西华相偎而坐,烛光摇曳,映照着二人的身影,似在为这一场关于权力
与野心的约定,勾勒未来。
此时,于寝室周遭肃立的九名乾清宫宫女,察言观色,见皇上与朱西华交谈
渐入佳境,遂相互递了个眼色,开始小心翼翼地依次退出寝室。她们脚步轻盈,
仿若怕惊扰了殿内之人,每一步都落地无声。行至烛台旁,拿木条皆轻抬玉手,
缓缓熄灭了那十几盏烛台上的火焰,一时间,殿内光线渐暗,唯有龙床边架子上
的烛台,仍散发着柔和光芒,将周遭映照得影影绰绰。
少顷,又有两名宫女莲步轻移,悄然来到皇上与朱西华身前。她们微微屈膝
行礼,而后伸出纤细玉手,动作轻柔而娴熟,为皇上与朱西华宽衣解带。其间,
二人皆低垂眼眸,神色恭敬,未有丝毫懈怠。待宽衣完毕,宫女们轻轻搀扶着皇
上与朱西华,送入龙床。
皇上与朱西华相依登上龙床,宫女们随即将床帘轻轻拉下,那烛台上的烛光,
透过轻薄的床帘,映照出二人连在一起的影子。光影摇曳间,只见那影子开始不
停晃动,伴随着龙床发出的阵阵吱呀声响,在寂静的寝殿内回荡。
如此这般,直至三更时分,殿内终于渐渐安静下来。此时,最后一丝烛火也
已自灭,整个寝室陷入一片静谧的黑暗之中,唯有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下
几缕清冷的银辉。
时光荏苒,转瞬已过半年。这日,皇上于朝堂之上,寻得皇后一处错处,虽
非致命之过,然皇上心意已决,欲借此废后。朝堂之上,群臣议论纷纷,然皇命
难违,终是无人敢出面相阻。
遂降旨废去皇后之位,册立朱西华为后。旨意一出,满朝震动。朱西华自此
一步登天,位居后宫之首,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自朱西华登上后位,其于宫中威望日隆。于乾清宫龙床之上,皇上对她情意
日笃,渐成爱的俘虏,对其所言无有不从,服服帖帖。朱西华手段了得,于后宫
中恩威并施,将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后宫众人皆对其敬畏有加。
时日一久,朱西华凭借自身谋略与手腕,不动声色地将大明国诸多事务揽于
手中。朝廷上下,渐有诸多政令出自朱西华之意。众臣虽有所察觉,却因忌惮其
权势,皆不敢多言。
如此又过数年,朱西华已然掌握了大明国之绝对权力。她巧妙布局,将皇上
之权力悄然架空。皇上虽居皇位,却如傀儡一般,诸多决策皆由朱西华暗中操控。
最终,朱西华寻得一契机,以皇上需静养为由,将其软禁于乾清宫中。表面
上,朱西华对皇上关怀备至,每日命人送上山珍海味、奇珍异宝,又寻来世间诸
多好玩之物,哄得皇上心花怒放。不仅如此,她还年年挑选秀女送入乾清宫,侍
奉皇上。
这些秀女皆年轻貌美,才情出众,将皇上迷得稀里糊涂。皇上沉醉于温柔乡
中,每日与秀女和各宫嫔妃们嬉笑玩乐,渐渐忘却了朝堂之事,再也无心上朝理
政。乾清宫内,日日笙歌,而大明国之朝政,实则已全然落入朱西华之玉掌。宫
外之人,虽偶有传言,却无人敢探其究竟,只能暗自揣测,静观这风云变幻的局
势。
又三年,风云突变。一日清晨,乾清宫内忽传噩耗,皇上竟驾崩于龙床之上。
消息如惊雷般在宫中炸开,旋即传遍整个大明国。
实则,此乃朱西华精心策划的毒计。这夜,朱西华趁皇上沉醉于温柔乡,毫
无防备之时,悄然命亲信于皇上饮食之中,掺入剧毒。那毒药无色无味,混入琼
浆佳肴,皇上毫无察觉,一饮而尽。未几,毒性发作,皇上顿感五脏六腑如火烧
刀绞,欲呼却无声,欲动而乏力,挣扎片刻后,便气绝身亡。
朱西华见皇上已殁,神色未变,仿若一切皆在掌控之中。旋即,她昭告天下,
下诏称:皇上日夜沉迷女色,荒淫无度,竟于一夜间与数女同乐,终致绝阳而亡。
又言皇上并无子嗣,实因在这之前,皇上的几个皇子皆已被朱西华暗中谋害死光,
为其篡权之路扫除了一切障碍。
因皇上无嗣,朱西华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夫君的皇位,摇身一变,成为大明国
