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不怕网址被屏蔽了
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
24-07-04
身。
温尧皱眉:“你做什么?白日不可宣淫……”
白色的奶水从乳头上流了出来,打湿了亵衣,她娇嗔:“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
又用手捏了捏乳房,奶水流出来的更多了。温尧感觉喉头发紧,就听到她说:“要不你来……帮忙?”
果然,他就知道,她怎么不是那种人?
还未等他有所反应,她就已经坐了上来,把他的头埋进她胸里。香甜的奶味充斥着鼻间,让他的脑袋有些发晕,他情不自禁地亲吻上去,含住了乳头,奶水便流进了嘴里,是甜的,还带着些许膻腥味。
记忆里他从未品尝过类似的味道,因为太甜美的东西总会使人放松警惕,他一向对此深为忌惮,不论是在京城还是在边关,不如履薄冰就只有死路一条。
温见月抱住他的头,嘴里发出舒服的轻哼,这是与小孩子用力咬所带来疼痛相比完全不同的感觉。他的吮吸带着刚好的力度,舌尖不时掠过敏感之处,惹得她身体轻颤,娇喘连连。
她恍惚间起了坏心思,抚摸着他的头发,像哄小孩似地道:“宝宝,乖……”
温尧一顿,怪异的感觉充满了全身,她这莫不是把自己当成儿子了?
他懒得与她计较,重重咬了一口以示警告,她才不敢继续造次。
翊王喜得麟儿的消息不出几日就传遍了京城,不过让好事之人奇怪的是虽然小公子刚出生就被请封了郡王,但翊王似乎并无立他为世子的打算,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温见月对这些事并不关心,倒是越来越黏温尧。他去办公后,她就喜欢望着熟睡的阿圆发呆,然后不知不觉自己也睡着,一睡就是两个多时辰。
温尧有些担忧,温见月却笑着道:“如此嗜睡,我怕不是要一孕傻叁年了。”
从她的眼神中看不出异常,但温尧直觉她一定有事瞒着他。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还未等他从温见月口中问出些什么,她就在一个午后沉沉睡去,再也未醒来。
她看上去好像真的睡着了,却呼吸微弱,身体发寒,无论如何叫都不醒。
之前一直为她调理的太医重重跪下,战战兢兢道:“我初次为夫人把脉时就发觉有些异常,可夫人命我一个字都不许说出去,说她自有办法解决,这才瞒了您许久,没想到……还请王爷恕罪!”
事到如今怪罪谁都无用,温尧忍住心里混乱的焦虑、担忧和怒气,尽量冷静地问:“这是什么病?用何种药治?”
“由脉象看应当是一种慢性病,隐藏颇深,恕老朽愚钝,实在是看不出来。”
“诊不出来就换人!”王爷的声音已经带上显而易见的怒气,管家和内官被吓得不轻,赶紧跑去宫中求医。
此事惊动了朝野上下不少人,甚至连皇帝都不解,堂堂王爷为何对一个妾如此上心?又有好事者议论,翊王殿下约莫是克妻之体,不然从先王妃到如今的小妾,好好的怎么都突然病重了呢?
先王妃病重后不多久就薨于遥远的江南,这皎夫人恐怕也难逃厄运。
宫中的太医们轮番诊了一回,最终一位年纪颇大的老太医有了思绪。
“应是前朝一种叫‘声声慢’的毒,发毒时间极长,但毒力也极强,少许便可致人于死地。这种毒药从前被一些心术不正的嫔妃用来害人,后因为其无药可解连带着制作方法一并被销毁,没想到如今居然还能见到……”
“无药可解?”
“至少本官也没有办法,并且夫人毒入脉络,至少也有两年了罢,如此长的时间恐怕连下毒之人都难以找到。”
两年?那时他在阳关,她在宫中,无论是书信还是他留在京城的人都报一切无虞,既然如此,那这毒又是从何而来的?难道她还隐瞒了更多事并且谁也未曾告知?
