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不怕网址被屏蔽了
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
21-09-26
,真正践行了明朝皇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夙
愿。
看来自己是附身在明末崇祯帝朱由检身上了,这个倒霉的皇帝,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悲剧色彩,尽管他兢兢业业,勤勉勤俭,也终究未能力挽狂澜,扶起将倾
之大厦。
我特么,这刚来就要死吗?搞什么搞,还能有比这更悲催的没?苍天啊,大地啊,可恶的牛头马面。
刚刚还在夸人家讲意气的王克非,心里顿时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
他感到欲哭无泪,稍微定了下神儿,向绝色女子问道:「崇祯十七年,那你是……」
「臣妾周玉凤呀。陛下,一天一夜了,臣妾好怕,好怕你一直这样睡下去!还好苍天显灵,祖宗保佑,陛下终于醒过来了。」
绝色女子紧张的拍了拍胸口,柔情款款的回答道。
「皇爷,自皇爷昏迷以来,皇后娘娘衣不解带,茶饭不思,也跟着一天一夜没合眼了。」
一位穿着宫女服饰的女孩也跟着说道。
原来她是皇后,周玉凤,崇祯的正牌老婆。不,看起来现在是自己的老婆了。
史记中记载:周皇后长的天香国色,身材娇小,肤色洁白如玉。
古人诚不欺我也。
看着哭的梨花带雨的周皇后,王克非心里一阵感动,多么好的妻子啊,不但人长得顶尖漂亮,关键是还很善解人意,对比自己前世的媳妇,那可真是一个天
上,一个地下。
「皇后,辛苦你了。我……呃,朕没事了,你快去休息一下吧,诸位爱妃都去休息去吧,朕还要忙公务。」
王克非不敢说太多,说多了容易露馅。
其实,随着外面局势的持续恶化,崇祯连日来一直忙于朝政,焦头烂额,经常审批奏折至深夜,累了困了,就在乾清宫小睡,坤宁宫,连同整个后宫,他已
多日没有踏足了。
周皇后擦了擦眼泪,起身道:「臣妾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劝诫陛下,只希望陛下能够保证龙体,陛下龙体安康,便是天下万民之福。臣妾告退。」
此时此刻,躺在床榻上的王克非,心情十分复杂。
如今的大明日薄西山,国内矛盾重重,朝不保夕,关外满清也虎视眈眈,步步紧逼,长达数百年的华夏文明,已开始慢慢走向衰落,曾经万国来朝的巍巍大
明,窘困至此。
他欲哭无泪,这都什么事儿啊?人家穿越要么才华横溢,文治武功,诗词朗朗上口;要么天赋异禀,精通制造,能造出长枪大炮,征服世界。
我他妈的会什么?
论武功,老子不要说学,连架都没打过;论谋略,也就看过三国演义,三十六计都说不全;论制造,老子枪都没碰过,啥原理都不懂;
真可谓文也不行,武也不行,手不能提,肩不能挑。
就凭这样的能耐穿越,还是在末世,连他自己也认为如果拍电视剧的话都活不了两集,更遑论治国安邦了。
他娘的,前世小说看多了,什么系统,什么召唤,都是骗人的,有个毛啊!王克非长叹一声,大好的心情烟消云散,他无奈的捶了一把大腿。
嗯?什么东西硬邦邦的?
他摸索着掏出来一看,原来是部手机。
王克非顿时非喜出望外,他想起了奈何桥上与牛头马面的对话,这俩小子,虽然人看起来不咋地,但说话还是算话。嗯嗯,这是个好东西啊,以后也许会用得着,他满怀着心思把手机装进了兜里。
不是王克非不愿意玩儿上一会儿,实在是没有心情。大军压境,兵临城下,按照历史的轨迹,明日就轮到他上吊了,一想到这些,他不禁感到自己脖子凉飕
飕的,连菊花都隐隐作痛。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是默默忍受命运之矢石,还是挺身反抗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除净尽?