第一位女皇。登基之日,朱西华身着华丽龙袍,头戴皇冠,仪态威严地登上皇位。
她俯瞰着满朝文武,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决绝,已然彻底黑化,不复当年那个整
日趴在王府荷花池回廊椅子上,悠然用手指数鱼儿的纯真女子。
如今的她,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心狠手辣。朝堂之上,群臣虽有人心中存疑,
却无人敢言。皆惧于朱西华的权势,只能伏地叩拜,高呼万岁。自此,大明国开
启了朱西华统治的时代,只是这天下,在她的掌控下,又将走向何方,无人知晓。
早朝时分,乾清宫大殿内庄严肃穆。
朱西华身着华丽龙袍,那金龙栩栩如生,仿若欲腾空而起,缠身绕体,尽显
尊贵威严。皇冠之上,珠帘摇曳,光影闪烁间,愈发衬得她凤眸斜飞,英气与威
严并蓄。
她迈着优雅而沉稳的步伐,缓缓行于大殿中臣工们分立的过道之间。群臣皆
身着朝服,神色恭敬,垂首而立,静候女皇旨意。
朱西华行至御座前,微微转身,目光如炬,扫视群臣,而后开口道:「诸位
爱卿,自朕登基以来,殚精竭虑,治理国家。如今,我大明朝已然兵强马壮,国
力昌盛。环顾天下,诸国纷争,百姓受苦。朕以为,该是征伐各国,结束乱世,
还天下一个太平的时候了,你们意下如何?」其声清脆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
霸气,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言罢,群臣面面相觑。少顷,左丞相率先出列,跪地行礼,恭敬道:「皇上
圣明!如今我朝实力雄厚,征伐诸国,实乃顺应天时、民心之举。臣以为,此乃
成就千古霸业之良机,愿皇上早下决断,臣等愿效犬马之劳。」
右丞相亦随之出列,附和道:「皇上,征伐之事,虽有胜算,但亦需谨慎。
还望皇上统筹全局,调派良将,筹备粮草,确保万无一失。臣等定当全力辅佐,
助皇上完成一统大业。」
其余众臣,或点头称是,或面露思索之色。一时间,大殿内议论纷纷,气氛
热烈而凝重。众人皆知,这一决策,将关乎大明国之兴衰,天下之命运。
朱西华凤目之中寒芒骤闪,神色陡然间变得冷厉,话语中似裹挟着千年寒冰,
一字一顿道:「当年,赵国狼子野心,竟悍然杀害朕之父王。此仇此恨,朕刻骨
铭心,日夜难安。每念及此,朕便心如刀绞,恨不能即刻踏平赵国。如今,我大
明朝国力强盛,兵强马壮,正是复仇雪恨之时,朕意已决,便要先灭赵国,诸位
爱卿以为如何?」
她的声音在大殿内冷冷回荡,透着一股坚定不移的决绝。此言一出,群臣顿
时一阵骚动,众人心中皆明白,这灭赵之举,非同小可,不仅关乎国仇家恨,更
将牵动天下局势。
左丞相神色一凛,再次跪地,朗声道:「皇上,赵国向来与我朝为敌,此仇
不报,难消皇上心头之恨,更难平天下人之愤。如今我朝实力远超赵国,此时出
兵,定能大获全胜,为老王爷报仇雪恨,扬我大明国威。臣愿率满朝文武,全力
辅佐皇上,共赴此役。」
右丞相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上前一步,恭敬道:「皇上,赵国虽国力稍
逊,但也不可小觑。其疆域辽阔,兵甲亦有数十万之众,且地形复杂,易守难攻。
臣以为,陛下需详加谋划,派遣得力将领,制定周全战略,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力主即刻出兵,以彰显国威;有的则建议
谨慎行事,充分筹备。大殿内,群臣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紧张,皆围绕着这灭
赵之策展开激烈讨论,而一切,皆等待着朱西华这位女皇的最终决断。
正当群臣热议纷纷之时,只见威武大将军神色激昂,大步流星地走出队列,