温尧感到一阵头痛。
没有解药,温见月的性命只能靠各种名贵药材强行续这,而想要知道他离开的那两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大约只有问她的贴身侍女雅南了。
古代篇肆
温见月总感觉最近越来越嗜睡,大约是时候快到了。
每一次昏睡总会做到与以前有关的梦,但是从前的记忆太过短暂,美梦着实太少。
这次,她终于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她猜应是人死前才能看到的走马灯吧,又回顾了一遍她短暂的人生。
自出生起她和父王相处的时间其实不多,那个叫温尧的男人总是很忙,和母妃的相处也是相敬如宾,毫无恩爱可言。母妃对此却十分满意,她只爱在自己的院落里捧上一本诗集,一读就是一整日,旁的事情从来不在意,包括女儿。母妃还曾多次写下过一个人的名字,但不是父王。
后来她知道那是一位书生的名字。
在更久以前的一年,书生进京赶考,和同乡畅吟诗篇,迷住了路过观赏的小姐,二人一见钟情。书生颇有才气,发誓高中后必会登门求娶。放榜后,小姐果然看到了书生的名字,可苦等多日也未见书生上门,经人多方打听,才得知书生早已衣锦还乡。最后小姐别无他法,只得遵从家族安排高嫁王府,与书生就此无缘,郁郁寡欢。
温见月对这段故事感到遗憾,料想她以后,大约也是这样的命运罢。
她第一次和父王亲近,是因为母妃要去江南休养,母妃不打算带她一同去,而是特意带上了一箱诗集,毫无眷恋地走了。
也是在那之后,她才意识到原来父王每日的工作是真的多,为了照顾她还把大部分公文搬回府中处理,等空闲时就教她认字读书。
“翊是辅佐的意思,身为翊王,就是要辅佐天子,陛下自登基以来诸事繁多,就需要众人帮忙分担。”
“所以父王每日都很忙吗?”
“正是,也许过段日子就会好些罢。”
不久后,她得知了母妃病重的消息。听父王说,母妃在庄园静养时,派人打听到了当年那位书生的事。原来在那年高中之后,书生就立马回乡,娶了县令的女儿,如今已接替老丈人做了新县令,妻妾成群,好不快活。母妃一气之下撕了诗书,大病一场,多年来的心病最终压垮了她,在无亲无故的江南溘然长逝。
这些也是父王对她讲的,温见月只记得父王最后长叹一声,道:“人这一辈子,莫要追寻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放下过去,随遇而安。”
她听的一知半解,只知道因为此事父王的工作不像从前那么忙了,几乎整日都在陪着她。
之后的岁月是她最快乐的时光,父王渐渐清闲下来,像是为了弥补前些年她孤独寂寞的痛苦,他时常带着她四处游玩,也未有新的女人打搅他们的生活。
她发现父王虽然看起来很严肃,但其实脾气很好,无论她怎么折腾他基本都会纵容着,她有什么要求也会尽力满足,以至于全京城的人都知道翊王殿下最宠明月郡主。
她谨记着他不可张扬的教导,心里却十分洋洋得意,毕竟只要她犯错后软糯地说上一句:“爹爹,你生气了吗?”