毫无疑问,傻子也会选择后者,没人跟生命有仇,想要活命,必须得好好的动动脑子。
王克非试着从床榻上坐起。
一名身着蟒袍,白面无须的老太监赶紧颠颠的小跑着进来,看模样他四五十岁,脸上带着人畜无害的笑容:
「皇爷,您醒了,老奴这就叫人伺候您更衣!」
说罢,老太监朝外面招呼了一声,两个容貌秀丽的宫女踱着碎步走了进来,来到近前翩翩施礼:「奴婢伺候皇爷穿衣!」
古代的衣衫穿起来比较繁琐,尤其这龙袍,龙冠,不得不说小宫女们心灵手巧,几分钟后就给自己穿戴整齐。
王克非心想:眼前这个太监,应该就是王承恩了吧,司礼监秉笔太监,历史上唯一一个陪同崇祯上吊的人。
「那个……王承恩。」,他试着叫了一声。
老太监一愣,「老奴在,皇爷有何吩咐?」
看这老太监的反应,崇祯皇帝应该不是这样称呼他的。
「朕饿了,给朕弄点吃的。」
「奴婢遵旨!奴婢这就让人去御膳房准备点儿上好的燕窝粥。」老太监看着皇帝的身体确实无恙了,满脸欣喜的回应道。
不多时,用翡翠的碗盛着一小碗燕窝粥就送到。
小宫女一手端着粥,一手拿着匙子,用嘴巴吹了吹着粥上的热气,便往王克非嘴上喂去。
「朕自己来,没事了,都回了吧。让朕静静。」
王克非还是带着后世的思维,对于吃喝拉撒都有人服侍,略略有点不习惯。
「那个…,大伴儿,3月18了,闯贼该围城了,那杜勋还在吗?」他边吃,边试着用崇祯的口气问道。
「回皇爷,昨日众臣吵作一团,您始终拿不定主意,加之又在朝堂上昏过去了,那杜勋等候不着就回去了。」王承恩伺候着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原来,历史上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打到彰义门外,派人向城上喊话,赶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攻城。他派进北京城谈判的人便是杜勋,杜勋之前是明廷的尚膳
监掌印太监,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
李自成的条件是:割让西北一带给李自成,分国而王。而且大顺军这一路子上耗费巨大,得让皇帝出点血,给犒师银百万两。作为回报,大顺军可为朝廷内
遏群寇,外抵辽藩。除此之外,为了安全着想,李自成这个王爷就不用来北京朝觐崇祯了。
这样的条件,当然很苛刻,但相比直接灭国,怎么看都更划算一些。
崇祯也觉得这个条件可以商量,但是,他又觉得堂堂天子接受一个农民的如是条件,极没有面子。所以,他不好意思说「成交」。
沉默片刻,他将球踢给了站在旁边的大学士魏藻德,询问他的意思,希望能得到当朝首辅的同意,自己也好顺坡下驴。
魏藻德听了崇祯的问话,马上跪下,一言不发,顿首而已。
当然,魏藻德之所以不给崇祯背黑锅,是他怕,因为历史经验告诉他,皇帝生性多疑善变,刻薄寡恩。在这种时刻,背上如此丧权辱国的黑锅,将来永世不得翻身,轻者丢官弃爵,重则秋后算账,身首异处。
崇祯皇帝迟迟等不来想要的结果,顿时气得掀翻龙椅,血压升高,晕了过去。谁料,一不小心被着急出手牛头马面李代桃僵。
对于这段历史,王克非还是知道的。
只是现在杜勋走了,相当于与李自成的谈判破裂了。夜间,闯贼将攻入北京,19日凌晨,李自成就将进入紫禁城。
然后,就轮到自己杀妻女上吊了。
唉!这世界,我来了,又要走了吗?多么美丽的皇后,还有贵妃,我连手都没捞着摸一下,就要去上吊自杀,这他么也太憋屈了。再轮回到阴间,牛头马面还会认账不?这小子们都不讲武德,临走还得踹我一脚。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动起来,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零一的机会,也要搏上一搏。此刻王克非也没有了别的想法,先考虑着如何保命吧。
他急忙放下燕窝粥,回顾了一下历史,闭上眼睛,静静地思索起来。
王克非十分清楚,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知道历史的走向,那么作为流寇,李自成真的想灭了大明王朝吗?
