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 第十二章 秦良玉 第十三章 广渠门(断更)

+A -A

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不怕网址被屏蔽了

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

24-08-03

袭下死伤剧增,战场上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

  莽古尔泰在远处目睹了这一切,他的心中充满了焦虑。他清楚地意识到,尽
管秦良玉部的兵力不多,但他们的突袭和士气,以及兵器上的优势,让女真军陷
入了被动。女真兵在白杆兵营的冲击下,快速一边倒地被击杀,形势对女真军极
为不利。

  战场上的局面变得复杂,一方面,围攻祖大寿的女真兵依然凶狠无比,另一
方面,被白杆兵营冲杀的女真兵却畏首畏尾,难以有效招架白杆兵的攻击。

  秦良玉骑在她的白色战马白云背上,她的双腿紧紧夹住马腹,双手紧握着白
杆枪,左右挥扫,每一次舞动都带起一阵阵寒光。八旗兵在她面前纷纷落马,狼
狈不堪地跌下马来,紧接着就被几根长长的白杆枪狠狠地戳死,发出恐怖的叫声。

  秦良玉部一冲进莽古尔泰部的侧翼,就迅速地分成二十骑一组的小型战术单
位,开始有条不紊地攻杀女真兵。秦良玉领着她的二十骑亲兵,作为冲锋的尖刀,
最先冲进了莽古尔泰的侧翼。这些亲兵紧密地护在秦良玉的周围,用他们的生命
保卫着她的安全。

  在秦良玉的带领下,白杆兵营的士兵们如同猛虎下山,勇猛无比。他们的白
杆枪在战场上划出一道道死亡的弧线,每一次出击都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女真
兵在他们的冲击下节节败退,明军的士气因此大增,战场上的形势开始逐渐逆转。

  战场上,秦良玉的呐喊声如同一声春雷,震撼着每一个八旗兵的心灵。她的
呼喊从远处传来,声调由弱到强,好似天边的雷鸣逐渐滚至耳边,令女真士兵心
生恐慌。

  在秦良玉的怒吼声中,她的白杆枪如同一条白色的蛟龙,迅猛地刺穿了一名
女真兵的脖颈。她利用枪头的钩状部分,将这名女真兵的尸体往旁边一带,尸体
便如同一颗石块般砸向其他女真兵,造成了一阵混乱和伤亡。

  紧接着,面对一名趁机接近自己的女真兵,秦良玉反应迅速,手中的白杆枪
虽然来不及抬起,但她就地一扫,直击战马的马腿。战马的前腿应声而断,连同
骑手一起倒地。在女真兵还未来得及反应时,秦良玉的白杆枪已经从他的背后刺
穿胸膛,结束了他的生命。随后,她再次利用枪头的钩状部分,将尸体提起,狠
狠地砸向不远处战斗中的女真兵,又造成了数人的伤亡。

  秦良玉部的攻势如同破竹,他们不断攻杀,迅速击穿了莽古尔泰部的侧翼。

  在激烈的战斗中,秦良玉部与祖大寿部取得了联系,两部合力,对莽古尔泰
部发起了前后夹击。八旗兵在两面包抄的攻势下,死伤惨重,开始出现了溃退的
迹象。

  秦良玉在战场上的英姿飒爽,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决断。她的白
杆枪在手中舞动,既是攻击的利器,也是防守的坚盾。她的亲兵紧紧护卫在她的
周围,确保她在战斗中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莽古尔泰部的女真兵在两面包抄的攻势下,士气开始动摇。他们原本凶猛的
攻势被秦良玉部的加入所遏制,战场上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明军的士气
因此大增,他们的呐喊声、战鼓声和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壮烈
的战争交响乐。

  秦翼明部如同一股决堤的洪流,冲破了莽古尔泰部队的尾部防线,与秦良玉
部、祖大寿部形成了对莽古尔泰部的三面夹击。女真军在白杆枪的攻势下,几乎
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白杆枪的长度优势使得女真兵的反击显得徒劳,秦良玉的突
击更是让女真军的伤亡成倍增加。

  莽古尔泰面对秦良玉部和祖大寿部的凶猛攻势,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
的部队在三面夹击下开始溃不成军,士兵们的士气低落,战斗意志开始动摇。莽
古尔泰知道,继续战斗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于是决定率领残部撤退。