他就会无奈地笑着道:“没有。”
这样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直到她十四岁那年戛然而止,先是听闻陛下要给她赐婚巴蜀,后又得知父王以“她年纪尚小,等臣出征归来亲自送嫁”为由拖住了,一连串的变故让她措手不及。
之后,她便被送入宫中寄养在太后名下,父王临走前告诉她不用害怕,太后会护着她的。
可自他走后的每一个夜晚,她都没有睡好。
若是她能做到什么都不在乎,待在自己的庭院里,躲在太后的庇护下,这两年大约会是风平浪静的。可她走出了他的保护,看到如今王府的处境和潜藏的危险,她想为他做点什么,不能让他独自一人在边关两面受敌。
所以明知是混杂了毒药的礼物,她依旧要收下,只有她这条鱼咬上了钩,钓鱼的人才会露出破绽。她不能亲自出马,于是借太后之手处理掉宫中的威胁,却发现朝堂之上的某些大人物竟然妄图对前线的他不利。
她通过沁阳公主联络太子,深明大义的太子自然知道与突厥之战的重要性,更了解后方出问题的后果,他们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扳倒了那些意图作乱的人。
中毒的事她谁也没告诉,只让雅南去打听解药,最终在一位年迈的嬷嬷那里得知,在遥远的西北大漠深处或许有一株比血色还红的花能解此毒,可无人知晓其究竟在何处,也无人知晓其名。
如今边关战事吃紧,战争何时结束尚不可知,就算派人去寻,如此混乱中,算上赶路耗费的时间,她大约也撑不到那个时候了吧。
她不再去想,反正一时半会她还死不了。
等待是一件无聊又折磨的事情,她厌倦了旁观那些争宠妃嫔们的勾心斗角,吃人的皇宫让她每晚都睡不安宁,支撑她渡过这煎熬的只有父王每月的家书,虽然都是些平常的寒暄,但每每想到他写下这些字时会是什么样子,她就更盼着他能够早日回来。
沁阳公主下嫁的那天,她在屏风后面看到了一张郁郁寡欢的脸,她瞬间想到了哀怨而去的母妃。
陛下的赐婚不可违抗,但她不想和一个不喜欢的陌生人共度余生,更不想离开最爱她的父王。
婚嫁之事乃天道,由不得自己,她不可能一直留在王府,留在父王身边。
直到一个照常睡不着的夜晚,她在花园中赏月,却看到了正在野合的侍卫和宫女。男女交欢是天经地义,她终究也会经此一遭,但回到寝宫后再想到此事时,她的脑海里居然浮现出了父王的脸。
她怔愣了许久,想着自己是不是最近想他想得快魔怔了,他们的关系,那样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但其实那种感觉,她竟然觉得并不糟糕。
他太宠爱她了,宠爱到了她认为无论做什么他都不会讨厌她,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对她更好的人,她一刻也不想离开他。
她心里没底,但决定去赌一回。
果然,她赌对了。
那混乱的一晚后,他并没有过多苛责她的,于是她就得寸进尺,一步步试探他的底线。
他似乎对她毫无底线,除了孩子。
得知她怀孕后,他少见地发了脾气,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没给过她好脸色看。
他不理解她,她也不愿和他坦白为何一定要生下孩子,因为她太知道孤独一人的感受了,她不愿走后他也每日被折磨着。
就让阿圆来陪着他吧。
她很遗憾不能和他长长久久,但逆天而行总归要付出代价,所有的报应就让她一人承受好了。
但如果可以的话,她还想和他有来世的缘分啊。
古代篇伍
(古代篇一共五章,一起发的,前面还有嗷。)
当温靖再一次进入阿勒玛时,不禁感叹这座小城日新月异的发展。
自从与突厥停战并建立商贸市集,边关的大小城镇就开始热闹起来,阿勒玛是从阳关到突厥王帐的必经之路上沙漠里的绿洲,许多商队在这里歇脚,商货在这里周转,原本的乡镇逐渐变成小城。这里没有沙漠的炎热和酷寒,反倒气候宜人,适合居住,可担得起塞外江南的称号了。
温靖轻车熟路地来到一家医馆里,一进门就看到一男一女正在相互对视,气氛似乎有些紧张。
“阿圆!”女子看见了他,惊喜地喊道。
温靖略有尴尬,他都这么大了,娘亲还是喜欢叫他的小名,特别当着他爹的面。但这小名毕竟也是她起的,爹爹也挺喜欢,温靖没什么办法。
“阿圆来评评理,你爹非要我带着面纱行医,是不是管得太宽了些,天底下哪有大夫看不清病人的?”
“外头风沙大,对身体不好。”
“可这是在屋里,哪来的风沙?你就是不想别人看到我的脸罢了,再说你每日都在学堂里授课,那些女人还不是照样趴在墙头瞧你?”