答案未必。
他老李曾经说过一句话,「陕,吾之故乡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京未足易一西安。」那意思是:还是老家好,十座北京城也赶不上一个西安。这跟楚霸王项羽的「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同出一辙。
可见,他的理想也就是风风光光、出人头地,其心里还并没有非要改朝换代的的坚决意愿。当然,后来之所以灭了明朝,也是一步步迫不得已的结果。
在李自成的心中,崇祯至少是个值得敬佩的好皇帝。他和皇后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上朝时总小心翼翼怕把打补丁的袖口显露出来;每天批阅奏折通宵达旦,
彻夜不眠;每顿饭三素一荤,且不喜酒色。
无论用什么眼光进行看待,崇祯都符合好皇帝的形象。
「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李自成不但公开说崇祯还算是个不错的皇帝,还把明朝即将灭亡的责任推给了所有的官僚士绅,对崇祯报以同情的态度。后来,即便是俘获崇祯的三位皇子,也礼遇有加,并封太子为宋王。
可以说,他老李向明廷提出这样的和谈条件,决不是因为他一时心血来潮,而是除了自身固有的军事压力以外,也是受封建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和沿袭千年的忠君爱国思想所束缚,真心想和皇帝和谈。
……
想到这里,王克非不禁内心狂喜:答应,必须答应啊,崇祯傻帽,区区一个西北王算什么,那还不是皇帝玉玺盖个章,一道圣旨而已?
你看人家唐玄宗,只要能逃跑活命,哪怕让手下人杀了他最爱的小美人杨贵妃也在所不惜,丢脸虽然丢脸,但人家唐朝后来还不是延续了百余年?
面子值几个钱?
一切以大局为重,过分的纠结,真的会贻误大事儿。
(3)生存OR死亡
可惜,前世崇祯皇帝面对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依然愚蠢的选择了拒绝,迫于无奈的李自成只得挥兵攻城,从而结束了明王朝。
现在轮到王克非面对了,他可不打算走这么一遭儿。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作为一个穿越者,如果明知道故事的结局,还被赶鸭子上架,怎会不被人笑掉大牙?
当前,最急迫的任务就是抓紧与李自成建立联系,恢复谈判,该封王封王,该封侯封侯,先稳住大军再说,账以后慢慢清算。
当然,也绝不能放弃备战,以上仅仅是自己的推测而已,谁知道他老李是不是真的垂诞这皇位?
非常时期,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用。
可眼下派谁去闯营联络呢?自己初来乍到,两眼一抹儿黑,唯一能用的似乎就只有王承恩了。
王克非感到很内疚,这可是件出力不讨好的活儿,搞不好要掉脑袋的,啥脏活累活都让人家老王去,似乎是有点欺负老实人了。
可是没法子,等过了这段艰难时期,一定要好好的补偿补偿他。
想到这里,他睁开眼睛,喝了一口水,低声问道:「大伴儿,你跟着朕几年了?」
「回皇爷的话,老奴十四岁进宫,至今已有五十年,自皇爷被赐封信王后就一直跟着皇爷,算来三十四年了。」
王承恩弯腰接过杯子,伺候着回答道。
「三十四年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大伴儿,辛苦你了。如今天下虽大,却已无你我容身之地,虽有满朝文武,但值得朕相信的,只有大伴儿一人了。」
王承恩热泪盈眶,他是看着崇祯出生而且陪着他长大的,两人之间的感情早已升华为父子般的感情。
崇祯帝每天通宵达旦,兢兢业业,工作很认真,20多岁头发就全白了。王承恩看在眼里,泪在心里,他是多想为崇祯排忧解难啊。
奈何,自己只是一个阉人。