双手抱拳,单膝跪地,身姿挺拔如松,声若洪钟般响彻大殿:「皇上!本将愿领
兵十万,亲率大军,踏平赵国,为皇上报仇雪恨,扬我大明之威!」其眼中闪烁
着坚毅的光芒,透着一股无畏的豪迈之气。
朱西华闻言,目光落在威武大将军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当即颔首,果
断下令:「准!朕再予你五万兵马,共计十五万大军。望将军旗开得胜,早日凯
旋而归。」声音坚定有力,尽显女皇的果决。
左丞相见此,心中亦是豪情顿生,赶忙出列,跪地奏道:「皇上,微臣虽不
才,亦愿领兵五万,直捣秦国,为我大明开疆拓土,成就千秋伟业。」言辞恳切,
充满壮志。
朱西华略作思忖,面露嘉许之色,点头应允:「准!朕再给你五万兵马,凑
足十万之众。丞相素有谋略,定能不辱使命。」
此时,右丞相也按捺不住,出列欲言,朱西华似已猜到其心意,不等他开口,
便抬手制止,和声道:「爱卿心意,朕心领了。然国内政务繁杂,千头万绪,实
需爱卿坐镇朝中,统筹全局。此乃重中之重,关乎我大明根基,不可轻离。还望
爱卿能理解朕意。」
右丞相微微一怔,旋即明白女皇之意,心中虽略有遗憾,但仍恭敬地伏地叩
首:「皇上圣明,微臣谨遵圣谕。」
大殿内,气氛因这一番激昂的请战与决策而愈发高涨,众人皆为朱西华的果
敢与雄图所感染,仿佛已预见大明国在她的带领下,横扫诸国、一统天下的辉煌
未来。
早朝决策既定,威武大将军领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赵国进发。
大军行至边境,赵国早已听闻风声,严阵以待。赵国守将王猛,素有威名,
深知大明来势汹汹,遂凭借山川险要,加固城防,深挖壕沟,意图以逸待劳。
威武大将军见赵军守备森严,并不贸然进攻。他先派遣小股骑兵,佯装进攻,
试探赵军虚实。王猛识破此计,按兵不动,只待明军靠近,便万箭齐发,一时间,
箭如雨下,明军骑兵稍有伤亡,迅速撤回。
大将军并未气馁,他登高远眺,观察地形,发现赵军虽占据地利,但补给线
过长。于是,他心生一计,一面分兵切断赵军粮道,一面继续派小股部队骚扰赵
军,使其不得安宁。
数日后,赵军粮草渐缺,军心开始动摇。王猛心急如焚,决定主动出击,以
求速战速决。他亲率五万精锐,趁夜突袭明军大营。
明军大营看似防备松懈,实则暗藏玄机。待赵军深入,突然战鼓齐鸣,伏兵
四起。火光冲天中,明军将士奋勇杀敌,喊杀声震彻夜空。王猛方知中计,却已
深陷重围,奋力拼杀,方率残部突出重围。
经此一役,赵军元气大伤,而明军士气大振。威武大将军乘胜追击,一举攻
破赵军防线,长驱直入。赵军节节败退,最终都城被围。
赵王无奈,只得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有人主张求和,以割地赔款换取和平;
有人则主张背水一战,与明军决一死战。赵王犹豫不决,朝堂之上争论不休。
就在此时,朱西华派来的使者抵达赵都,要求赵王出城投降,否则城破之日,
玉石俱焚。
赵王正于朝堂之上,为战和之事犹豫不决时,朱西华所派使者已至。使者昂
首阔步,步入殿中,呈上朱西华书信,言辞犀利道:「吾皇陛下有令,赵王若开
城门,出城投降,可保赵王及赵国臣民性命无忧,且许以优厚待遇。否则,城破
之时,赵室上下,玉石俱焚,一个不留!」
赵王览信,面色如土,心中五味杂陈。此时,朝堂之上,众臣争论愈发激烈,
主张求和者,力陈大明之强,不可与之抗衡,投降乃保国保民之策;而主战者,
痛斥求和之懦弱,高呼背水一战,以死报国。
赵王心乱如麻,举棋不定。朱西华得知赵王迟疑,遂又施一计。她暗中买通
赵国内一权臣,令其于赵王面前巧言劝说,称投降实乃上策,且承诺若赵王开城,
朱西华定会厚待赵国皇室。此权臣收受贿赂,言辞恳切,声泪俱下,赵王竟信以
为真。
赵王思索再三,终是决定开城投降。城门缓缓打开,明军如潮水般涌入。然
