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不怕网址被屏蔽了
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
22-07-22
上来但又害怕土匪会杀人越货。
出于礼仪,我并不拒绝他们上山,而且通过这件事,对提升苍龙岭上我们土匪的名声或许也有好处,我们是土了点,但也非人们印象中的‘匪’。我将事情和杨师爷说了,文化人果然有着同病相怜的毛病,他和我一样赞成让吴先生带着他的学生上来,但是那个祁官员要拦下。
于是在师爷的安排下,我们就这样做了。当然,因为还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身份,我和林悦悦回避了去。只留杨师爷接待他们,都是文化人,而且他和吴先生年龄相仿, 有师爷在,我放心的很。
苍龙岭,以其苍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通到领上的路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林老大当初才选了此处做为我们寨子的大本营。要说苍龙岭上有没有什么历史文化,其实也是有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韩愈大哭投书求助的故事,并引发了大量的相关典故和考证,而该处也因此留下了“韩退之投书处”的文化遗产。不管韩愈是因畏险投书,还是因为感叹手中的笔无法状写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折笑投书,也许是两种原因都兼而有之,但这是也正是考察队们喜欢考究的事情,所以师爷和他们相谈甚欢。
考察快结束的时候,何辅堂与杜宝来也基本打听清楚了内情,脱离的大部队,他们第一时间回到了山上,并带回了第一手的信息。原来还是从吴先生的学生们口中打探到的消息,大概是说政府为了增加收入,打算要在华山这里建设旅游基地,准备学习西方引入门票制度,以增加收入。这个决策并不止在华山推行,各个名山大川都要这么干。
呵,这倒是个新提法,如果能推行开,确实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但明眼人也能看出来,这其中肯定也有向地方渗透的伎俩在里头,南京政府只是当下中国最大的军阀而已。他控制了外交,所以表面上取得了国际认可,但实质上,他们GMD能控制的地方真的很有限。
旅游景点的收入,这确实是个来钱之道,但是它涉及到了多方的利益分配。而且本地乡民靠山吃饭惯了,阻力肯定会很大,也不是想推行就那么容易推行的。
吴华宝先生是敦厚的教授和学者,他没有本地是非,十天左右下来,基本上结束了此次考察。他们收获颇丰,有第一手的照片,以及山川地形绘制详图,各个名胜和景点以及道观寺庙等都做了详细标记,并且对于一些人的采访也有记录。考察较为完满,也够他们向南京的老爷们交差了。
出于广交朋友的心理,他们临走前,我和小修女商量了一下,在教堂里给他们摆了送行宴。小修女年龄不大,对我的话还是比较听的,准备了饭菜,并且拿出了本地的太白酒招待。秦岭的高处山上终年积雪,雪水清爽宜人,太白酒取太白山之水为酿造用水,酒味优美,故名。
人们的热情也使一行人大为感动,喝的多了,吴先生话也多了起来,并且说的都是肺腑之言。他说山上的许多文物古迹,都是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但却目睹了被破坏甚至遭到倒卖的情况,觉得甚是痛心可惜,提醒我们要有文物保护意识。而且说的多了竟还透露出了一个他初步的考察结果,说是山上有古代的帝王墓穴,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就埋在此地,只是具体位置还不清楚。他希望我们当地人能够严肃对待盗墓贼,尤其是与外国相关的人。
老者初心是好的,但如今国家残破不堪,我们的中华文物自然跟着受了罪,尤其是清末以来流落到海外的惊世文物更是不计其数。我不是不感到可惜,只是无能为力。但他说的这个情况,却让我产生了些兴趣,如果真有什么历史上重要人物的古墓的话,说不定里头有什么宝贝,文物倒也不舍得破坏,但要是有什么金银财宝,那可就发了…….
第四十章 山里激战,山外剪影
考察队离开后还没十天的功夫,他们就开始对山上发难了。几乎和上一次一样,他们的大队人马是沿着大路进山的,而小队人马则守在了山下的重要通道上。对方全副武装来势汹汹,但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其实我早就在等着他们了。
之前放出消息就是想引他们尽快出动,这伙人一听说‘林老大’出去买粮了,就以为山上正值空虚,群龙无首的时候,所以他们动作迅速,想来个直捣巢穴,一众人等直杀向苍龙岭而来。
时值今日,山上的兄弟们已经今非昔比,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和修整,虽比不上正规军,但是对付些乌合之众,我还是有信心的。老三的枪伤恢复的差不多后,他已经摩拳擦掌想要报仇了,便急不可耐的先开口道,“启生兄弟,要怎么对付这帮人,你就发话吧,弟兄们可都憋着股劲呢。”
山上的些个土匪们,也是跃跃欲试,他们没事做也憋坏了,都叫嚷着要打下山去。山野土匪就是这种性格,喜欢大声嚷嚷、喊打喊杀,我见状抬了抬手示意他们不要说话,然后左右看了看。站在第一排的都是各小队的负责人,我虽然还没有做到完全认识他们,但也八九不离十了。
对着人群,我先问了句,“他们来了多少人搞清楚了吗?”