「皇爷,事已至此,全是天意,皇爷乃一代明君,老天若还有眼,必护佑我朝度过此劫。」
王承恩含着热泪,回答道。
「大伴儿,你知道朕昏睡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吗?朕去了天庭,见到了太祖皇帝,太祖皇帝训斥朕,为君之道要懂的张弛有度,进退自如;要懂得以退为进,适时变通;要懂得逶迤而行,徐而图之。太祖皇帝质问朕,李闯仅仅是要一个王爷而已,为何不肯答应?这皇家的脸面和大明社稷江山孰重孰轻?朕汗颜啊!」
王克非装模作样的叹了一口气,继续大言不惭的编织着各种谎言。
「大伴儿啊,朕想通了,李自成想要封王,朕答应他,朕封他为秦王,领地陕西,不交税,可养兵,无需觐见,世袭罔替。另封他的夫人为一品诰命。朕想与李闯秘密谈判,如果没有朝臣的阻力,成功的把握会大一些,可眼下的文臣,没有朕可以相信的人,大伴儿,你愿意为朕去闯一闯那龙潭虎穴吗?」
王承恩赶紧跪倒在地,把头磕在地上砰砰作响!垂泣道:
「皇爷,老奴愿去,能替皇爷分忧,是老奴的福分,只要皇爷安然,即便是拼的这把老骨头,又有何妨。」
王承恩是发自内心的,他不为名,不为利,忠心耿耿,但他不知道的是,此崇祯已非彼崇祯了,躯壳还是那副躯壳,灵魂却已经是一位来自几百年后的年轻的灵魂。
「大伴儿,快快起身。联络要秘密进行,不可透漏一点风声。朕已得到情报,闯贼今夜就要攻城,像魏藻德、张缙彦、洛养性、王德化之流必将必降,城是守
不住的,朕手里无兵,所以你必须即刻动身,告诉李闯,朕答应给他封王,手下将领,皆可封候拜将,只要他肯退兵,朕的圣旨即刻就到。至于金银军资,给朕
三天时间,朕给筹备。」
其实王克非哪有什么情报,他所得到的信息全部来自于后世的记忆,崇祯时期的锦衣卫和东厂系统基本都瘫痪了,眼睛和耳朵没了,这也是明朝加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伴儿,这趟出使,仅你一人前往,你要让李自成相信朕的诚意,也要让李自成明白,一个小小的宁武关都能让他损兵折将,况京城乎?告诉他,朕这里尚有数万军队,各地勤王大军也正在赶来,真打起来,他不见的胜利。然作为大明的子民,朕实不忍心再让生灵涂炭,故准许他提出的条件。另外,你自身也要注意安全,不要惹怒贼寇,应该无恙。一旦大伴儿遭遇不测,黄去路上稍等,朕随后就到,咱爷俩结伴而行。」
王承恩早已痛哭流涕,他连连叩首,哽咽道:「皇爷,老奴谢皇爷信任,老奴死不足惜,能为皇爷效忠,老奴这辈子值了!」。
王克非看着满头白发的王承恩,心里顿时一阵酸楚,眼泪也不禁流了下来。
王承恩虽然是个阉人,被绝大多数人心里所鄙视,但他确用他的行动告诉世人,阉人不缺忠义和气节,比某些读圣贤书,满口仁义道德的所谓文人强之万倍。
他赶紧上前,将王承恩扶起:「大伴儿,辛苦了,带上点珠宝礼物,朕等你回来。」
「唉,多谢皇爷牵挂,老奴即刻动身,请皇爷静候佳音。」说罢,王承恩抹了把泪水,慢慢退出了大殿。
崇祯啊,这是你留给我唯一有用的遗产。
……
王克非的另一项举措就是临阵换将,这也是作为联络失败的备招,一旦李自成狮子大开口,或压根就拒绝谈判,今夜必将攻城。
其中德胜、阜城、宣武、正阳、朝阳等门都将不战而降,甚至引领闯军入城。
前世的书没白读啊,知彼知己,方可百战不殆,既然清楚历史的走向,就应当做出一些改变。
当务之急,是将这些降将全部撤除,换上前世自杀殉国的忠义之臣,这些人或许不是武将,不懂得行军布阵,但好在只是守城作战,只要有一颗坚定的心,看见敌人爬上来,指挥大军往下打就可以了。
北京本来就城高水深,自古就是兵家重地,还是经营了数百年的都城,一旦决意抵抗,相信农民军一时也难以攻破,只要相持数日,各路勤王大军早晚会来。
想到这里,王克非冲身边的小黄门吩咐道:
「去!传朕旨意,宣成国公朱纯臣,兵部尚书张缙彦,太监王相尧,张永裕,曹化淳,曹化成,王德化乾清宫觐见,就说,嗯,就说让他们速来宫中领军饷。
另外,也宣户部尚书倪元璐、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以及太子过来。」