而,朱西华并未信守承诺。待明军控制全城,一切安排妥当后,她暗中指使亲信
将领,率一队精锐士卒,直奔赵国王宫。
王宫之内,赵皇一族尚沉浸在以为可保平安的幻想之中。岂料,明军士卒如
鬼魅般突至,瞬间喊杀声起。赵皇大惊失色,欲召集侍卫抵抗,却为时已晚。侍
卫们仓促应战,怎敌明军精锐?一时间,王宫内血流成河,惨叫连连。
赵皇见大势已去,怒目圆睁,痛斥朱西华背信弃义。将领冷笑一声,手起刀
落,赵皇顿时毙命。随后,士卒们四处搜寻赵皇亲族,不论男女老幼,皆斩尽杀
绝。至此,赵皇一族,尽数覆灭,赵国正式宣告灭亡,并入大明版图。
赵国既灭,朱西华雄心更盛,欲三年内横扫诸国,一统天下。遂整军经武,
筹备粮草,调兵遣将,积极谋划对秦国之战。
彼时,秦国自恃地势险要,兵强马壮,并不将大明放在眼里。朱西华深知秦
国难攻,遂先遣细作潜入秦国,四处散布谣言,扰乱其民心,又贿赂秦国朝堂重
臣,令其内部不和。待秦国上下人心浮动之时,左丞相领十万大军,直逼秦国边
境。
秦军守将得知明军来犯,立即点兵迎敌。左丞相用计,佯装败退,诱敌深入。
秦军不知是计,穷追不舍,结果陷入明军埋伏。一时间,山谷中杀声震天,秦军
大乱,伤亡惨重。经此一役,秦军锐气大挫,左丞相乘胜追击,连克数城,直逼
秦都。秦王无奈,只得献城投降,秦国亦灭。
灭秦之后,朱西华稍作休整,又将目光投向韩国。韩国国小力弱,难以抵挡
大明铁骑。朱西华遣使者威逼利诱,晓以利害,韩王惧于大明威势,不战而降,
韩国并入大明。
宋国地处中原,物产丰富,然军备松弛。朱西华命大将率精兵八万,水陆并
进,直取宋国。宋军仓促应战,毫无还手之力,宋军主将战死,都城沦陷,宋国
遂亡。
楚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民风彪悍,是大明一统天下的劲敌。朱西华精
心筹备,召集诸将,制定详细战略。先派大军佯攻楚国边境,吸引楚军主力,又
暗中遣精锐水师,沿长江顺流而下,直捣楚国腹地。楚军首尾不能相顾,顿时大
乱。明军趁势猛攻,楚国无力回天,楚王被俘,楚国宣告灭亡。
齐国国富兵强,城墙坚固。朱西华采用围而不攻之策,断绝其粮草供应,又
派人在齐国内部煽动叛乱。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
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m.diyibanzhu.quest
力,便能取其性命。此时,殿内气氛陡然紧张起来,仿若空气都已凝固。
二人这般静止对峙片刻,气氛剑拔弩张。突然,皇上再次仰头大笑起来,笑
声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看着朱西华,眼中神情复杂,有欣赏,亦有无奈,
缓缓说道:「爱妃有所不知,皇后本家之势力,实难与你相比。朕今日便应允你,
待过数月,便让皇后退位让贤。爱妃以为,此事可好?」
朱西华闻之,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她缓缓伸出一双玉手,
如蛇般轻柔地搂住皇上的脖子,整个软乎乎的玉体也顺势靠入他的怀抱之中,尽
显娇柔之态。只是,她那斜飞的凤眸里,眼珠子左右快速划动,似在盘算着什么,
让人捉摸不透她心中所想。
朱西华娇躯依偎在皇上怀中,忽地发出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咯咯咯,皇上,
既已谈妥,不知皇上还在等些什么呢?」言罢,她抬眸望向皇上,眼神中满是娇
俏与期待,恰似春日暖阳下绽放的花蕊。
皇上见状,亦不禁开怀大笑,「哈哈哈,爱妃,莫非你也已等不及了?」笑
声爽朗,似要将殿内的凝重氛围一扫而空。
朱西华玉臂轻勾皇上脖颈,媚眼如丝,娇嗔道:「那是自然,皇上您乃天下
至尊,威临四海,试问天下又有哪个女子能不倾心于您呢……」话语间,她樱唇