站在最左边的一个土匪,他姓孙,连忙点头回我,“回报老大,据打探这波上来的人都是以前王总办的打手们,他的一个副手叫薛丁,蒲城县人,据说以前是部队里的逃兵,后来就跟了王总办。这人数嘛,大概有一百人左右。”
回答的还算可以,之后我又问了对方从哪条路上来的、带了多少枪、有什么武器等。得益于山上设置了多路岗哨和暗堡,以及通讯方面的建设初具成效,所以各路能纷纷传来消息,基本做到了知己知彼。
我又问了当初挑选的那波人手榴弹训练的怎么样了,这队人马是特意挑选的,都是投掷能手,领头的人叫史彦。在他的带领训练下,投掷的距离确实可以,我又随便的让一个小喽喽站了出来,让他把手榴弹使用的注意事项说了一遍,这人说话虽然有点磕磕碰碰,但意思都对,这让我多少放心了。
我只让他们待命等候,并没有立即下发命令,人多混杂,回头还是交给师爷通过他来下令比较好。对方是带人从西面上来的,我记得那里半山腰上有个西里坪,便准备以小部人马半路且战且退的方式,把敌人吸引到那地方在动手。大部队则预先埋伏布置,待敌人进了圈里再围而歼之。这个计策,师爷表示赞同,随即就传达了下去。
命令发下去之后,朱玲儿也才安心了下来,那伙人打出的旗号,其中一个就是要活捉朱玲儿。当初睡了人家就答应过要保她周全,所以这次是真的要来真的才行,等把王总办的虾兵蟹将都消灭了,我还想着让她也下山去李晓露那里学学怎么做生意呢........
当然山下的事情我也没有忘,如今有李晓露坐镇油坊,那里就在镇上,方便把握信息,于是用信鸽传递了消息过去,要她盯着山下的动静。李晓露在山上呆了许多年,自然也知道怎么做,及时的传回了消息。说有一拨高家的民团也出动了,不过目前他们只是在山脚下,还不清楚下一步的动向。针对这种情况,我又调整了一下部署,论人数,他们两方加在一起数量要多一些,于是我又分出了六十人出来用来监视高家的民团。
王总办的人非常骄横,这老大都死了,依然不知道收敛。不过想来也对,他们在老百姓中嚣张跋扈惯了,谁见着还不是低着头走路,这遇上土匪,估计他们还是头一遭,所以不知道其中的厉害,这也便宜了我们,将这伙人一网打尽,也算是为民除害了。
三天后,双方在林子里相遇上了,短兵相接一阵火拼,只听山上枪声四起可热闹了。老三这次没有恋战,抵抗了半天,带领着人开始假装不敌,做出一副溃逃的样子,还故意按我的吩咐,将一些个破旧的装备扔在了路上。一路上没有遇到太多的抵抗,加之老三一触即溃,那薛丁果然上钩,真的以为土匪也不过如此,然后他就顺着老三逃跑的路线,被成功的吸引到了西里坪附近。
这一带是半山腰上的一处开阔地,平时上下山的时候,都是中途歇息的地方,周围都是高大的树林,非常适合打埋伏。当薛丁带着人前脚才落地,我便瞅准时机,一声枪响,埋伏在四周的各小队带领着弟兄们包围了起来。他们起初还没有当回事,以为只是碰上了溃散下来的小股土匪,一边就地负隅顽抗,一边就送了信下去,要高家的民团上来策应。高家带队的人还是那个宋义,但是幕后的指挥人当然是高志杰,上次夜闯高府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就知道他们是想驱狼斗虎。这回果不其然,他们自然是想坐山观虎斗,既没有表现出见死不救,也没有靠的很近,只是观望着局势的进展,作出一副随时可以参与战斗的姿态来。
“启生兄弟,这高家的民团要是和薛丁聚在一起,那就不好一口吃下了。”师爷就在我身边,不无担忧的提醒起来。
我回说,“看高家不太卖力的样子,他们不会像薛丁那么傻的,这里是个口袋阵,他们可能已经有所察觉,是不会轻易与我们开战的。”
“即使这样,但眼下的这一坨人也要尽快解决掉才好,这样我们才能腾出手来,不然万一那宋义趁乱带人上来,我们就前后都是敌人了。”
杨师爷见多识广,分析的也对,他们的后方比较稳固,形势不可久拖,不然我们耗不起。看高家的样子, 如果能将眼下这一坨人快速消灭,他们是有可能知难而退的,如果局面陷入焦灼,他们就有可能会上来和薛丁的人连成一片,如果这样的话,那确实会不好对付了。