王克非担心,虽然自己名头上还是皇帝,可军队现在已经失控,要是这帮兔崽子不来怎么办,只有用他们最喜欢的银子来「请君入瓮」了。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
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m.diyibanzhu.quest
愿。
看来自己是附身在明末崇祯帝朱由检身上了,这个倒霉的皇帝,一生可以说充满了悲剧色彩,尽管他兢兢业业,勤勉勤俭,也终究未能力挽狂澜,扶起将倾
之大厦。
我特么,这刚来就要死吗?搞什么搞,还能有比这更悲催的没?苍天啊,大地啊,可恶的牛头马面。
刚刚还在夸人家讲意气的王克非,心里顿时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
他感到欲哭无泪,稍微定了下神儿,向绝色女子问道:「崇祯十七年,那你是……」
「臣妾周玉凤呀。陛下,一天一夜了,臣妾好怕,好怕你一直这样睡下去!还好苍天显灵,祖宗保佑,陛下终于醒过来了。」
绝色女子紧张的拍了拍胸口,柔情款款的回答道。
「皇爷,自皇爷昏迷以来,皇后娘娘衣不解带,茶饭不思,也跟着一天一夜没合眼了。」
一位穿着宫女服饰的女孩也跟着说道。
原来她是皇后,周玉凤,崇祯的正牌老婆。不,看起来现在是自己的老婆了。
史记中记载:周皇后长的天香国色,身材娇小,肤色洁白如玉。
古人诚不欺我也。
看着哭的梨花带雨的周皇后,王克非心里一阵感动,多么好的妻子啊,不但人长得顶尖漂亮,关键是还很善解人意,对比自己前世的媳妇,那可真是一个天
上,一个地下。
「皇后,辛苦你了。我……呃,朕没事了,你快去休息一下吧,诸位爱妃都去休息去吧,朕还要忙公务。」
王克非不敢说太多,说多了容易露馅。
其实,随着外面局势的持续恶化,崇祯连日来一直忙于朝政,焦头烂额,经常审批奏折至深夜,累了困了,就在乾清宫小睡,坤宁宫,连同整个后宫,他已
多日没有踏足了。
周皇后擦了擦眼泪,起身道:「臣妾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来劝诫陛下,只希望陛下能够保证龙体,陛下龙体安康,便是天下万民之福。臣妾告退。」
此时此刻,躺在床榻上的王克非,心情十分复杂。
如今的大明日薄西山,国内矛盾重重,朝不保夕,关外满清也虎视眈眈,步步紧逼,长达数百年的华夏文明,已开始慢慢走向衰落,曾经万国来朝的巍巍大
明,窘困至此。
他欲哭无泪,这都什么事儿啊?人家穿越要么才华横溢,文治武功,诗词朗朗上口;要么天赋异禀,精通制造,能造出长枪大炮,征服世界。
我他妈的会什么?
论武功,老子不要说学,连架都没打过;论谋略,也就看过三国演义,三十六计都说不全;论制造,老子枪都没碰过,啥原理都不懂;
真可谓文也不行,武也不行,手不能提,肩不能挑。
就凭这样的能耐穿越,还是在末世,连他自己也认为如果拍电视剧的话都活不了两集,更遑论治国安邦了。
他娘的,前世小说看多了,什么系统,什么召唤,都是骗人的,有个毛啊!王克非长叹一声,大好的心情烟消云散,他无奈的捶了一把大腿。
嗯?什么东西硬邦邦的?
他摸索着掏出来一看,原来是部手机。
王克非顿时非喜出望外,他想起了奈何桥上与牛头马面的对话,这俩小子,虽然人看起来不咋地,但说话还是算话。嗯嗯,这是个好东西啊,以后也许会用得着,他满怀着心思把手机装进了兜里。
不是王克非不愿意玩儿上一会儿,实在是没有心情。大军压境,兵临城下,按照历史的轨迹,明日就轮到他上吊了,一想到这些,他不禁感到自己脖子凉飕
飕的,连菊花都隐隐作痛。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是默默忍受命运之矢石,还是挺身反抗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除净尽?