“……”
温靖不明白,自己爹娘都多少岁了,居然还和小孩子一般幼稚,每次他来看望他们时,总是能见到他们因为各种奇怪的原因斗嘴,当真是让他大开眼界。
天色已晚,两人也都懒得计较了,一家人好几个月未见,早点回家吃饭才是正道。
温见月决定亲自下厨,温靖有些担心娘亲的厨艺也去帮忙打下手,温尧在一旁看着手忙脚乱的女子和一脸担忧的少年,忽然有一种不枉此生的幸福感觉。
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那时万念俱灰的绝望还令他记忆犹新。
那时的她昏迷不醒,一天比一天虚弱,雅南的回信里也只提到了大漠里血红的花,他几乎出动了自己所有的人马去边境甚至深入突厥去打听消息,最终辗转找到了平西城的一位大夫。大夫说他师父念叨过一味叫“那曷”的药草很像,不过师父已经去突厥游历了,但应离边关不远。
温尧不敢耽搁,不顾陛下的忌惮亲自去了西北一趟,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个叫阿勒玛的小镇找到了那位老者。
老者白发苍苍,说那曷这种花入药专解慢性病症,长期服用可延命,最后甚至可起死回骸。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寻得,本是想自己服用再苟活几年以多救病人,但听完温尧言辞恳切的请求终究还是改了主意。
他可以让出这株那曷,只要让他的医术让更多有仁心和天赋的人传承下去便好,一人之力终究比不过众人。
温尧平生第一次感谢自己王爷的这个身份,老者的愿望对有些权势的他来说轻而易举。
温见月的身体在每日服药后终于逐渐好转起来,但仍然脆弱无比,每日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直到两个月后才彻底醒来。
她醒后决定拜老者为师,学习医术,救死扶伤,是为报答老者的救命之恩,也是为他们一家多多积德。
后来皇帝对温尧的猜忌达也到了顶峰,他干脆自请废爵,离开京城,一家人来到了阿勒玛定居,同时也依老者的遗愿将他安葬在这里。
温尧在这里办了学堂,教当地的孩子读书识字,温见月则以老者的名义开了间医馆,一开始还算清闲,随着两国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渐渐忙了起来。
又过几年,先皇驾崩,太子登基,新朝施雅政,新帝念旧情,再叁许高官厚禄让温尧回平西城镇守西北,他都拒绝了。待到温靖年纪大了些,皇帝仍不死心,又派人前来催促,他认真考虑要不要搬家,没想到温靖主动请缨,表示男儿就是要出去闯荡一番,不能日日都待在家里。
于是没多久,少年将帅的名声就已传遍阳关内外,但阿勒玛与平西城相距甚远,如此,他们一家团聚的时间也格外少。
饭做好了,味道一般,但他们很乐于享受这样的温馨时光,家里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温靖就讲他在军中的见闻,温尧偶尔提点几句。温见月问儿子平日休沐去平西城游玩时有没有遇见喜欢的姑娘,温靖当时就呛到了,喝了许多水才把这个话题糊弄过去。
温靖回家里的时间有限,温见月有空就拉他去市集闲逛,买了不少新奇的玩意儿,温靖有些无奈,原来娘亲还把自己当小孩子呢。
温尧倒是问他前段时间去蜀地探望“明月郡主”的事情,他言一切正常,雅南姐姐和她丈夫感情居然还不错,他们还有个可爱的儿子。
“用话本里流行的词来形容,这叫欢喜冤家。不过,雅南姐姐当初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吧?”
温尧若有所思道:“当初她自愿代嫁,人各有命,如今这就是她自己的福气了。”
每次相聚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没几日温靖就准备跟着一队商人回到阳关。
黎明破晓时分,到了该出发的时候,温见月赶紧把连夜收拾好的大包小包塞到他手里,提醒他注意安全,注意身体,注意吃食……
温尧则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祝他一路顺风。
温靖向他们挥手作别,走后不久却听到一阵笛声,是一曲《折杨柳》,但不知是谁所吹。塞外没有柳树,送别之人只能吹响此曲以代作别。
他回头,看到那对相互依偎的身影在风沙中逐渐模糊,只有笛声伴随着阵阵驼铃在沙漠上回转。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不知下一次团聚,又会是何时呢?