再三思量后,决定还是拿出杀手锏,快速的先把薛丁这一部吃掉为妙。于是吩咐下去,将那留下的六十人派上前去监视高家的民团,又给孙队长下面的每人发了两颗手榴弹,一共40颗。只听枪声一向,嗖嗖的手榴弹呼啸声一闪而过,最后化成了怒吼的火光和炸药声。手榴弹犹如天兵大显威风,那些个没见过市面的一帮杂兵,顿时乱做一团哭爹喊娘,只剩下逃命了。他们扔下武器逃的逃降的降,再没有反抗的勇气,老三见状大喜,率人逐渐收紧包围圈,战况持续了数小时后终于结束。
战斗结束枪声也停了下来,最后数了数,除去打死的和逃跑的,还抓了三十多个俘虏,在俘虏的指认下,还找到了薛丁的尸体.........当然我们寨子上也并非毫发无损,连死带伤也搭进去了有十几个弟兄。
一场火拼下来又缴获了百十来只抢,虽是小胜,但也没有掉以轻心。接下来开始和高家的民团形成了对峙,山上战况激烈,他们不敢上来,但是为防备有诈,我也没有主动派人过去进攻。
双方的大部队均在后方,谁也不敢贸然前进,只是试探性的有小股人马交上了火。尤其是民团那边,不知道在捣什么鬼,总是有冷枪打过来,这样又耗了三天后,他们才主动撤下了山。
正当摸不清情况的时候,李晓露及时送上信来,说是县里派了保安大队过来,带队的除了那个金老三,还有警局的人。这些是政府养的爪牙,装备要强于民团,李晓露叮嘱要我们小心点行事。
县里的力量参与进来,一时大伙都有些担忧,目前我们虽然装备还不错,而且还打了场漂亮的伏击战,但是我们无法持久,弹药啥的打一点少一点,粮草补充啥的也不及山下,这是我们的短板,不得不重视。
就在大家以为又要有一场恶仗时,没过多久,县城来的人居然发了通告,通知我们苍龙岭上需派人下山谈判。这可奇了怪了,我们是匪,他们是官,双方水火不相容,能有什么好谈的。我以为这会是个啥圈套,不过杨师爷一听,赶忙解释了一番,“这肯定是县里的柳羽来我们风雷镇了。”
“柳羽?就是那个什么张,上次张美玉的丈夫?”柳羽论血缘关系,我要喊他一声舅舅,但我却装作不知,提起了上回去城里买枪的事情。
“启生兄弟记性不错,就是那个柳羽,县长家的公子。”
杨师爷一番解释,说这个柳羽以前是打过交道的,每当县里碰到公家的事情需要处理,确实会找到山上来。眼下这种情形,能让高志杰把民团撤走,应该确实是有事情。他还提出了几年前的一桩事,说是西安曾有个来头很大的大人物来华山旅游,当时县里就提前和山上山下的各股势力打了招呼,那人停留期间绝对不允许任何一方生事,否则就是与县长柳重喜为敌。
呵呵,这倒是有趣的很,没想到我那个姥爷还有这样的能耐。柳羽说到底是我舅舅,这个面子还是得给的,既然师爷参与过,就让他去打听打听,这次又是哪个大人物要来华山了。
这师爷一回来,果然带回了不得了的消息,原来是下个月一号的时候,上海会过来一批拍电影的。一方面是想在五岳中的华山取景,另一方面也算是帮助地方做宣传,总归是有利于华山本地发展的事情,所以渭南市包括华阴县都很重视这次机会。
于是县长家的大太子柳羽就亲自过来调解了,除了山上和高家,周边各地有名的几家大人物都被请了去开会。在陈述了厉害之后,各方均表示要支持县长的工作,达成了暂时的言和,各自休兵不闹事。
高家自然是不情愿,但是有县里的保安团在,他们也收敛了许多,更何况这一带还有别个大家,都是重要人物,把自己搞成众矢之的自然得不偿失,也就由不得他们了。
“电影是什么啊?”问话的是林悦悦,一脸的茫然。
山里人都没见过世面,师爷将在会上的事情一说完,好多人都有点懵,包括林悦悦在内,都围了过来纷纷询问,接下来好奇的是朱玲儿,“上海,是哪个有着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吗?”
山上之围一解,李晓露将事情暂且交给几个下手后就回来了,她一听之后也开始插嘴道,“以前听林老大提过杜月笙的故事,说这个人就是在上海滩里混出名的,最后做上了青帮大佬,不知道你们说的上海是不是就是这个?”
