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不怕网址被屏蔽了
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
17-12-25
去吃饭。
这学期倒数第二堂课,宋英昶讲完了王阳明,合上讲义簿,说:「我第一堂
课就讲过,哲学是一个舶来的名词。就严格的语义而言,中国古典的学术思想,
其实很难称之为『哲学』,只是我们现在这样称呼而已。王阳明之后,中国的学
术当然仍有发展,但再没有像他这样蔚然而自成一派的卓然大家了。至于大家比
较熟悉的明末三大家和相对可能比较陌生的乾嘉之风,就不在这门选修课的范围
内了。我们这个学期的课程,到此为止。感谢同学们的支持,尤其是并没有报上
我的课但坚持听下来的同学们。谢谢你们」。
教室里掌声如雷。
「下星期还有一堂课,我们准备对这学期的课做个总结,顺便讲一下关于考
试的事。没有新的内容要讲,所以没报这门课的同学下星期没必要再来了」。
宋英昶的话引来下面阵阵窃窃私语,有些同学深以为然,但也有些人面有不
甘。
突然,第三排正中有个男生举手。
宋英昶抬了抬手:「请说」。
站起来的正是沈惜。
「宋老师,我没能报上这门课,但这个学期您的每堂课我都听了,我希望可
以参加考试。这可能会给您增加工作量,但我想,听了您一个学期的课,只有认
真参加一次考试,才算是对自己,也是对老师您一个真正的交代」。他的话引来
很多人的共鸣,台下的嗡嗡声越来越响。
宋英昶很认真地盯着沈惜看了一会,诚挚地说:「对我来说,让你,包括其
他想参加的同学考试,增加不了多少工作量,我很愿意批改你们的试卷。但你们
没能报上这门课,就算参加了考试,也就不能计学分。这意味着你们要准备一场
不能算成绩的考试,某种程度上是在增加你们自己的负担」。
沈惜无所谓地耸了耸肩:「如果没给您添太大的麻烦,我不介意增加自己的
负担。我想很多同学都和我想法一样」。这话又赢得很多赞同的声音。
「好吧」。宋英昶温和一笑,「凡是愿意参加考试的,下星期继续过来,我
让助教记一下你们名字,算算要准备多少试卷。还得看看要不要增加考场。我再
强调一次,这学期没有报上这门课,却坚持要参加考试的同学,不管你们考了多
少分,都是不计成绩的,我没办法给你们学分。但我本人一定会批改你们的卷子,
给你们一个分数,并保证让你们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
考试那天,足足有三分之二编外的考生参加了考试,为此宋英昶甚至特意请
教务处又安排了一个临时考场。
第二个学期开学,沈惜收到一封来自人文学院哲学系的信,里面记录着他
《中国古典哲学精要》考试的成绩:81分。底下亲笔签名:宋英昶。
沈惜对这个成绩不太满意。
在与宋斯嘉相识后,说起这次考试,她对沈惜的这份不满意更不满意:「哥,
你知足吧。我爸很少给人80分以上的。85以上那简直就是凤毛麟角了」。
「你能考多少?」。沈惜确信作为宋英昶的女儿,肯定旁听过这门课,不管是
蹭来的,还是报名参加的。
宋斯嘉狠狠白了他一眼:「我爸不让我报这门课,说他没法给我打分」。
认识了宋斯嘉,不但让沈惜对自己当初的考分释然,还带来了另一个福利,
就是可以到宋家当面向宋老师请教。大三第二个学期,在两人相识整整一年后,
宋斯嘉带沈惜回家见了父母。说来也怪,他们不是恋人,但宋斯嘉当时就觉得有
必要带沈惜回家。
时隔一年半,宋英昶对这个当初在课堂上举手主动要求参加一场成绩不会被
承认的考试的男生依然印象深刻。正因为有过这样一场缘分,宝贝女儿对这男孩
的那个颇显暧昧的「哥哥」的称呼,被默许了。
大学最后一年半时间,也包括自英国回来后的这些日子,沈惜是宋家的常客。
宋斯嘉婚后来得略少了些,但每年总会找机会登门看望老师。尤其是宋英昶生日
这天,不算留学英国那三年,这么些年里他只有一次缺席。
按理说,宋英昶五十五岁大寿的日子,他没理由不出现。他也完全有空。19