[ 本章完 ]【1】【2】【3】【4】【5】
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m.diyibanzhu.quest
温尧皱眉:“你做什么?白日不可宣淫……”
白色的奶水从乳头上流了出来,打湿了亵衣,她娇嗔:“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
又用手捏了捏乳房,奶水流出来的更多了。温尧感觉喉头发紧,就听到她说:“要不你来……帮忙?”
果然,他就知道,她怎么不是那种人?
还未等他有所反应,她就已经坐了上来,把他的头埋进她胸里。香甜的奶味充斥着鼻间,让他的脑袋有些发晕,他情不自禁地亲吻上去,含住了乳头,奶水便流进了嘴里,是甜的,还带着些许膻腥味。
记忆里他从未品尝过类似的味道,因为太甜美的东西总会使人放松警惕,他一向对此深为忌惮,不论是在京城还是在边关,不如履薄冰就只有死路一条。
温见月抱住他的头,嘴里发出舒服的轻哼,这是与小孩子用力咬所带来疼痛相比完全不同的感觉。他的吮吸带着刚好的力度,舌尖不时掠过敏感之处,惹得她身体轻颤,娇喘连连。
她恍惚间起了坏心思,抚摸着他的头发,像哄小孩似地道:“宝宝,乖……”
温尧一顿,怪异的感觉充满了全身,她这莫不是把自己当成儿子了?
他懒得与她计较,重重咬了一口以示警告,她才不敢继续造次。
翊王喜得麟儿的消息不出几日就传遍了京城,不过让好事之人奇怪的是虽然小公子刚出生就被请封了郡王,但翊王似乎并无立他为世子的打算,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温见月对这些事并不关心,倒是越来越黏温尧。他去办公后,她就喜欢望着熟睡的阿圆发呆,然后不知不觉自己也睡着,一睡就是两个多时辰。
温尧有些担忧,温见月却笑着道:“如此嗜睡,我怕不是要一孕傻叁年了。”
从她的眼神中看不出异常,但温尧直觉她一定有事瞒着他。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还未等他从温见月口中问出些什么,她就在一个午后沉沉睡去,再也未醒来。
她看上去好像真的睡着了,却呼吸微弱,身体发寒,无论如何叫都不醒。
之前一直为她调理的太医重重跪下,战战兢兢道:“我初次为夫人把脉时就发觉有些异常,可夫人命我一个字都不许说出去,说她自有办法解决,这才瞒了您许久,没想到……还请王爷恕罪!”
事到如今怪罪谁都无用,温尧忍住心里混乱的焦虑、担忧和怒气,尽量冷静地问:“这是什么病?用何种药治?”
“由脉象看应当是一种慢性病,隐藏颇深,恕老朽愚钝,实在是看不出来。”
“诊不出来就换人!”王爷的声音已经带上显而易见的怒气,管家和内官被吓得不轻,赶紧跑去宫中求医。
此事惊动了朝野上下不少人,甚至连皇帝都不解,堂堂王爷为何对一个妾如此上心?又有好事者议论,翊王殿下约莫是克妻之体,不然从先王妃到如今的小妾,好好的怎么都突然病重了呢?
先王妃病重后不多久就薨于遥远的江南,这皎夫人恐怕也难逃厄运。
宫中的太医们轮番诊了一回,最终一位年纪颇大的老太医有了思绪。
“应是前朝一种叫‘声声慢’的毒,发毒时间极长,但毒力也极强,少许便可致人于死地。这种毒药从前被一些心术不正的嫔妃用来害人,后因为其无药可解连带着制作方法一并被销毁,没想到如今居然还能见到……”
“无药可解?”
“至少本官也没有办法,并且夫人毒入脉络,至少也有两年了罢,如此长的时间恐怕连下毒之人都难以找到。”
两年?那时他在阳关,她在宫中,无论是书信还是他留在京城的人都报一切无虞,既然如此,那这毒又是从何而来的?难道她还隐瞒了更多事并且谁也未曾告知?