毫无疑问,傻子也会选择后者,没人跟生命有仇,想要活命,必须得好好的动动脑子。
王克非试着从床榻上坐起。
一名身着蟒袍,白面无须的老太监赶紧颠颠的小跑着进来,看模样他四五十岁,脸上带着人畜无害的笑容:
「皇爷,您醒了,老奴这就叫人伺候您更衣!」
说罢,老太监朝外面招呼了一声,两个容貌秀丽的宫女踱着碎步走了进来,来到近前翩翩施礼:「奴婢伺候皇爷穿衣!」
古代的衣衫穿起来比较繁琐,尤其这龙袍,龙冠,不得不说小宫女们心灵手巧,几分钟后就给自己穿戴整齐。
王克非心想:眼前这个太监,应该就是王承恩了吧,司礼监秉笔太监,历史上唯一一个陪同崇祯上吊的人。
「那个……王承恩。」,他试着叫了一声。
老太监一愣,「老奴在,皇爷有何吩咐?」
看这老太监的反应,崇祯皇帝应该不是这样称呼他的。
「朕饿了,给朕弄点吃的。」
「奴婢遵旨!奴婢这就让人去御膳房准备点儿上好的燕窝粥。」老太监看着皇帝的身体确实无恙了,满脸欣喜的回应道。
不多时,用翡翠的碗盛着一小碗燕窝粥就送到。
小宫女一手端着粥,一手拿着匙子,用嘴巴吹了吹着粥上的热气,便往王克非嘴上喂去。
「朕自己来,没事了,都回了吧。让朕静静。」
王克非还是带着后世的思维,对于吃喝拉撒都有人服侍,略略有点不习惯。
「那个…,大伴儿,3月18了,闯贼该围城了,那杜勋还在吗?」他边吃,边试着用崇祯的口气问道。
「回皇爷,昨日众臣吵作一团,您始终拿不定主意,加之又在朝堂上昏过去了,那杜勋等候不着就回去了。」王承恩伺候着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原来,历史上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打到彰义门外,派人向城上喊话,赶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攻城。他派进北京城谈判的人便是杜勋,杜勋之前是明廷的尚膳
监掌印太监,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
李自成的条件是:割让西北一带给李自成,分国而王。而且大顺军这一路子上耗费巨大,得让皇帝出点血,给犒师银百万两。作为回报,大顺军可为朝廷内
遏群寇,外抵辽藩。除此之外,为了安全着想,李自成这个王爷就不用来北京朝觐崇祯了。
这样的条件,当然很苛刻,但相比直接灭国,怎么看都更划算一些。
崇祯也觉得这个条件可以商量,但是,他又觉得堂堂天子接受一个农民的如是条件,极没有面子。所以,他不好意思说「成交」。
沉默片刻,他将球踢给了站在旁边的大学士魏藻德,询问他的意思,希望能得到当朝首辅的同意,自己也好顺坡下驴。
魏藻德听了崇祯的问话,马上跪下,一言不发,顿首而已。
当然,魏藻德之所以不给崇祯背黑锅,是他怕,因为历史经验告诉他,皇帝生性多疑善变,刻薄寡恩。在这种时刻,背上如此丧权辱国的黑锅,将来永世不得翻身,轻者丢官弃爵,重则秋后算账,身首异处。
崇祯皇帝迟迟等不来想要的结果,顿时气得掀翻龙椅,血压升高,晕了过去。谁料,一不小心被着急出手牛头马面李代桃僵。
对于这段历史,王克非还是知道的。
只是现在杜勋走了,相当于与李自成的谈判破裂了。夜间,闯贼将攻入北京,19日凌晨,李自成就将进入紫禁城。
然后,就轮到自己杀妻女上吊了。
唉!这世界,我来了,又要走了吗?多么美丽的皇后,还有贵妃,我连手都没捞着摸一下,就要去上吊自杀,这他么也太憋屈了。再轮回到阴间,牛头马面还会认账不?这小子们都不讲武德,临走还得踹我一脚。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动起来,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零一的机会,也要搏上一搏。此刻王克非也没有了别的想法,先考虑着如何保命吧。
他急忙放下燕窝粥,回顾了一下历史,闭上眼睛,静静地思索起来。
王克非十分清楚,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知道历史的走向,那么作为流寇,李自成真的想灭了大明王朝吗?