日巫晓寒带着女儿踏上了回加拿大的飞机。茶楼和书店已经开始正常营业,一切
都走在正轨上,无需他过多关注。但沈惜还是有顾虑。
年前给诸葛雯英她们庆祝生日时意外响起的电话铃声,是他的一个心结。那
天以后,除了除夕那天发了条例行的问候短信外,沈惜几乎没再与宋斯嘉联系过。
他不便打听这个意外有没有造成他们夫妻间的矛盾,也不清楚在最坏的可能下,
宋斯嘉是如何应对的。他觉得这种时候自己最该做的,就是保持距离,让形势自
然冷却。
宋英昶的生日,作为女婿的齐鸿轩必然要出席,在这个关口,自己再出现在
他面前合适吗?带着这样的顾虑,沈惜婉拒了宋斯嘉的邀请,还使得她颇为不快。
没想到就在元宵节前两天,宋英昶亲自打电话过来:「怎么?老头子我现在
不招人待见,三催四请都不能让你上门了?」。
沈惜条件反射般跳起身来。
「宋老师您这是特意来骂我啊」。沈惜苦笑。
宋英昶亲自出面,他不能再推脱了。
宋家的寿宴安排在中午。当天是元宵节,要请好几家人,所以晚上的时间还
是应该留给大家各自过节。宋家在晚上就安排了家宴,只有老夫妻俩和女儿女婿
参加。沈惜既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过多参与宋家的活动,又却不过宋老师的情面,
索性决定中午的寿宴和晚上的家宴都不参加,选在下午时分登门拜访。
下午两点整,沈惜按时登门。来给他开门的宋斯嘉直接赏了他一个大白眼:
「哥,你架子大了,我的面子不够用,非得我爸亲自请你是吧?」。
沈惜连连作揖告罪。
宋英昶老两口都坐在客厅。因为知道沈惜这个点会来,所以也没做别的事,
电视里正在重播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的郭冬临正对观众抱怨自己被媳妇「卡住
了」。
对宋英昶躬身行了个礼,沈惜简单直接地说了祝词:「祝老师生日快乐,身
体健康」。说着又递上准备好的寿礼。他和宋英昶、韩秀薇夫妇都不陌生,彼此
都不会拘谨,宋英昶颇有兴致地拆起了礼物:「哈哈,我倒想看看你给我准备了
什么?」。
沈惜笑着瞅了眼宋斯嘉:「你老公呢?」。
宋斯嘉撇撇嘴:「他有事,吃过中饭就出去了,说是晚饭前回来」。
宋英昶拆开了包装,突然眼睛一亮,欣喜地说:「哈哈,我正想着今年再添
个斗呢」。
精致的礼盒里摆着一个Dunhill 石楠木根纪念款烟斗。沈惜本以为今年不宜
登门拜寿,就没有提前做准备,想着下次找个什么机会再补上。但既然宋英昶打
了招呼,他又不可能空着手上门,时间匆忙,没有别的准备,索性就把这个当年
在英国时淘的烟斗带来。无论是品牌、外型、质量,这支烟斗都算过得去,价格
也合适。
宋英昶生平除了读书,便只是好茶喜烟,别无他好。而且他只在二十几岁时
碰过纸烟,自研究生毕业开始就只抽烟斗。沈惜当初在英国用不到2000欧的价格
买下这款Dunhill 纪念款的时候,脑子里就曾闪过一个念头:这玩意儿送给宋老
师倒是合适。只是后来没有遇到好机会,这次终于还是让它发挥了原本计划中的
功用。
见丈夫爱不释手地举着烟斗把玩,韩秀薇皱皱眉头:「小沈,我老想着今年
叫老宋戒烟,你又给他送烟斗」。
沈惜赶紧笑着解释:「韩老师您说得对。抽烟对身体是不好。不过据说烟斗
比纸烟多少是要好一点,这个我不太懂,老师肯定清楚。我是这样想的,老师别
无他好,就爱抽个斗。人生难得,是个痴迷嘛。不过老师啊,韩老师说得是对的,
您也得控制一下,别让她为您担心啊」。
宋英昶微笑着冲老伴说:「夫人放心,这一两年我不是遵照你的吩咐,控制
量了嘛。沈惜说得对啊,人生难得是痴迷。一个人清心寡欲长命百岁,也是无趣。
人活着,也不能只是不断延长寿命,却忽视内涵嘛」。
韩秀薇叹口气,看了眼恭恭敬敬站在一旁的沈惜,半玩笑半认真地说了句:
「反正在你这儿,我说话就是没老宋管用」。
宋斯嘉突然嬉笑着插了一句:「也没我的管用。妈你只能排第三」。
韩秀薇又瞥了眼女儿,心中突然添了几分感慨。七八年前,女儿把当时还是