温尧感到一阵头痛。
没有解药,温见月的性命只能靠各种名贵药材强行续这,而想要知道他离开的那两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大约只有问她的贴身侍女雅南了。
古代篇肆
温见月总感觉最近越来越嗜睡,大约是时候快到了。
每一次昏睡总会做到与以前有关的梦,但是从前的记忆太过短暂,美梦着实太少。
这次,她终于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她猜应是人死前才能看到的走马灯吧,又回顾了一遍她短暂的人生。
自出生起她和父王相处的时间其实不多,那个叫温尧的男人总是很忙,和母妃的相处也是相敬如宾,毫无恩爱可言。母妃对此却十分满意,她只爱在自己的院落里捧上一本诗集,一读就是一整日,旁的事情从来不在意,包括女儿。母妃还曾多次写下过一个人的名字,但不是父王。
后来她知道那是一位书生的名字。
在更久以前的一年,书生进京赶考,和同乡畅吟诗篇,迷住了路过观赏的小姐,二人一见钟情。书生颇有才气,发誓高中后必会登门求娶。放榜后,小姐果然看到了书生的名字,可苦等多日也未见书生上门,经人多方打听,才得知书生早已衣锦还乡。最后小姐别无他法,只得遵从家族安排高嫁王府,与书生就此无缘,郁郁寡欢。
温见月对这段故事感到遗憾,料想她以后,大约也是这样的命运罢。
她第一次和父王亲近,是因为母妃要去江南休养,母妃不打算带她一同去,而是特意带上了一箱诗集,毫无眷恋地走了。
也是在那之后,她才意识到原来父王每日的工作是真的多,为了照顾她还把大部分公文搬回府中处理,等空闲时就教她认字读书。
“翊是辅佐的意思,身为翊王,就是要辅佐天子,陛下自登基以来诸事繁多,就需要众人帮忙分担。”
“所以父王每日都很忙吗?”
“正是,也许过段日子就会好些罢。”
不久后,她得知了母妃病重的消息。听父王说,母妃在庄园静养时,派人打听到了当年那位书生的事。原来在那年高中之后,书生就立马回乡,娶了县令的女儿,如今已接替老丈人做了新县令,妻妾成群,好不快活。母妃一气之下撕了诗书,大病一场,多年来的心病最终压垮了她,在无亲无故的江南溘然长逝。
这些也是父王对她讲的,温见月只记得父王最后长叹一声,道:“人这一辈子,莫要追寻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放下过去,随遇而安。”
她听的一知半解,只知道因为此事父王的工作不像从前那么忙了,几乎整日都在陪着她。
之后的岁月是她最快乐的时光,父王渐渐清闲下来,像是为了弥补前些年她孤独寂寞的痛苦,他时常带着她四处游玩,也未有新的女人打搅他们的生活。
她发现父王虽然看起来很严肃,但其实脾气很好,无论她怎么折腾他基本都会纵容着,她有什么要求也会尽力满足,以至于全京城的人都知道翊王殿下最宠明月郡主。
她谨记着他不可张扬的教导,心里却十分洋洋得意,毕竟只要她犯错后软糯地说上一句:“爹爹,你生气了吗?”