答案未必。
他老李曾经说过一句话,「陕,吾之故乡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京未足易一西安。」那意思是:还是老家好,十座北京城也赶不上一个西安。这跟楚霸王项羽的「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同出一辙。
可见,他的理想也就是风风光光、出人头地,其心里还并没有非要改朝换代的的坚决意愿。当然,后来之所以灭了明朝,也是一步步迫不得已的结果。
在李自成的心中,崇祯至少是个值得敬佩的好皇帝。他和皇后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上朝时总小心翼翼怕把打补丁的袖口显露出来;每天批阅奏折通宵达旦,
彻夜不眠;每顿饭三素一荤,且不喜酒色。
无论用什么眼光进行看待,崇祯都符合好皇帝的形象。
「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李自成不但公开说崇祯还算是个不错的皇帝,还把明朝即将灭亡的责任推给了所有的官僚士绅,对崇祯报以同情的态度。后来,即便是俘获崇祯的三位皇子,也礼遇有加,并封太子为宋王。
可以说,他老李向明廷提出这样的和谈条件,决不是因为他一时心血来潮,而是除了自身固有的军事压力以外,也是受封建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和沿袭千年的忠君爱国思想所束缚,真心想和皇帝和谈。
……
想到这里,王克非不禁内心狂喜:答应,必须答应啊,崇祯傻帽,区区一个西北王算什么,那还不是皇帝玉玺盖个章,一道圣旨而已?
你看人家唐玄宗,只要能逃跑活命,哪怕让手下人杀了他最爱的小美人杨贵妃也在所不惜,丢脸虽然丢脸,但人家唐朝后来还不是延续了百余年?
面子值几个钱?
一切以大局为重,过分的纠结,真的会贻误大事儿。
(3)生存OR死亡
可惜,前世崇祯皇帝面对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依然愚蠢的选择了拒绝,迫于无奈的李自成只得挥兵攻城,从而结束了明王朝。
现在轮到王克非面对了,他可不打算走这么一遭儿。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作为一个穿越者,如果明知道故事的结局,还被赶鸭子上架,怎会不被人笑掉大牙?
当前,最急迫的任务就是抓紧与李自成建立联系,恢复谈判,该封王封王,该封侯封侯,先稳住大军再说,账以后慢慢清算。
当然,也绝不能放弃备战,以上仅仅是自己的推测而已,谁知道他老李是不是真的垂诞这皇位?
非常时期,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用。
可眼下派谁去闯营联络呢?自己初来乍到,两眼一抹儿黑,唯一能用的似乎就只有王承恩了。
王克非感到很内疚,这可是件出力不讨好的活儿,搞不好要掉脑袋的,啥脏活累活都让人家老王去,似乎是有点欺负老实人了。
可是没法子,等过了这段艰难时期,一定要好好的补偿补偿他。
想到这里,他睁开眼睛,喝了一口水,低声问道:「大伴儿,你跟着朕几年了?」
「回皇爷的话,老奴十四岁进宫,至今已有五十年,自皇爷被赐封信王后就一直跟着皇爷,算来三十四年了。」
王承恩弯腰接过杯子,伺候着回答道。
「三十四年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大伴儿,辛苦你了。如今天下虽大,却已无你我容身之地,虽有满朝文武,但值得朕相信的,只有大伴儿一人了。」
王承恩热泪盈眶,他是看着崇祯出生而且陪着他长大的,两人之间的感情早已升华为父子般的感情。
崇祯帝每天通宵达旦,兢兢业业,工作很认真,20多岁头发就全白了。王承恩看在眼里,泪在心里,他是多想为崇祯排忧解难啊。
奈何,自己只是一个阉人。
「皇爷,事已至此,全是天意,皇爷乃一代明君,老天若还有眼,必护佑我朝度过此劫。」
王承恩含着热泪,回答道。