微启,气息如兰,那娇柔婉转之态,仿若能将人心融化。
皇上凝视着朱西华,眼中满是笑意与爱怜,轻抚其秀发,似已沉醉在这温柔
乡中。殿内烛光摇曳,将二人的身影映照在墙上,交织出一幅旖旎的画面。
皇上凝视着朱西华,见她如此回应,心中暗喜,面上笑意更甚。遂又道:
「爱妃既有此觉悟,朕往后行事便多了几分助力。如今朝堂内外,虽有诸多事务
亟待处理,但有你相伴,朕便觉信心倍增。」
朱西华轻抬螓首,凤眸含情,柔声道:「皇上既有宏图伟略,臣妾自当竭尽
所能,为皇上排忧解难。只是后宫诸事,亦需妥善安排,方能让皇上无后顾之忧,
专心于国事。」说罢,她微微侧头,眼波流转,尽显妩媚之态。
皇上微微点头,深表赞同:「爱妃所言极是。皇后执掌凤印多年,虽无大错,
却也渐显疲态。数月之后让其退位,一来可顺遂爱妃心意,二来亦可让后宫焕发
生机。」
朱西华听闻,心中暗喜,玉手不自觉地轻抚皇上衣袖,娇声道:「皇上英明,
如此安排,实乃两全其美之策。臣妾愿以自身之力,助皇上稳固后宫,让众妃嫔
皆能恪守本分,为皇上分忧。」
皇上宠溺地握住朱西华的手,感受着她的柔软与温热,笑道:「爱妃既有此
心,朕便放心了。待你登上后位,还望能与朕携手,将这大明江山治理得繁荣昌
盛。」
朱西华微微颔首,目光坚定道:「皇上放心,臣妾定不负皇上所托。往后,
臣妾自会打理好后宫诸事,让皇上能全心投入到扫平诸国、一统天下的大业之中。」
言罢,她依偎在皇上怀中,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期待。
此时,殿外月色如水,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折射出清冷的光芒。而殿内,
皇上与朱西华相偎而坐,烛光摇曳,映照着二人的身影,似在为这一场关于权力
与野心的约定,勾勒未来。
此时,于寝室周遭肃立的九名乾清宫宫女,察言观色,见皇上与朱西华交谈
渐入佳境,遂相互递了个眼色,开始小心翼翼地依次退出寝室。她们脚步轻盈,
仿若怕惊扰了殿内之人,每一步都落地无声。行至烛台旁,拿木条皆轻抬玉手,
缓缓熄灭了那十几盏烛台上的火焰,一时间,殿内光线渐暗,唯有龙床边架子上
的烛台,仍散发着柔和光芒,将周遭映照得影影绰绰。
少顷,又有两名宫女莲步轻移,悄然来到皇上与朱西华身前。她们微微屈膝
行礼,而后伸出纤细玉手,动作轻柔而娴熟,为皇上与朱西华宽衣解带。其间,
二人皆低垂眼眸,神色恭敬,未有丝毫懈怠。待宽衣完毕,宫女们轻轻搀扶着皇
上与朱西华,送入龙床。
皇上与朱西华相依登上龙床,宫女们随即将床帘轻轻拉下,那烛台上的烛光,
透过轻薄的床帘,映照出二人连在一起的影子。光影摇曳间,只见那影子开始不
停晃动,伴随着龙床发出的阵阵吱呀声响,在寂静的寝殿内回荡。
如此这般,直至三更时分,殿内终于渐渐安静下来。此时,最后一丝烛火也
已自灭,整个寝室陷入一片静谧的黑暗之中,唯有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下
几缕清冷的银辉。
时光荏苒,转瞬已过半年。这日,皇上于朝堂之上,寻得皇后一处错处,虽
非致命之过,然皇上心意已决,欲借此废后。朝堂之上,群臣议论纷纷,然皇命
难违,终是无人敢出面相阻。
遂降旨废去皇后之位,册立朱西华为后。旨意一出,满朝震动。朱西华自此
一步登天,位居后宫之首,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自朱西华登上后位,其于宫中威望日隆。于乾清宫龙床之上,皇上对她情意
日笃,渐成爱的俘虏,对其所言无有不从,服服帖帖。朱西华手段了得,于后宫
中恩威并施,将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后宫众人皆对其敬畏有加。
时日一久,朱西华凭借自身谋略与手腕,不动声色地将大明国诸多事务揽于