华阴处在西安与中原、华北之间的交通要冲上,这里东来西往的人比较多,确实会增加一些信息的流动,人们了解到的外界信息相对也比其他地方多一些。大上海是中国最前沿的城市,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清末开埠之后一跃而起,加上背靠江浙富庶地带,它发展的很快,知名度也确实高。对于大上海,我至今只去过两次,一次是护送姐姐段启云从天津出发去上海,另一次就是半年之前,提前帮义父去探路。上海滩的繁华与奢靡令人印象深刻,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目睹一下黄浦江两岸的风采了……..
“电影啊,那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也就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东西。它就是一帮人在镜头前演戏,对了,就和朱玲儿一样演戏,需要倍台词,晓得吧?然后会有专门的人用相机把过程拍下来,最后再通过专业设备放出来给人看,懂了没?”
何辅堂打破了我的遐思,率先一通解释,一边说还比划着。不过他说的太专业了,听得众人还是摇了摇头,不知所云。也难为他了,吃过洋墨水的人,本来说起话来就快有些脱节,再想和这帮整天背朝大山头朝天的人说电影是什么,能说的清楚才怪了。而且他毕竟是在外面呆的时间长了,国内是啥样子,他还真不一定有我清楚。
电影进入中国,清末的时候就开始了,只是那时还不像现在知名。印象中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就是清末的时候拍摄并上映的,一经播放便引起了一时的轰动,取得了万人空巷的效果。当然这都是我听张佩蘅母亲说的,我那时还小,自然是没看过这部电影。但是电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自那时开始后,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到了民国时期,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国电影开始走向了正轨。
电影最早是无声的,当然现在基本都是有声电影了。在我的映像中,女性扮演着一向比较出名,尤其是电影产业中兴的上海滩,那里是洋风吹得最丰富的地方,吸香烟、弹钢琴的摩登女性,几乎处处可见。而又由于上海的特殊地位,那里各类大小战事乱事频发,那种新旧观念夹杂,加上炸弹几欲扫清一切的情形与氛围,让当时当下电影中出现的女性角色格外新鲜与丰富,女人们在宣传里强悍的电影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表现。
而这不由让我想到了胡蝶,我看过她的影片。去年的这个时候,由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的《歌女红牡丹》,便有一个这样彰显女主人翁的情节。歌女牡丹的丈夫无赖成性,挥霍着牡丹在舞台唱歌时挣来的钱,终究还是不够花,牡丹又被气得倒了嗓子,失业一落千丈,丈夫为了有钱花,要把自己女儿卖掉,交易不成,便诱骗女儿外出,将亲骨肉买入了娼门…….故事虽然凄凉,但是也写实,尤其是里头的女主角给人印象深刻。
有人说胡蝶的美,是风情万种的美,作为电影皇后的她,真是风靡一时,让无数男人魂牵梦绕。她有着两个深深的酒窝,略厚的嘴唇和高挺的鼻梁,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能变化出一种女子的美。不过与另一位电影皇后的阮玲玉不大一样的是,胡蝶的内心是十分坚强的,她深知自己的美丽会为自己带来什么困扰,可她从不因此而烦恼,相反活得很是通达。不论外人如何议论和评价,她也只过自己的日子,这份随性,却又为她的美丽增添了几分魅力。
不得不说,电影里的人物气质形象确实属于上乘,只要有人看过她们的电影,都知道我所言非虚。我心里想,要是这些个‘电影皇后’能来华山拍电影,那可不要太妙了。以前我是在北方跟着义父段祺瑞混的,这些个南方的名媛们,还真想一睹她们的芳容。
我一边回忆着,一边遐思着,还会时不时的说一点无关紧要的故事给他们听。我谈到了自己去过上海,又把看过电影的事情瞎掰了一段出来。其实我只在天津看过,但是这不能实说啊,所以就一句真话三句假话的编排起来,直到把他们说的一愣一愣的,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才停止了回忆。
“听启生兄弟你这么一说,没想到你的经历还这么传奇,不过你说的大上海,我也想去看看了……..”大伙被我说的都是向往的眼神,杜宝来听完便掺和起来。
都是自己人,玩笑的话自然能说,何辅堂冲杜宝来一笑编排起来,“得了吧,就你也想去大上海啊,你知道刀子和叉子怎么用的吗?”