个大男孩的沈惜带回家来时,丈夫一眼就认出他是曾听过他选修课的学生,而自
己则以为这是女儿选定的男友人选。没想到,宋斯嘉当时却说这是她认的「哥哥」。
什么「哥哥」、「妹妹」?韩秀薇又不是没年轻过,自然而然以为这不过是
少男少女间的情趣,或者纯粹只是捅破窗户纸前最后一点点小羞涩。对当时的沈
惜,韩秀薇不很满意,但也并无反感。出乎她的意料,那层窗户纸始终没有捅破,
女儿后来和别的男孩谈起了恋爱,可她与沈惜两人又一直亲近如初,完全就像是
一对亲兄妹。这可真让她看不懂了。
既然沈惜确实不是自己的未来女婿,那韩秀薇自然要重新替女儿的婚姻操心。
于是,在宋斯嘉快读完研究生的时候,她看中了老同事、老朋友陈建芬的儿子,
还为女儿安排了那场相亲。
婚姻并没有截断沈惜与宋斯嘉之间那么没有血缘却亲如一家的感情,韩秀薇
甚至隐隐能感到在丈夫眼里,沈惜远比真正的女婿齐鸿轩更令他觉得顺眼,只是
他一直秉持着不介入女儿对生活和感情的选择中去的原则,从不发表意见。
不经意地从女儿的脸又转到沈惜身上,韩秀薇暗暗叹息:或许命里两人就是
兄妹的缘分吧。
当然,在这个瞬间,韩秀薇也只是感慨一下而已,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她对
自己挑的女婿非常满意。或许宋英昶更偏爱自己的学生,但她却相信齐鸿轩至少
不比沈惜差。
宋英昶招呼沈惜落座。韩秀薇不轻不重地又唠叨了两句,进厨房去接了壶水,
摆到茶几上的电陶炉边。
「喝什么茶?」。宋英昶放下手头的烟斗,在茶几底下摸索起来。
「老师您常喝什么,我就喝什么」。
「大冬天的,还是喝红茶吧。这是我厦门大学的老朋友寄来的极品『金骏眉』,
我尝了,还不错。据说这茶的叶嫩,不必费功夫茶那些套路,直接冲泡最好」。
宋英昶摸出个一掌高的锡罐摆到桌上,「等开了春,新茶上来,今年还有没有雨
前『枫雾』可喝呀?」。
沈惜笑了:「唉,这不就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
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m.diyibanzhu.quest
这学期倒数第二堂课,宋英昶讲完了王阳明,合上讲义簿,说:「我第一堂
课就讲过,哲学是一个舶来的名词。就严格的语义而言,中国古典的学术思想,
其实很难称之为『哲学』,只是我们现在这样称呼而已。王阳明之后,中国的学
术当然仍有发展,但再没有像他这样蔚然而自成一派的卓然大家了。至于大家比
较熟悉的明末三大家和相对可能比较陌生的乾嘉之风,就不在这门选修课的范围
内了。我们这个学期的课程,到此为止。感谢同学们的支持,尤其是并没有报上
我的课但坚持听下来的同学们。谢谢你们」。
教室里掌声如雷。
「下星期还有一堂课,我们准备对这学期的课做个总结,顺便讲一下关于考
试的事。没有新的内容要讲,所以没报这门课的同学下星期没必要再来了」。
宋英昶的话引来下面阵阵窃窃私语,有些同学深以为然,但也有些人面有不
甘。
突然,第三排正中有个男生举手。
宋英昶抬了抬手:「请说」。
站起来的正是沈惜。
「宋老师,我没能报上这门课,但这个学期您的每堂课我都听了,我希望可
以参加考试。这可能会给您增加工作量,但我想,听了您一个学期的课,只有认
真参加一次考试,才算是对自己,也是对老师您一个真正的交代」。他的话引来
很多人的共鸣,台下的嗡嗡声越来越响。
宋英昶很认真地盯着沈惜看了一会,诚挚地说:「对我来说,让你,包括其
他想参加的同学考试,增加不了多少工作量,我很愿意批改你们的试卷。但你们
没能报上这门课,就算参加了考试,也就不能计学分。这意味着你们要准备一场
不能算成绩的考试,某种程度上是在增加你们自己的负担」。
沈惜无所谓地耸了耸肩:「如果没给您添太大的麻烦,我不介意增加自己的
负担。我想很多同学都和我想法一样」。这话又赢得很多赞同的声音。
「好吧」。宋英昶温和一笑,「凡是愿意参加考试的,下星期继续过来,我