  莽古尔泰开始向围攻袁崇焕部的阿巴泰部、阿济格部、多尔衮部、豪格部的
兵马靠近,希望能够集结更多的力量,共同应对明军的攻势。当他与其他四部取
得联系后,发现大家的战斗意志都已经大不如前,继续战斗只会导致更多的伤亡。

  于是,莽古尔泰与四部将领商议后,决定撤向运河方向,逃离战场。女真军
开始有组织地撤退,尽管撤退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明军的追击和骚扰,但他们已经
无心恋战,只希望能够尽快脱离战斗,保存实力。

  在这场战斗中,秦良玉部、祖大寿部、秦翼明部的联合攻势彻底打破了莽古
尔泰部的防线,使得女真军不得不选择撤退。

  袁崇焕部。

  袁崇焕站在战场上,目睹着秦良玉的白杆兵营如神兵天降,心中涌动着难以
言喻的激动和崇敬。秦良玉,一名女子,竟能率领着数千白杆兵营,从遥远的四
川北上,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京师救援。袁崇焕心中感慨,秦良玉的壮举,远比
自己所承受的艰难更为艰巨,她的白杆兵营才是真正的千里迢迢而来。

  此时,城墙上的千余明军也目睹了后金军的败退,督战的王承恩见状,激动
地大喊几声,下达了出城迎战的命令。广渠门城上的明军,听到命令后,士气大
振,呐喊着「皇上万岁」,如同潮水般涌出城门,支援袁崇焕部。

  袁崇焕见状,更是信心倍增,他高声指挥着王承胤、刘应国、罗景荣、窦浚
等将领,率领着明军奋力冲杀。阿巴泰部、阿济格部、多尔衮部、豪格四部原本
在新增的女真兵的支援下占据优势,但在秦良玉部的突然加入和城内明军的冲杀
下,军心动摇,战斗力大减。

  袁崇焕开始挥军死战,搏命反击,女真兵在明军的猛烈攻势下不断倒下,战
场上留下了大片的女真兵尸体。血水和泥土混合,形成了一片血红的土地,见证
了这场战斗的惨烈。

  莽古尔泰在战场上目睹了这一切,他和其他四部的将领汇合后,心中明白,
今日之战已无力回天,败局已定。他们决定不再做无谓的牺牲,而是选择向运河
方向撤退,希望能够保全剩余的兵力,为日后的战斗留下一线生机。

  女真军开始有组织的撤退,虽然撤退的过程中依然不断遭受明军的追击和打
击,但他们已经无心再战,只希望能够尽快脱离这片血腥的战场。

  北京城广渠门战场东面的运河,在寒冷的十一月二十日已经冻结成一片坚硬
的冰面。这条运河不仅是女真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们进攻广渠门时的来路。

  如今,它再次成为了女真军撤退的通道,但这一次,他们的心情充满了败退
的沉重。

  袁崇焕部在得到城内明军的增援后,士气大振,他们在女真军的西面发起了
拼死的追杀。明军的呐喊声、战鼓声在战场上空回荡,他们的脚步坚定有力,手
中的兵器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每一次挥舞都带着对胜利的渴望。

  秦良玉部和祖大寿部则在女真军的南面和东南面,对女真军的侧翼和尾部发
起了猛烈的攻击。女真军在撤退的过程中,面临着三面受敌的困境,死伤人数不
断增加。战场上,女真兵的尸体横七竖八,流出的鲜血在冰冷的地面上汇聚成一
条条冒着热气的小溪,女真兵尸体的碎块在血溪中随着流动的血液旋转,如同冬
日里河面上的浮冰。

  女真军的旗帜,曾经是他们荣耀的象征,如今却纷纷被遗弃在广渠门外的战
场上,散落一地,被泥土和鲜血染污。这些旗帜上的绣字,记录着女真兵各将领
的名字,现在却成为了战败的标志。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军将领的旗帜在战场上整整齐齐、层层叠叠地迎
风飘扬。这些旗帜上的绣字同样记录着明军将领的名字,但它们现在却是胜利的
象征。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旗帜显得格外鲜艳,它们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在
诉说着明军的英勇和女真军的败退。

  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录着这场战斗的惨烈和壮烈。明军的勇猛、女真军
的败退、运河上的坚冰、战场上的鲜血和尸体、飘扬的旗帜,这些元素共同构成
了一幅生动的战争画卷。

  秦良玉部。

  战场上的杀喊声此起彼伏,震撼着寒冷的十一月天空。明军士兵们在激烈的
战斗中热血沸腾,他们不再感到寒冷,只有复仇的火焰在胸中燃烧。面对女真军
的败退,明军终于能够扬眉吐气,一解多日来的压抑和愤怒。