杜宝来自然是不知道这话里啥意思,伸着脖子回一句,“什么刀子和叉子,我们有枪。”
何辅堂一笑,惹得众人不知何意,他要继续编排时,我也开口说话了,“行了,行了,差不多就得了啊……..”我微微一笑,朝大伙画起大饼来,“只要大家愿意一直跟着我,这以后要是有机会啊,我肯定会带你们去大上海见见世面的。”
林悦悦嘟着嘴来了句,“那我也要去。”
众人一听都表示,“我愿意一直跟着启生兄弟干……..”、“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算算时间,下个月一号,也就还剩十天的时间了,这会儿说不定那帮人已经在路上了。当此空闲时间,还是可以享会乐的。
[ 本章完 ]【1】【2】【3】【4】
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m.diyibanzhu.quest
出于礼仪,我并不拒绝他们上山,而且通过这件事,对提升苍龙岭上我们土匪的名声或许也有好处,我们是土了点,但也非人们印象中的‘匪’。我将事情和杨师爷说了,文化人果然有着同病相怜的毛病,他和我一样赞成让吴先生带着他的学生上来,但是那个祁官员要拦下。
于是在师爷的安排下,我们就这样做了。当然,因为还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身份,我和林悦悦回避了去。只留杨师爷接待他们,都是文化人,而且他和吴先生年龄相仿, 有师爷在,我放心的很。
苍龙岭,以其苍黑色的外部和其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通到领上的路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林老大当初才选了此处做为我们寨子的大本营。要说苍龙岭上有没有什么历史文化,其实也是有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韩愈大哭投书求助的故事,并引发了大量的相关典故和考证,而该处也因此留下了“韩退之投书处”的文化遗产。不管韩愈是因畏险投书,还是因为感叹手中的笔无法状写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折笑投书,也许是两种原因都兼而有之,但这是也正是考察队们喜欢考究的事情,所以师爷和他们相谈甚欢。
考察快结束的时候,何辅堂与杜宝来也基本打听清楚了内情,脱离的大部队,他们第一时间回到了山上,并带回了第一手的信息。原来还是从吴先生的学生们口中打探到的消息,大概是说政府为了增加收入,打算要在华山这里建设旅游基地,准备学习西方引入门票制度,以增加收入。这个决策并不止在华山推行,各个名山大川都要这么干。
呵,这倒是个新提法,如果能推行开,确实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但明眼人也能看出来,这其中肯定也有向地方渗透的伎俩在里头,南京政府只是当下中国最大的军阀而已。他控制了外交,所以表面上取得了国际认可,但实质上,他们GMD能控制的地方真的很有限。
旅游景点的收入,这确实是个来钱之道,但是它涉及到了多方的利益分配。而且本地乡民靠山吃饭惯了,阻力肯定会很大,也不是想推行就那么容易推行的。
吴华宝先生是敦厚的教授和学者,他没有本地是非,十天左右下来,基本上结束了此次考察。他们收获颇丰,有第一手的照片,以及山川地形绘制详图,各个名胜和景点以及道观寺庙等都做了详细标记,并且对于一些人的采访也有记录。考察较为完满,也够他们向南京的老爷们交差了。
出于广交朋友的心理,他们临走前,我和小修女商量了一下,在教堂里给他们摆了送行宴。小修女年龄不大,对我的话还是比较听的,准备了饭菜,并且拿出了本地的太白酒招待。秦岭的高处山上终年积雪,雪水清爽宜人,太白酒取太白山之水为酿造用水,酒味优美,故名。
人们的热情也使一行人大为感动,喝的多了,吴先生话也多了起来,并且说的都是肺腑之言。他说山上的许多文物古迹,都是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但却目睹了被破坏甚至遭到倒卖的情况,觉得甚是痛心可惜,提醒我们要有文物保护意识。而且说的多了竟还透露出了一个他初步的考察结果,说是山上有古代的帝王墓穴,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就埋在此地,只是具体位置还不清楚。他希望我们当地人能够严肃对待盗墓贼,尤其是与外国相关的人。
老者初心是好的,但如今国家残破不堪,我们的中华文物自然跟着受了罪,尤其是清末以来流落到海外的惊世文物更是不计其数。我不是不感到可惜,只是无能为力。但他说的这个情况,却让我产生了些兴趣,如果真有什么历史上重要人物的古墓的话,说不定里头有什么宝贝,文物倒也不舍得破坏,但要是有什么金银财宝,那可就发了…….
第四十章 山里激战,山外剪影
考察队离开后还没十天的功夫,他们就开始对山上发难了。几乎和上一次一样,他们的大队人马是沿着大路进山的,而小队人马则守在了山下的重要通道上。对方全副武装来势汹汹,但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其实我早就在等着他们了。
之前放出消息就是想引他们尽快出动,这伙人一听说‘林老大’出去买粮了,就以为山上正值空虚,群龙无首的时候,所以他们动作迅速,想来个直捣巢穴,一众人等直杀向苍龙岭而来。
时值今日,山上的兄弟们已经今非昔比,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和修整,虽比不上正规军,但是对付些乌合之众,我还是有信心的。老三的枪伤恢复的差不多后,他已经摩拳擦掌想要报仇了,便急不可耐的先开口道,“启生兄弟,要怎么对付这帮人,你就发话吧,弟兄们可都憋着股劲呢。”
山上的些个土匪们,也是跃跃欲试,他们没事做也憋坏了,都叫嚷着要打下山去。山野土匪就是这种性格,喜欢大声嚷嚷、喊打喊杀,我见状抬了抬手示意他们不要说话,然后左右看了看。站在第一排的都是各小队的负责人,我虽然还没有做到完全认识他们,但也八九不离十了。
对着人群,我先问了句,“他们来了多少人搞清楚了吗?”