他就会无奈地笑着道:“没有。”
这样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直到她十四岁那年戛然而止,先是听闻陛下要给她赐婚巴蜀,后又得知父王以“她年纪尚小,等臣出征归来亲自送嫁”为由拖住了,一连串的变故让她措手不及。
之后,她便被送入宫中寄养在太后名下,父王临走前告诉她不用害怕,太后会护着她的。
可自他走后的每一个夜晚,她都没有睡好。
若是她能做到什么都不在乎,待在自己的庭院里,躲在太后的庇护下,这两年大约会是风平浪静的。可她走出了他的保护,看到如今王府的处境和潜藏的危险,她想为他做点什么,不能让他独自一人在边关两面受敌。
所以明知是混杂了毒药的礼物,她依旧要收下,只有她这条鱼咬上了钩,钓鱼的人才会露出破绽。她不能亲自出马,于是借太后之手处理掉宫中的威胁,却发现朝堂之上的某些大人物竟然妄图对前线的他不利。
她通过沁阳公主联络太子,深明大义的太子自然知道与突厥之战的重要性,更了解后方出问题的后果,他们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扳倒了那些意图作乱的人。
中毒的事她谁也没告诉,只让雅南去打听解药,最终在一位年迈的嬷嬷那里得知,在遥远的西北大漠深处或许有一株比血色还红的花能解此毒,可无人知晓其究竟在何处,也无人知晓其名。
如今边关战事吃紧,战争何时结束尚不可知,就算派人去寻,如此混乱中,算上赶路耗费的时间,她大约也撑不到那个时候了吧。
她不再去想,反正一时半会她还死不了。
等待是一件无聊又折磨的事情,她厌倦了旁观那些争宠妃嫔们的勾心斗角,吃人的皇宫让她每晚都睡不安宁,支撑她渡过这煎熬的只有父王每月的家书,虽然都是些平常的寒暄,但每每想到他写下这些字时会是什么样子,她就更盼着他能够早日回来。
沁阳公主下嫁的那天,她在屏风后面看到了一张郁郁寡欢的脸,她瞬间想到了哀怨而去的母妃。
陛下的赐婚不可违抗,但她不想和一个不喜欢的陌生人共度余生,更不想离开最爱她的父王。
婚嫁之事乃天道,由不得自己,她不可能一直留在王府,留在父王身边。
直到一个照常睡不着的夜晚,她在花园中赏月,却看到了正在野合的侍卫和宫女。男女交欢是天经地义,她终究也会经此一遭,但回到寝宫后再想到此事时,她的脑海里居然浮现出了父王的脸。
她怔愣了许久,想着自己是不是最近想他想得快魔怔了,他们的关系,那样的事情,是不可能的……
但其实那种感觉,她竟然觉得并不糟糕。
他太宠爱她了,宠爱到了她认为无论做什么他都不会讨厌她,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对她更好的人,她一刻也不想离开他。
她心里没底,但决定去赌一回。
果然,她赌对了。
那混乱的一晚后,他并没有过多苛责她的,于是她就得寸进尺,一步步试探他的底线。
他似乎对她毫无底线,除了孩子。
得知她怀孕后,他少见地发了脾气,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没给过她好脸色看。
他不理解她,她也不愿和他坦白为何一定要生下孩子,因为她太知道孤独一人的感受了,她不愿走后他也每日被折磨着。
就让阿圆来陪着他吧。
她很遗憾不能和他长长久久,但逆天而行总归要付出代价,所有的报应就让她一人承受好了。
但如果可以的话,她还想和他有来世的缘分啊。
古代篇伍
(古代篇一共五章,一起发的,前面还有嗷。)
当温靖再一次进入阿勒玛时,不禁感叹这座小城日新月异的发展。
自从与突厥停战并建立商贸市集,边关的大小城镇就开始热闹起来,阿勒玛是从阳关到突厥王帐的必经之路上沙漠里的绿洲,许多商队在这里歇脚,商货在这里周转,原本的乡镇逐渐变成小城。这里没有沙漠的炎热和酷寒,反倒气候宜人,适合居住,可担得起塞外江南的称号了。
温靖轻车熟路地来到一家医馆里,一进门就看到一男一女正在相互对视,气氛似乎有些紧张。
“阿圆!”女子看见了他,惊喜地喊道。
温靖略有尴尬,他都这么大了,娘亲还是喜欢叫他的小名,特别当着他爹的面。但这小名毕竟也是她起的,爹爹也挺喜欢,温靖没什么办法。
“阿圆来评评理,你爹非要我带着面纱行医,是不是管得太宽了些,天底下哪有大夫看不清病人的?”
“外头风沙大,对身体不好。”
“可这是在屋里,哪来的风沙?你就是不想别人看到我的脸罢了,再说你每日都在学堂里授课,那些女人还不是照样趴在墙头瞧你?”