手中。朝廷上下,渐有诸多政令出自朱西华之意。众臣虽有所察觉,却因忌惮其
权势,皆不敢多言。
如此又过数年,朱西华已然掌握了大明国之绝对权力。她巧妙布局,将皇上
之权力悄然架空。皇上虽居皇位,却如傀儡一般,诸多决策皆由朱西华暗中操控。
最终,朱西华寻得一契机,以皇上需静养为由,将其软禁于乾清宫中。表面
上,朱西华对皇上关怀备至,每日命人送上山珍海味、奇珍异宝,又寻来世间诸
多好玩之物,哄得皇上心花怒放。不仅如此,她还年年挑选秀女送入乾清宫,侍
奉皇上。
这些秀女皆年轻貌美,才情出众,将皇上迷得稀里糊涂。皇上沉醉于温柔乡
中,每日与秀女和各宫嫔妃们嬉笑玩乐,渐渐忘却了朝堂之事,再也无心上朝理
政。乾清宫内,日日笙歌,而大明国之朝政,实则已全然落入朱西华之玉掌。宫
外之人,虽偶有传言,却无人敢探其究竟,只能暗自揣测,静观这风云变幻的局
势。
又三年,风云突变。一日清晨,乾清宫内忽传噩耗,皇上竟驾崩于龙床之上。
消息如惊雷般在宫中炸开,旋即传遍整个大明国。
实则,此乃朱西华精心策划的毒计。这夜,朱西华趁皇上沉醉于温柔乡,毫
无防备之时,悄然命亲信于皇上饮食之中,掺入剧毒。那毒药无色无味,混入琼
浆佳肴,皇上毫无察觉,一饮而尽。未几,毒性发作,皇上顿感五脏六腑如火烧
刀绞,欲呼却无声,欲动而乏力,挣扎片刻后,便气绝身亡。
朱西华见皇上已殁,神色未变,仿若一切皆在掌控之中。旋即,她昭告天下,
下诏称:皇上日夜沉迷女色,荒淫无度,竟于一夜间与数女同乐,终致绝阳而亡。
又言皇上并无子嗣,实因在这之前,皇上的几个皇子皆已被朱西华暗中谋害死光,
为其篡权之路扫除了一切障碍。
因皇上无嗣,朱西华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夫君的皇位,摇身一变,成为大明国
第一位女皇。登基之日,朱西华身着华丽龙袍,头戴皇冠,仪态威严地登上皇位。
她俯瞰着满朝文武,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决绝,已然彻底黑化,不复当年那个整
日趴在王府荷花池回廊椅子上,悠然用手指数鱼儿的纯真女子。
如今的她,为了权力不择手段,心狠手辣。朝堂之上,群臣虽有人心中存疑,
却无人敢言。皆惧于朱西华的权势,只能伏地叩拜,高呼万岁。自此,大明国开
启了朱西华统治的时代,只是这天下,在她的掌控下,又将走向何方,无人知晓。
早朝时分,乾清宫大殿内庄严肃穆。
朱西华身着华丽龙袍,那金龙栩栩如生,仿若欲腾空而起,缠身绕体,尽显
尊贵威严。皇冠之上,珠帘摇曳,光影闪烁间,愈发衬得她凤眸斜飞,英气与威
严并蓄。
她迈着优雅而沉稳的步伐,缓缓行于大殿中臣工们分立的过道之间。群臣皆
身着朝服,神色恭敬,垂首而立,静候女皇旨意。
朱西华行至御座前,微微转身,目光如炬,扫视群臣,而后开口道:「诸位
爱卿,自朕登基以来,殚精竭虑,治理国家。如今,我大明朝已然兵强马壮,国
力昌盛。环顾天下,诸国纷争,百姓受苦。朕以为,该是征伐各国,结束乱世,
还天下一个太平的时候了,你们意下如何?」其声清脆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
霸气,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言罢,群臣面面相觑。少顷,左丞相率先出列,跪地行礼,恭敬道:「皇上
圣明!如今我朝实力雄厚,征伐诸国,实乃顺应天时、民心之举。臣以为,此乃
成就千古霸业之良机,愿皇上早下决断,臣等愿效犬马之劳。」
右丞相亦随之出列,附和道:「皇上,征伐之事,虽有胜算,但亦需谨慎。
还望皇上统筹全局,调派良将,筹备粮草,确保万无一失。臣等定当全力辅佐,
助皇上完成一统大业。」
其余众臣,或点头称是,或面露思索之色。一时间,大殿内议论纷纷,气氛
热烈而凝重。众人皆知,这一决策,将关乎大明国之兴衰,天下之命运。