站在最左边的一个土匪,他姓孙,连忙点头回我,“回报老大,据打探这波上来的人都是以前王总办的打手们,他的一个副手叫薛丁,蒲城县人,据说以前是部队里的逃兵,后来就跟了王总办。这人数嘛,大概有一百人左右。”
回答的还算可以,之后我又问了对方从哪条路上来的、带了多少枪、有什么武器等。得益于山上设置了多路岗哨和暗堡,以及通讯方面的建设初具成效,所以各路能纷纷传来消息,基本做到了知己知彼。
我又问了当初挑选的那波人手榴弹训练的怎么样了,这队人马是特意挑选的,都是投掷能手,领头的人叫史彦。在他的带领训练下,投掷的距离确实可以,我又随便的让一个小喽喽站了出来,让他把手榴弹使用的注意事项说了一遍,这人说话虽然有点磕磕碰碰,但意思都对,这让我多少放心了。
我只让他们待命等候,并没有立即下发命令,人多混杂,回头还是交给师爷通过他来下令比较好。对方是带人从西面上来的,我记得那里半山腰上有个西里坪,便准备以小部人马半路且战且退的方式,把敌人吸引到那地方在动手。大部队则预先埋伏布置,待敌人进了圈里再围而歼之。这个计策,师爷表示赞同,随即就传达了下去。
命令发下去之后,朱玲儿也才安心了下来,那伙人打出的旗号,其中一个就是要活捉朱玲儿。当初睡了人家就答应过要保她周全,所以这次是真的要来真的才行,等把王总办的虾兵蟹将都消灭了,我还想着让她也下山去李晓露那里学学怎么做生意呢........
当然山下的事情我也没有忘,如今有李晓露坐镇油坊,那里就在镇上,方便把握信息,于是用信鸽传递了消息过去,要她盯着山下的动静。李晓露在山上呆了许多年,自然也知道怎么做,及时的传回了消息。说有一拨高家的民团也出动了,不过目前他们只是在山脚下,还不清楚下一步的动向。针对这种情况,我又调整了一下部署,论人数,他们两方加在一起数量要多一些,于是我又分出了六十人出来用来监视高家的民团。
王总办的人非常骄横,这老大都死了,依然不知道收敛。不过想来也对,他们在老百姓中嚣张跋扈惯了,谁见着还不是低着头走路,这遇上土匪,估计他们还是头一遭,所以不知道其中的厉害,这也便宜了我们,将这伙人一网打尽,也算是为民除害了。
三天后,双方在林子里相遇上了,短兵相接一阵火拼,只听山上枪声四起可热闹了。老三这次没有恋战,抵抗了半天,带领着人开始假装不敌,做出一副溃逃的样子,还故意按我的吩咐,将一些个破旧的装备扔在了路上。一路上没有遇到太多的抵抗,加之老三一触即溃,那薛丁果然上钩,真的以为土匪也不过如此,然后他就顺着老三逃跑的路线,被成功的吸引到了西里坪附近。
这一带是半山腰上的一处开阔地,平时上下山的时候,都是中途歇息的地方,周围都是高大的树林,非常适合打埋伏。当薛丁带着人前脚才落地,我便瞅准时机,一声枪响,埋伏在四周的各小队带领着弟兄们包围了起来。他们起初还没有当回事,以为只是碰上了溃散下来的小股土匪,一边就地负隅顽抗,一边就送了信下去,要高家的民团上来策应。高家带队的人还是那个宋义,但是幕后的指挥人当然是高志杰,上次夜闯高府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就知道他们是想驱狼斗虎。这回果不其然,他们自然是想坐山观虎斗,既没有表现出见死不救,也没有靠的很近,只是观望着局势的进展,作出一副随时可以参与战斗的姿态来。
“启生兄弟,这高家的民团要是和薛丁聚在一起,那就不好一口吃下了。”师爷就在我身边,不无担忧的提醒起来。
我回说,“看高家不太卖力的样子,他们不会像薛丁那么傻的,这里是个口袋阵,他们可能已经有所察觉,是不会轻易与我们开战的。”
“即使这样,但眼下的这一坨人也要尽快解决掉才好,这样我们才能腾出手来,不然万一那宋义趁乱带人上来,我们就前后都是敌人了。”
杨师爷见多识广,分析的也对,他们的后方比较稳固,形势不可久拖,不然我们耗不起。看高家的样子, 如果能将眼下这一坨人快速消灭,他们是有可能知难而退的,如果局面陷入焦灼,他们就有可能会上来和薛丁的人连成一片,如果这样的话,那确实会不好对付了。