「大伴儿,你知道朕昏睡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吗?朕去了天庭,见到了太祖皇帝,太祖皇帝训斥朕,为君之道要懂的张弛有度,进退自如;要懂得以退为进,适时变通;要懂得逶迤而行,徐而图之。太祖皇帝质问朕,李闯仅仅是要一个王爷而已,为何不肯答应?这皇家的脸面和大明社稷江山孰重孰轻?朕汗颜啊!」
王克非装模作样的叹了一口气,继续大言不惭的编织着各种谎言。
「大伴儿啊,朕想通了,李自成想要封王,朕答应他,朕封他为秦王,领地陕西,不交税,可养兵,无需觐见,世袭罔替。另封他的夫人为一品诰命。朕想与李闯秘密谈判,如果没有朝臣的阻力,成功的把握会大一些,可眼下的文臣,没有朕可以相信的人,大伴儿,你愿意为朕去闯一闯那龙潭虎穴吗?」
王承恩赶紧跪倒在地,把头磕在地上砰砰作响!垂泣道:
「皇爷,老奴愿去,能替皇爷分忧,是老奴的福分,只要皇爷安然,即便是拼的这把老骨头,又有何妨。」
王承恩是发自内心的,他不为名,不为利,忠心耿耿,但他不知道的是,此崇祯已非彼崇祯了,躯壳还是那副躯壳,灵魂却已经是一位来自几百年后的年轻的灵魂。
「大伴儿,快快起身。联络要秘密进行,不可透漏一点风声。朕已得到情报,闯贼今夜就要攻城,像魏藻德、张缙彦、洛养性、王德化之流必将必降,城是守
不住的,朕手里无兵,所以你必须即刻动身,告诉李闯,朕答应给他封王,手下将领,皆可封候拜将,只要他肯退兵,朕的圣旨即刻就到。至于金银军资,给朕
三天时间,朕给筹备。」
其实王克非哪有什么情报,他所得到的信息全部来自于后世的记忆,崇祯时期的锦衣卫和东厂系统基本都瘫痪了,眼睛和耳朵没了,这也是明朝加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伴儿,这趟出使,仅你一人前往,你要让李自成相信朕的诚意,也要让李自成明白,一个小小的宁武关都能让他损兵折将,况京城乎?告诉他,朕这里尚有数万军队,各地勤王大军也正在赶来,真打起来,他不见的胜利。然作为大明的子民,朕实不忍心再让生灵涂炭,故准许他提出的条件。另外,你自身也要注意安全,不要惹怒贼寇,应该无恙。一旦大伴儿遭遇不测,黄去路上稍等,朕随后就到,咱爷俩结伴而行。」
王承恩早已痛哭流涕,他连连叩首,哽咽道:「皇爷,老奴谢皇爷信任,老奴死不足惜,能为皇爷效忠,老奴这辈子值了!」。
王克非看着满头白发的王承恩,心里顿时一阵酸楚,眼泪也不禁流了下来。
王承恩虽然是个阉人,被绝大多数人心里所鄙视,但他确用他的行动告诉世人,阉人不缺忠义和气节,比某些读圣贤书,满口仁义道德的所谓文人强之万倍。
他赶紧上前,将王承恩扶起:「大伴儿,辛苦了,带上点珠宝礼物,朕等你回来。」
「唉,多谢皇爷牵挂,老奴即刻动身,请皇爷静候佳音。」说罢,王承恩抹了把泪水,慢慢退出了大殿。
崇祯啊,这是你留给我唯一有用的遗产。
……
王克非的另一项举措就是临阵换将,这也是作为联络失败的备招,一旦李自成狮子大开口,或压根就拒绝谈判,今夜必将攻城。
其中德胜、阜城、宣武、正阳、朝阳等门都将不战而降,甚至引领闯军入城。
前世的书没白读啊,知彼知己,方可百战不殆,既然清楚历史的走向,就应当做出一些改变。
当务之急,是将这些降将全部撤除,换上前世自杀殉国的忠义之臣,这些人或许不是武将,不懂得行军布阵,但好在只是守城作战,只要有一颗坚定的心,看见敌人爬上来,指挥大军往下打就可以了。
北京本来就城高水深,自古就是兵家重地,还是经营了数百年的都城,一旦决意抵抗,相信农民军一时也难以攻破,只要相持数日,各路勤王大军早晚会来。
想到这里,王克非冲身边的小黄门吩咐道:
「去!传朕旨意,宣成国公朱纯臣,兵部尚书张缙彦,太监王相尧,张永裕,曹化淳,曹化成,王德化乾清宫觐见,就说,嗯,就说让他们速来宫中领军饷。
另外,也宣户部尚书倪元璐、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以及太子过来。」
王克非担心,虽然自己名头上还是皇帝,可军队现在已经失控,要是这帮兔崽子不来怎么办,只有用他们最喜欢的银子来「请君入瓮」了。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