朱西华凤目之中寒芒骤闪,神色陡然间变得冷厉,话语中似裹挟着千年寒冰,
一字一顿道:「当年,赵国狼子野心,竟悍然杀害朕之父王。此仇此恨,朕刻骨
铭心,日夜难安。每念及此,朕便心如刀绞,恨不能即刻踏平赵国。如今,我大
明朝国力强盛,兵强马壮,正是复仇雪恨之时,朕意已决,便要先灭赵国,诸位
爱卿以为如何?」
她的声音在大殿内冷冷回荡,透着一股坚定不移的决绝。此言一出,群臣顿
时一阵骚动,众人心中皆明白,这灭赵之举,非同小可,不仅关乎国仇家恨,更
将牵动天下局势。
左丞相神色一凛,再次跪地,朗声道:「皇上,赵国向来与我朝为敌,此仇
不报,难消皇上心头之恨,更难平天下人之愤。如今我朝实力远超赵国,此时出
兵,定能大获全胜,为老王爷报仇雪恨,扬我大明国威。臣愿率满朝文武,全力
辅佐皇上,共赴此役。」
右丞相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上前一步,恭敬道:「皇上,赵国虽国力稍
逊,但也不可小觑。其疆域辽阔,兵甲亦有数十万之众,且地形复杂,易守难攻。
臣以为,陛下需详加谋划,派遣得力将领,制定周全战略,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力主即刻出兵,以彰显国威;有的则建议
谨慎行事,充分筹备。大殿内,群臣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紧张,皆围绕着这灭
赵之策展开激烈讨论,而一切,皆等待着朱西华这位女皇的最终决断。
正当群臣热议纷纷之时,只见威武大将军神色激昂,大步流星地走出队列,
双手抱拳,单膝跪地,身姿挺拔如松,声若洪钟般响彻大殿:「皇上!本将愿领
兵十万,亲率大军,踏平赵国,为皇上报仇雪恨,扬我大明之威!」其眼中闪烁
着坚毅的光芒,透着一股无畏的豪迈之气。
朱西华闻言,目光落在威武大将军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当即颔首,果
断下令:「准!朕再予你五万兵马,共计十五万大军。望将军旗开得胜,早日凯
旋而归。」声音坚定有力,尽显女皇的果决。
左丞相见此,心中亦是豪情顿生,赶忙出列,跪地奏道:「皇上,微臣虽不
才,亦愿领兵五万,直捣秦国,为我大明开疆拓土,成就千秋伟业。」言辞恳切,
充满壮志。
朱西华略作思忖,面露嘉许之色,点头应允:「准!朕再给你五万兵马,凑
足十万之众。丞相素有谋略,定能不辱使命。」
此时,右丞相也按捺不住,出列欲言,朱西华似已猜到其心意,不等他开口,
便抬手制止,和声道:「爱卿心意,朕心领了。然国内政务繁杂,千头万绪,实
需爱卿坐镇朝中,统筹全局。此乃重中之重,关乎我大明根基,不可轻离。还望
爱卿能理解朕意。」
右丞相微微一怔,旋即明白女皇之意,心中虽略有遗憾,但仍恭敬地伏地叩
首:「皇上圣明,微臣谨遵圣谕。」
大殿内,气氛因这一番激昂的请战与决策而愈发高涨,众人皆为朱西华的果
敢与雄图所感染,仿佛已预见大明国在她的带领下,横扫诸国、一统天下的辉煌
未来。
早朝决策既定,威武大将军领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赵国进发。
大军行至边境,赵国早已听闻风声,严阵以待。赵国守将王猛,素有威名,
深知大明来势汹汹,遂凭借山川险要,加固城防,深挖壕沟,意图以逸待劳。
威武大将军见赵军守备森严,并不贸然进攻。他先派遣小股骑兵,佯装进攻,
试探赵军虚实。王猛识破此计,按兵不动,只待明军靠近,便万箭齐发,一时间,
箭如雨下,明军骑兵稍有伤亡,迅速撤回。
大将军并未气馁,他登高远眺,观察地形,发现赵军虽占据地利,但补给线
过长。于是,他心生一计,一面分兵切断赵军粮道,一面继续派小股部队骚扰赵
军,使其不得安宁。
数日后,赵军粮草渐缺,军心开始动摇。王猛心急如焚,决定主动出击,以