再三思量后,决定还是拿出杀手锏,快速的先把薛丁这一部吃掉为妙。于是吩咐下去,将那留下的六十人派上前去监视高家的民团,又给孙队长下面的每人发了两颗手榴弹,一共40颗。只听枪声一向,嗖嗖的手榴弹呼啸声一闪而过,最后化成了怒吼的火光和炸药声。手榴弹犹如天兵大显威风,那些个没见过市面的一帮杂兵,顿时乱做一团哭爹喊娘,只剩下逃命了。他们扔下武器逃的逃降的降,再没有反抗的勇气,老三见状大喜,率人逐渐收紧包围圈,战况持续了数小时后终于结束。
战斗结束枪声也停了下来,最后数了数,除去打死的和逃跑的,还抓了三十多个俘虏,在俘虏的指认下,还找到了薛丁的尸体.........当然我们寨子上也并非毫发无损,连死带伤也搭进去了有十几个弟兄。
一场火拼下来又缴获了百十来只抢,虽是小胜,但也没有掉以轻心。接下来开始和高家的民团形成了对峙,山上战况激烈,他们不敢上来,但是为防备有诈,我也没有主动派人过去进攻。
双方的大部队均在后方,谁也不敢贸然前进,只是试探性的有小股人马交上了火。尤其是民团那边,不知道在捣什么鬼,总是有冷枪打过来,这样又耗了三天后,他们才主动撤下了山。
正当摸不清情况的时候,李晓露及时送上信来,说是县里派了保安大队过来,带队的除了那个金老三,还有警局的人。这些是政府养的爪牙,装备要强于民团,李晓露叮嘱要我们小心点行事。
县里的力量参与进来,一时大伙都有些担忧,目前我们虽然装备还不错,而且还打了场漂亮的伏击战,但是我们无法持久,弹药啥的打一点少一点,粮草补充啥的也不及山下,这是我们的短板,不得不重视。
就在大家以为又要有一场恶仗时,没过多久,县城来的人居然发了通告,通知我们苍龙岭上需派人下山谈判。这可奇了怪了,我们是匪,他们是官,双方水火不相容,能有什么好谈的。我以为这会是个啥圈套,不过杨师爷一听,赶忙解释了一番,“这肯定是县里的柳羽来我们风雷镇了。”
“柳羽?就是那个什么张,上次张美玉的丈夫?”柳羽论血缘关系,我要喊他一声舅舅,但我却装作不知,提起了上回去城里买枪的事情。
“启生兄弟记性不错,就是那个柳羽,县长家的公子。”
杨师爷一番解释,说这个柳羽以前是打过交道的,每当县里碰到公家的事情需要处理,确实会找到山上来。眼下这种情形,能让高志杰把民团撤走,应该确实是有事情。他还提出了几年前的一桩事,说是西安曾有个来头很大的大人物来华山旅游,当时县里就提前和山上山下的各股势力打了招呼,那人停留期间绝对不允许任何一方生事,否则就是与县长柳重喜为敌。
呵呵,这倒是有趣的很,没想到我那个姥爷还有这样的能耐。柳羽说到底是我舅舅,这个面子还是得给的,既然师爷参与过,就让他去打听打听,这次又是哪个大人物要来华山了。
这师爷一回来,果然带回了不得了的消息,原来是下个月一号的时候,上海会过来一批拍电影的。一方面是想在五岳中的华山取景,另一方面也算是帮助地方做宣传,总归是有利于华山本地发展的事情,所以渭南市包括华阴县都很重视这次机会。
于是县长家的大太子柳羽就亲自过来调解了,除了山上和高家,周边各地有名的几家大人物都被请了去开会。在陈述了厉害之后,各方均表示要支持县长的工作,达成了暂时的言和,各自休兵不闹事。
高家自然是不情愿,但是有县里的保安团在,他们也收敛了许多,更何况这一带还有别个大家,都是重要人物,把自己搞成众矢之的自然得不偿失,也就由不得他们了。
“电影是什么啊?”问话的是林悦悦,一脸的茫然。
山里人都没见过世面,师爷将在会上的事情一说完,好多人都有点懵,包括林悦悦在内,都围了过来纷纷询问,接下来好奇的是朱玲儿,“上海,是哪个有着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吗?”
山上之围一解,李晓露将事情暂且交给几个下手后就回来了,她一听之后也开始插嘴道,“以前听林老大提过杜月笙的故事,说这个人就是在上海滩里混出名的,最后做上了青帮大佬,不知道你们说的上海是不是就是这个?”