让助教记一下你们名字,算算要准备多少试卷。还得看看要不要增加考场。我再
强调一次,这学期没有报上这门课,却坚持要参加考试的同学,不管你们考了多
少分,都是不计成绩的,我没办法给你们学分。但我本人一定会批改你们的卷子,
给你们一个分数,并保证让你们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
考试那天,足足有三分之二编外的考生参加了考试,为此宋英昶甚至特意请
教务处又安排了一个临时考场。
第二个学期开学,沈惜收到一封来自人文学院哲学系的信,里面记录着他
《中国古典哲学精要》考试的成绩:81分。底下亲笔签名:宋英昶。
沈惜对这个成绩不太满意。
在与宋斯嘉相识后,说起这次考试,她对沈惜的这份不满意更不满意:「哥,
你知足吧。我爸很少给人80分以上的。85以上那简直就是凤毛麟角了」。
「你能考多少?」。沈惜确信作为宋英昶的女儿,肯定旁听过这门课,不管是
蹭来的,还是报名参加的。
宋斯嘉狠狠白了他一眼:「我爸不让我报这门课,说他没法给我打分」。
认识了宋斯嘉,不但让沈惜对自己当初的考分释然,还带来了另一个福利,
就是可以到宋家当面向宋老师请教。大三第二个学期,在两人相识整整一年后,
宋斯嘉带沈惜回家见了父母。说来也怪,他们不是恋人,但宋斯嘉当时就觉得有
必要带沈惜回家。
时隔一年半,宋英昶对这个当初在课堂上举手主动要求参加一场成绩不会被
承认的考试的男生依然印象深刻。正因为有过这样一场缘分,宝贝女儿对这男孩
的那个颇显暧昧的「哥哥」的称呼,被默许了。
大学最后一年半时间,也包括自英国回来后的这些日子,沈惜是宋家的常客。
宋斯嘉婚后来得略少了些,但每年总会找机会登门看望老师。尤其是宋英昶生日
这天,不算留学英国那三年,这么些年里他只有一次缺席。
按理说,宋英昶五十五岁大寿的日子,他没理由不出现。他也完全有空。19
日巫晓寒带着女儿踏上了回加拿大的飞机。茶楼和书店已经开始正常营业,一切
都走在正轨上,无需他过多关注。但沈惜还是有顾虑。
年前给诸葛雯英她们庆祝生日时意外响起的电话铃声,是他的一个心结。那
天以后,除了除夕那天发了条例行的问候短信外,沈惜几乎没再与宋斯嘉联系过。
他不便打听这个意外有没有造成他们夫妻间的矛盾,也不清楚在最坏的可能下,
宋斯嘉是如何应对的。他觉得这种时候自己最该做的,就是保持距离,让形势自
然冷却。
宋英昶的生日,作为女婿的齐鸿轩必然要出席,在这个关口,自己再出现在
他面前合适吗?带着这样的顾虑,沈惜婉拒了宋斯嘉的邀请,还使得她颇为不快。
没想到就在元宵节前两天,宋英昶亲自打电话过来:「怎么?老头子我现在
不招人待见,三催四请都不能让你上门了?」。
沈惜条件反射般跳起身来。
「宋老师您这是特意来骂我啊」。沈惜苦笑。
宋英昶亲自出面,他不能再推脱了。
宋家的寿宴安排在中午。当天是元宵节,要请好几家人,所以晚上的时间还
是应该留给大家各自过节。宋家在晚上就安排了家宴,只有老夫妻俩和女儿女婿
参加。沈惜既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过多参与宋家的活动,又却不过宋老师的情面,
索性决定中午的寿宴和晚上的家宴都不参加,选在下午时分登门拜访。
下午两点整,沈惜按时登门。来给他开门的宋斯嘉直接赏了他一个大白眼:
「哥,你架子大了,我的面子不够用,非得我爸亲自请你是吧?」。
沈惜连连作揖告罪。
宋英昶老两口都坐在客厅。因为知道沈惜这个点会来,所以也没做别的事,
电视里正在重播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的郭冬临正对观众抱怨自己被媳妇「卡住
了」。
对宋英昶躬身行了个礼,沈惜简单直接地说了祝词:「祝老师生日快乐,身
体健康」。说着又递上准备好的寿礼。他和宋英昶、韩秀薇夫妇都不陌生,彼此
都不会拘谨,宋英昶颇有兴致地拆起了礼物:「哈哈,我倒想看看你给我准备了