求速战速决。他亲率五万精锐,趁夜突袭明军大营。
明军大营看似防备松懈,实则暗藏玄机。待赵军深入,突然战鼓齐鸣,伏兵
四起。火光冲天中,明军将士奋勇杀敌,喊杀声震彻夜空。王猛方知中计,却已
深陷重围,奋力拼杀,方率残部突出重围。
经此一役,赵军元气大伤,而明军士气大振。威武大将军乘胜追击,一举攻
破赵军防线,长驱直入。赵军节节败退,最终都城被围。
赵王无奈,只得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有人主张求和,以割地赔款换取和平;
有人则主张背水一战,与明军决一死战。赵王犹豫不决,朝堂之上争论不休。
就在此时,朱西华派来的使者抵达赵都,要求赵王出城投降,否则城破之日,
玉石俱焚。
赵王正于朝堂之上,为战和之事犹豫不决时,朱西华所派使者已至。使者昂
首阔步,步入殿中,呈上朱西华书信,言辞犀利道:「吾皇陛下有令,赵王若开
城门,出城投降,可保赵王及赵国臣民性命无忧,且许以优厚待遇。否则,城破
之时,赵室上下,玉石俱焚,一个不留!」
赵王览信,面色如土,心中五味杂陈。此时,朝堂之上,众臣争论愈发激烈,
主张求和者,力陈大明之强,不可与之抗衡,投降乃保国保民之策;而主战者,
痛斥求和之懦弱,高呼背水一战,以死报国。
赵王心乱如麻,举棋不定。朱西华得知赵王迟疑,遂又施一计。她暗中买通
赵国内一权臣,令其于赵王面前巧言劝说,称投降实乃上策,且承诺若赵王开城,
朱西华定会厚待赵国皇室。此权臣收受贿赂,言辞恳切,声泪俱下,赵王竟信以
为真。
赵王思索再三,终是决定开城投降。城门缓缓打开,明军如潮水般涌入。然
而,朱西华并未信守承诺。待明军控制全城,一切安排妥当后,她暗中指使亲信
将领,率一队精锐士卒,直奔赵国王宫。
王宫之内,赵皇一族尚沉浸在以为可保平安的幻想之中。岂料,明军士卒如
鬼魅般突至,瞬间喊杀声起。赵皇大惊失色,欲召集侍卫抵抗,却为时已晚。侍
卫们仓促应战,怎敌明军精锐?一时间,王宫内血流成河,惨叫连连。
赵皇见大势已去,怒目圆睁,痛斥朱西华背信弃义。将领冷笑一声,手起刀
落,赵皇顿时毙命。随后,士卒们四处搜寻赵皇亲族,不论男女老幼,皆斩尽杀
绝。至此,赵皇一族,尽数覆灭,赵国正式宣告灭亡,并入大明版图。
赵国既灭,朱西华雄心更盛,欲三年内横扫诸国,一统天下。遂整军经武,
筹备粮草,调兵遣将,积极谋划对秦国之战。
彼时,秦国自恃地势险要,兵强马壮,并不将大明放在眼里。朱西华深知秦
国难攻,遂先遣细作潜入秦国,四处散布谣言,扰乱其民心,又贿赂秦国朝堂重
臣,令其内部不和。待秦国上下人心浮动之时,左丞相领十万大军,直逼秦国边
境。
秦军守将得知明军来犯,立即点兵迎敌。左丞相用计,佯装败退,诱敌深入。
秦军不知是计,穷追不舍,结果陷入明军埋伏。一时间,山谷中杀声震天,秦军
大乱,伤亡惨重。经此一役,秦军锐气大挫,左丞相乘胜追击,连克数城,直逼
秦都。秦王无奈,只得献城投降,秦国亦灭。
灭秦之后,朱西华稍作休整,又将目光投向韩国。韩国国小力弱,难以抵挡
大明铁骑。朱西华遣使者威逼利诱,晓以利害,韩王惧于大明威势,不战而降,
韩国并入大明。
宋国地处中原,物产丰富,然军备松弛。朱西华命大将率精兵八万,水陆并
进,直取宋国。宋军仓促应战,毫无还手之力,宋军主将战死,都城沦陷,宋国
遂亡。
楚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民风彪悍,是大明一统天下的劲敌。朱西华精
心筹备,召集诸将,制定详细战略。先派大军佯攻楚国边境,吸引楚军主力,又
暗中遣精锐水师,沿长江顺流而下,直捣楚国腹地。楚军首尾不能相顾,顿时大
乱。明军趁势猛攻,楚国无力回天,楚王被俘,楚国宣告灭亡。
齐国国富兵强,城墙坚固。朱西华采用围而不攻之策,断绝其粮草供应,又
派人在齐国内部煽动叛乱。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