华阴处在西安与中原、华北之间的交通要冲上,这里东来西往的人比较多,确实会增加一些信息的流动,人们了解到的外界信息相对也比其他地方多一些。大上海是中国最前沿的城市,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清末开埠之后一跃而起,加上背靠江浙富庶地带,它发展的很快,知名度也确实高。对于大上海,我至今只去过两次,一次是护送姐姐段启云从天津出发去上海,另一次就是半年之前,提前帮义父去探路。上海滩的繁华与奢靡令人印象深刻,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目睹一下黄浦江两岸的风采了……..
“电影啊,那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也就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东西。它就是一帮人在镜头前演戏,对了,就和朱玲儿一样演戏,需要倍台词,晓得吧?然后会有专门的人用相机把过程拍下来,最后再通过专业设备放出来给人看,懂了没?”
何辅堂打破了我的遐思,率先一通解释,一边说还比划着。不过他说的太专业了,听得众人还是摇了摇头,不知所云。也难为他了,吃过洋墨水的人,本来说起话来就快有些脱节,再想和这帮整天背朝大山头朝天的人说电影是什么,能说的清楚才怪了。而且他毕竟是在外面呆的时间长了,国内是啥样子,他还真不一定有我清楚。
电影进入中国,清末的时候就开始了,只是那时还不像现在知名。印象中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就是清末的时候拍摄并上映的,一经播放便引起了一时的轰动,取得了万人空巷的效果。当然这都是我听张佩蘅母亲说的,我那时还小,自然是没看过这部电影。但是电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自那时开始后,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到了民国时期,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国电影开始走向了正轨。
电影最早是无声的,当然现在基本都是有声电影了。在我的映像中,女性扮演着一向比较出名,尤其是电影产业中兴的上海滩,那里是洋风吹得最丰富的地方,吸香烟、弹钢琴的摩登女性,几乎处处可见。而又由于上海的特殊地位,那里各类大小战事乱事频发,那种新旧观念夹杂,加上炸弹几欲扫清一切的情形与氛围,让当时当下电影中出现的女性角色格外新鲜与丰富,女人们在宣传里强悍的电影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表现。
而这不由让我想到了胡蝶,我看过她的影片。去年的这个时候,由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的《歌女红牡丹》,便有一个这样彰显女主人翁的情节。歌女牡丹的丈夫无赖成性,挥霍着牡丹在舞台唱歌时挣来的钱,终究还是不够花,牡丹又被气得倒了嗓子,失业一落千丈,丈夫为了有钱花,要把自己女儿卖掉,交易不成,便诱骗女儿外出,将亲骨肉买入了娼门…….故事虽然凄凉,但是也写实,尤其是里头的女主角给人印象深刻。
有人说胡蝶的美,是风情万种的美,作为电影皇后的她,真是风靡一时,让无数男人魂牵梦绕。她有着两个深深的酒窝,略厚的嘴唇和高挺的鼻梁,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能变化出一种女子的美。不过与另一位电影皇后的阮玲玉不大一样的是,胡蝶的内心是十分坚强的,她深知自己的美丽会为自己带来什么困扰,可她从不因此而烦恼,相反活得很是通达。不论外人如何议论和评价,她也只过自己的日子,这份随性,却又为她的美丽增添了几分魅力。
不得不说,电影里的人物气质形象确实属于上乘,只要有人看过她们的电影,都知道我所言非虚。我心里想,要是这些个‘电影皇后’能来华山拍电影,那可不要太妙了。以前我是在北方跟着义父段祺瑞混的,这些个南方的名媛们,还真想一睹她们的芳容。
我一边回忆着,一边遐思着,还会时不时的说一点无关紧要的故事给他们听。我谈到了自己去过上海,又把看过电影的事情瞎掰了一段出来。其实我只在天津看过,但是这不能实说啊,所以就一句真话三句假话的编排起来,直到把他们说的一愣一愣的,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才停止了回忆。
“听启生兄弟你这么一说,没想到你的经历还这么传奇,不过你说的大上海,我也想去看看了……..”大伙被我说的都是向往的眼神,杜宝来听完便掺和起来。
都是自己人,玩笑的话自然能说,何辅堂冲杜宝来一笑编排起来,“得了吧,就你也想去大上海啊,你知道刀子和叉子怎么用的吗?”
杜宝来自然是不知道这话里啥意思,伸着脖子回一句,“什么刀子和叉子,我们有枪。”
何辅堂一笑,惹得众人不知何意,他要继续编排时,我也开口说话了,“行了,行了,差不多就得了啊……..”我微微一笑,朝大伙画起大饼来,“只要大家愿意一直跟着我,这以后要是有机会啊,我肯定会带你们去大上海见见世面的。”
林悦悦嘟着嘴来了句,“那我也要去。”
众人一听都表示,“我愿意一直跟着启生兄弟干……..”、“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算算时间,下个月一号,也就还剩十天的时间了,这会儿说不定那帮人已经在路上了。当此空闲时间,还是可以享会乐的。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