“……”
温靖不明白,自己爹娘都多少岁了,居然还和小孩子一般幼稚,每次他来看望他们时,总是能见到他们因为各种奇怪的原因斗嘴,当真是让他大开眼界。
天色已晚,两人也都懒得计较了,一家人好几个月未见,早点回家吃饭才是正道。
温见月决定亲自下厨,温靖有些担心娘亲的厨艺也去帮忙打下手,温尧在一旁看着手忙脚乱的女子和一脸担忧的少年,忽然有一种不枉此生的幸福感觉。
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那时万念俱灰的绝望还令他记忆犹新。
那时的她昏迷不醒,一天比一天虚弱,雅南的回信里也只提到了大漠里血红的花,他几乎出动了自己所有的人马去边境甚至深入突厥去打听消息,最终辗转找到了平西城的一位大夫。大夫说他师父念叨过一味叫“那曷”的药草很像,不过师父已经去突厥游历了,但应离边关不远。
温尧不敢耽搁,不顾陛下的忌惮亲自去了西北一趟,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个叫阿勒玛的小镇找到了那位老者。
老者白发苍苍,说那曷这种花入药专解慢性病症,长期服用可延命,最后甚至可起死回骸。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寻得,本是想自己服用再苟活几年以多救病人,但听完温尧言辞恳切的请求终究还是改了主意。
他可以让出这株那曷,只要让他的医术让更多有仁心和天赋的人传承下去便好,一人之力终究比不过众人。
温尧平生第一次感谢自己王爷的这个身份,老者的愿望对有些权势的他来说轻而易举。
温见月的身体在每日服药后终于逐渐好转起来,但仍然脆弱无比,每日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直到两个月后才彻底醒来。
她醒后决定拜老者为师,学习医术,救死扶伤,是为报答老者的救命之恩,也是为他们一家多多积德。
后来皇帝对温尧的猜忌达也到了顶峰,他干脆自请废爵,离开京城,一家人来到了阿勒玛定居,同时也依老者的遗愿将他安葬在这里。
温尧在这里办了学堂,教当地的孩子读书识字,温见月则以老者的名义开了间医馆,一开始还算清闲,随着两国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渐渐忙了起来。
又过几年,先皇驾崩,太子登基,新朝施雅政,新帝念旧情,再叁许高官厚禄让温尧回平西城镇守西北,他都拒绝了。待到温靖年纪大了些,皇帝仍不死心,又派人前来催促,他认真考虑要不要搬家,没想到温靖主动请缨,表示男儿就是要出去闯荡一番,不能日日都待在家里。
于是没多久,少年将帅的名声就已传遍阳关内外,但阿勒玛与平西城相距甚远,如此,他们一家团聚的时间也格外少。
饭做好了,味道一般,但他们很乐于享受这样的温馨时光,家里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温靖就讲他在军中的见闻,温尧偶尔提点几句。温见月问儿子平日休沐去平西城游玩时有没有遇见喜欢的姑娘,温靖当时就呛到了,喝了许多水才把这个话题糊弄过去。
温靖回家里的时间有限,温见月有空就拉他去市集闲逛,买了不少新奇的玩意儿,温靖有些无奈,原来娘亲还把自己当小孩子呢。
温尧倒是问他前段时间去蜀地探望“明月郡主”的事情,他言一切正常,雅南姐姐和她丈夫感情居然还不错,他们还有个可爱的儿子。
“用话本里流行的词来形容,这叫欢喜冤家。不过,雅南姐姐当初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吧?”
温尧若有所思道:“当初她自愿代嫁,人各有命,如今这就是她自己的福气了。”
每次相聚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没几日温靖就准备跟着一队商人回到阳关。
黎明破晓时分,到了该出发的时候,温见月赶紧把连夜收拾好的大包小包塞到他手里,提醒他注意安全,注意身体,注意吃食……
温尧则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祝他一路顺风。
温靖向他们挥手作别,走后不久却听到一阵笛声,是一曲《折杨柳》,但不知是谁所吹。塞外没有柳树,送别之人只能吹响此曲以代作别。
他回头,看到那对相互依偎的身影在风沙中逐渐模糊,只有笛声伴随着阵阵驼铃在沙漠上回转。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不知下一次团聚,又会是何时呢?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