  秦良玉和秦翼明两部在女真军的南面侧翼和尾部造成了巨大的杀伤,迫使女
真兵向结冰的运河撤退。女真兵在撤退时的慌乱与来时的谨慎形成鲜明对比。他
们无组织地四处踩踏在冰面上,马匹和辎重的重量不断施加在脆弱的冰层上。

  随着女真兵在冰面上的慌乱撤退,冰面开始承受不住压力,坚冰纷纷破裂,
发出巨大的塌陷声。女真兵纷纷掉入冰冷的河水中,或是在碎冰上挣扎,场面一
片混乱和恐慌。

  多尔衮部作为女真军的断后部队,抵抗着明军的追击,慢慢退到了运河边。

  多尔衮听到身后冰河破裂的声音,心中一惊,意识到如果继续过河,自己的
部队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失。于是,他果断地指挥骑兵不再过河,而是沿着运河向
北撤退,希望能够找到更安全的撤退路线。

  秦良玉和秦翼明率领的部队迅速赶到运河边,袁崇焕手下的将领刘应国、罗
景荣、千总窦浚等人也追杀至运河边。明军士兵立即向那些站在或趴在冰河碎冰
面上的女真兵放箭,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女真军死伤无数。冰河中挤满了女真兵
的尸体,它们在冰面破口处的水流中旋转,死状凄惨。

  莽古尔泰率领自己的亲卫兵最先渡过了冰河的冰面,他们朝北方向逃命,丢
下了那些还在河中的女真兵。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莽古尔泰只能顾全自己和
亲卫兵的安全,不顾及其他士兵的死活。

  这场战斗不仅是一场力量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的较量。明军在秦良玉、秦
翼明、袁崇焕等将领的带领下,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出色的战术指挥能力。

  秦良玉站在运河边,她的身姿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显得格外醒目。她的雪白
棉甲已被鲜血染红,那螓首后的马尾辫和英气逼人的脸庞上,都沾满了战斗的痕
迹。她的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手中紧握着白杆枪,枪尖插在土地上,枪樱随
风飘扬,犹如一面不屈的旗帜。

  在运河的冰面碎片上,那些还活着但动弹不得的女真兵,尽管身陷绝境,依
然拼死抵抗,向岸上的明军射出零星的冷箭。然而,他们的反击在明军的箭雨下
显得如此无力,许多女真兵在寒冷的大风中倒在了破碎的冰面上,有的沉入了冰
河之中,结束了他们的生命。

  袁崇焕带着伤,但在亲兵的保护下,依然坚持追到了运河边。眼前的景象让
他深受触动,这是一幕他将终身难忘的场景。破碎的运河边,秦良玉高挑的背影
与枯萎的冬天大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一手握着白杆枪,那枪身的高度甚至超
过了她自己,显示着她的英勇和不屈。

  运河的破碎河面上,尽是女真兵的尸体,有的躺在冰面上,有的已经成堆在
运河的冰水中结冻,随着水流缓缓旋转。那些还未死去的女真兵,发出了临死的
凄厉哭喊声,而有的已经沉入了运河河底,永远地沉睡在这片冰冷的水域。

  袁崇焕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对秦良玉的感激和尊崇。他的声音带着深深
的敬意,喊出了「秦良玉……宣慰使……」,这不仅是对秦良玉个人的敬意,也
是对所有在这场战斗中英勇奋战的将士们的敬意。

  秦良玉听到身后的呼唤,她那沾满血迹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随即回过头来。

  她看到袁崇焕步履蹒跚地向她走来,尽管他身上带着伤,但眼神中透露出坚
毅和感激。秦良玉迅速上前,用她那有力的手臂搀扶住袁崇焕,关切地询问他的
伤势,心中明白,如果没有袁崇焕坚守广渠门,战局可能会完全不同。

  在亲兵端来的矮凳上,袁崇焕缓缓坐下,秦良玉则后退两步,以一种飒爽的
姿态,分成两段动作向袁崇焕半跪下来。她的一手叉腰,一手捶地,这是对上级
将领的尊敬和礼仪。

  「四川石柱宣慰使,秦良玉,参见袁督师。」秦良玉的声音坚定而严肃,她
的态度表明了对袁崇焕的敬意和对军事礼仪的遵守。

  袁崇焕见秦良玉这样参见自己,心中感到不敢当,他连忙站起身子,上前用
手扶起秦良玉的手臂。当他看到秦良玉身上的血污,那是在激烈战斗中留下的印
记,他的心中充满了敬佩,双眼也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秦良玉宣慰使,你过谦了,本将年龄不及宣慰使,战功更不及,如何敢受
你的参见。」袁崇焕的话语中透露出他的谦逊和对秦良玉的尊重。