什么?」。
沈惜笑着瞅了眼宋斯嘉:「你老公呢?」。
宋斯嘉撇撇嘴:「他有事,吃过中饭就出去了,说是晚饭前回来」。
宋英昶拆开了包装,突然眼睛一亮,欣喜地说:「哈哈,我正想着今年再添
个斗呢」。
精致的礼盒里摆着一个Dunhill 石楠木根纪念款烟斗。沈惜本以为今年不宜
登门拜寿,就没有提前做准备,想着下次找个什么机会再补上。但既然宋英昶打
了招呼,他又不可能空着手上门,时间匆忙,没有别的准备,索性就把这个当年
在英国时淘的烟斗带来。无论是品牌、外型、质量,这支烟斗都算过得去,价格
也合适。
宋英昶生平除了读书,便只是好茶喜烟,别无他好。而且他只在二十几岁时
碰过纸烟,自研究生毕业开始就只抽烟斗。沈惜当初在英国用不到2000欧的价格
买下这款Dunhill 纪念款的时候,脑子里就曾闪过一个念头:这玩意儿送给宋老
师倒是合适。只是后来没有遇到好机会,这次终于还是让它发挥了原本计划中的
功用。
见丈夫爱不释手地举着烟斗把玩,韩秀薇皱皱眉头:「小沈,我老想着今年
叫老宋戒烟,你又给他送烟斗」。
沈惜赶紧笑着解释:「韩老师您说得对。抽烟对身体是不好。不过据说烟斗
比纸烟多少是要好一点,这个我不太懂,老师肯定清楚。我是这样想的,老师别
无他好,就爱抽个斗。人生难得,是个痴迷嘛。不过老师啊,韩老师说得是对的,
您也得控制一下,别让她为您担心啊」。
宋英昶微笑着冲老伴说:「夫人放心,这一两年我不是遵照你的吩咐,控制
量了嘛。沈惜说得对啊,人生难得是痴迷。一个人清心寡欲长命百岁,也是无趣。
人活着,也不能只是不断延长寿命,却忽视内涵嘛」。
韩秀薇叹口气,看了眼恭恭敬敬站在一旁的沈惜,半玩笑半认真地说了句:
「反正在你这儿,我说话就是没老宋管用」。
宋斯嘉突然嬉笑着插了一句:「也没我的管用。妈你只能排第三」。
韩秀薇又瞥了眼女儿,心中突然添了几分感慨。七八年前,女儿把当时还是
个大男孩的沈惜带回家来时,丈夫一眼就认出他是曾听过他选修课的学生,而自
己则以为这是女儿选定的男友人选。没想到,宋斯嘉当时却说这是她认的「哥哥」。
什么「哥哥」、「妹妹」?韩秀薇又不是没年轻过,自然而然以为这不过是
少男少女间的情趣,或者纯粹只是捅破窗户纸前最后一点点小羞涩。对当时的沈
惜,韩秀薇不很满意,但也并无反感。出乎她的意料,那层窗户纸始终没有捅破,
女儿后来和别的男孩谈起了恋爱,可她与沈惜两人又一直亲近如初,完全就像是
一对亲兄妹。这可真让她看不懂了。
既然沈惜确实不是自己的未来女婿,那韩秀薇自然要重新替女儿的婚姻操心。
于是,在宋斯嘉快读完研究生的时候,她看中了老同事、老朋友陈建芬的儿子,
还为女儿安排了那场相亲。
婚姻并没有截断沈惜与宋斯嘉之间那么没有血缘却亲如一家的感情,韩秀薇
甚至隐隐能感到在丈夫眼里,沈惜远比真正的女婿齐鸿轩更令他觉得顺眼,只是
他一直秉持着不介入女儿对生活和感情的选择中去的原则,从不发表意见。
不经意地从女儿的脸又转到沈惜身上,韩秀薇暗暗叹息:或许命里两人就是
兄妹的缘分吧。
当然,在这个瞬间,韩秀薇也只是感慨一下而已,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她对
自己挑的女婿非常满意。或许宋英昶更偏爱自己的学生,但她却相信齐鸿轩至少
不比沈惜差。
宋英昶招呼沈惜落座。韩秀薇不轻不重地又唠叨了两句,进厨房去接了壶水,
摆到茶几上的电陶炉边。
「喝什么茶?」。宋英昶放下手头的烟斗,在茶几底下摸索起来。
「老师您常喝什么,我就喝什么」。
「大冬天的,还是喝红茶吧。这是我厦门大学的老朋友寄来的极品『金骏眉』,
我尝了,还不错。据说这茶的叶嫩,不必费功夫茶那些套路,直接冲泡最好」。
宋英昶摸出个一掌高的锡罐摆到桌上,「等开了春,新茶上来,今年还有没有雨
前『枫雾』可喝呀?」。
沈惜笑了:「唉,这不就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