  秦良玉听后,坚持地说:「国有国法,军有军规,尊卑有别,卑职怎敢不遵。」

  她的话语表明了她对军规的尊重和对袁崇焕地位的认可。

  袁崇焕感受到了秦良玉的坚持和尊重,他刚想接话,但注意到秦良玉似乎还
有话要说,于是他静候以待,准备聆听秦良玉接下来的话语。

  秦良玉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她向袁崇焕询问起德胜门的战况,以及满桂和
侯世禄两位总兵的安危。她的声音中透露出对同僚的担忧和对大明的忠诚。

  袁崇焕叹息着,向秦良玉传达了从王承恩公公那里得来的消息。德胜门的战
斗惨烈到无法形容,与广渠门的战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叹息中蕴含着
深深的忧虑和无奈,战场的残酷让他感到沉重。

  秦良玉听后,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只要,只要我秦良玉一口气还在,
誓死保卫大明,白杆兵营精忠报国,视死如归。」她的话语铿锵有力,每一个字
都如同铁锤一般,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秦良玉身边的白杆兵子弟们,听到宣慰使秦良玉的话,感受到了她的决心和
勇气,他们一齐大喊起来:「皇上万岁,大明永存,大明永存。」白杆兵子弟们
在破碎的运河岸边呐喊,他们身上的白色棉甲已经被鲜血染成了红白色,这是他
们英勇战斗的证明。

  袁崇焕看到此情此景,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为大明和崇祯帝感到欣慰,
同时也为战场上的牺牲感到悲痛。烫热的泪水从他脏兮兮的脸上慢慢流了下来,
这是他对大明的热爱和对将士们的敬意。

  「大明……大明……天下苍生啊……」袁崇焕仰天呐喊出来,他的声音雄浑
沧桑,充满了力量和情感。他的呐喊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如同一声声战鼓,激
励着每一个明军士兵为国家、为民族而战。

  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幅画面,都深刻地记录着这场战斗的惨烈和壮烈。

  从秦良玉坚定的眼神,到白杆兵子弟们染血的棉甲;从袁崇焕沧桑的呐喊,
到运河上漂浮的女真兵尸体,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战争画卷。

  秦良玉在运河边的战场上,站立的身影如同一尊不屈的雕塑。她深吸一口气,
感受着周围的悲壮与胜利的气息。随后,她紧握白杆枪的枪柄,用力一拔,将那
根深深插入土地的长枪拔了出来。白杆枪在她手中轻轻颤动,仿佛也感受到了主
人的决心和力量。

  袁崇焕在旁看着秦良玉的动作,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敬意。他们两人都知道,
战斗尚未结束,北京城和大明朝还需要他们继续奋战。他们相互点了点头,默契
地转身,各自上马。

  秦良玉跨上战马,那匹马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英勇,昂首挺立,发出一声
长长的嘶鸣。她调整了一下马鞍,确保白杆枪牢固地挂在马侧,然后轻轻一抖缰
绳,战马便迈开了步伐。

  袁崇焕也骑上了自己的战马,尽管他身上带着伤,但他的身姿依然挺拔,目
光坚定。他看了一眼秦良玉,两人的目光在空气中交汇,传递着彼此的决心和信
任。

  两匹战马并行着,缓缓地离开了运河边的战场,向着北京城的方向前进。月
亮的光辉洒在他们的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战马的蹄声在空旷的原
野上回响,伴随着他们坚定的步伐,逐渐远去。

  在他们身后,破碎的运河和战场上的残骸渐渐模糊,而他们的身影却愈发清
晰,如同两道守护大明的坚盾,无论前方道路多么艰难,他们都将勇往直前,为
了大明,为了百姓,继续他们的奋战。


  [ 本章完 ]
【1】【2】【3】【4】【5】【6】【7】


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m.diyibanzhu.quest

推荐阅读:东风破末世海棠之希望出包王女:校长的催眠后宫计划少爷家的小女仆美艳性感的陪读妈妈撅起白嫩的美臀夜晚将至 - 试衣间穿越到综漫世界的幸福生活老师和课代表与魅魔校花的甜蜜同居生活和男学生同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