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不怕网址被屏蔽了
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
17-06-06
举消灭对方。
李瑟支援的太子因为是正统嫡传,所以先天掌握了很多的优势,在朝廷上势
力远比汉王大,但是李瑟最担心的便是张玄机调集所有高手,全力在皇城一搏,
那时鹿死谁手,颇难预料。
转眼一年过去,永乐二十二年,忠勇王金忠禀告朱棣,说有了阿鲁台踪迹,
请朱棣发兵,愿为前锋誓死效力。
袁珙和楚流光听闻此事,急忙找李瑟商议,二人都道:「我看皇上不久就要
归天了,此时若要再出征,恐怕朝廷到时会大乱。」
李瑟道:「不错,那时张玄机利用汉王发动政变,就会有一场大厮杀啊!而
且太子皇位未定,到时鹿死谁手,很难预料,我们一定要全力阻止皇上出征。」
李瑟找到杨荣、杨士奇等大臣,悄悄把袁珙和楚流光的推算告诉二人,二人
叹道:「我们也有预料,皇上年岁已大,以为早晚这几年的事了,看来比我们预
料的还要早。皇上戎马一生,真是可叹!」
李瑟道:「现在可不是叹息的时侯,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免后患呢?」
杨士奇道:「我了解皇上,他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擒杀阿鲁台,现在有了消
息,会不顾一切地出征的,所以我们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李瑟道:「难道就不能阻止了?」
杨荣道:「尽力试吧!我看很悲观。」
当下几人上朝,请皇上不要再御驾亲征了。
朱棣见手下几个重臣说的肯切,也有些犹豫,可是汉王听到消息,亲自前来
请战,请朱棣挂帅,他愿意为先锋等等。
朱棣心思活动了,等到汉王道:「父皇您一生几次三番没有杀死阿鲁台,他
屡犯天威,岂能饶了他呢?」
朱棣被激怒了,道:「好,我要再亲自征讨。」
李瑟等人虽知道汉王也早晓得朱棣快要驾崩了,因此他想让朱棣死在外面,
他跟随之后,可以假借皇上的名义率兵杀京师。李瑟等人急忙劝阻,可是朱棣
不听劝告,几人见没有办法阻止,只好退而求其次,道:「汉王乃国家栋梁,如
果离开京师,太子没人辅佐可怎么办?」
朱棣见他们不反对出兵,也乐得给他们一个面子,便答应了此事。
于是朱棣率军大举北征。朱棣不听劝告,率兵一出京师,张玄机便请冷如雪
带话,说道眼看皇上不久就要离开人世,当今天下只有他们二人可以互相制衡,
如果能够联起来,天下唾手可得,那时假立汉王为天下,请李瑟在背后掌控,
天下一定能治理的好。又说他们摩尼教是入世救人的教派,一定可以普度众生,
让天下姓过上好日子。
李瑟听完冷如雪的转述,思考起来。他这几年在朝廷做官,知道了姓的疾
苦,一直也想拯救天下姓,因此这时对张玄机的想法思考起来。
李瑟想了半日,心里有了些想法之后,便去找角先生请教。
李瑟在一个四周无人的地方,和角先生商议,他把张玄机的事情说了一遍,
然后道:「我这几年看遍天下之事,发现老姓太苦了。他们辛苦一辈子,也只
能吃饱而已,若是遇到疾病,就会等死,根本没有钱来治病。而所有的官员,都
是锦衣玉食,浪费奢靡,真是让人寒心。汉王是个暴君,一定不能支援的啦!你
说如果我和张玄机联起来,让太子即位,我们在背后控制他,让他实行仁政,
让全天下的人都信奉摩尼教,那样姓就会过上好日子了,你说可好?」
角先生沉吟半晌,道:「以前我和你说过,宗教治国,只会更糟糕,无论这
个宗教的信仰是什么,是好是坏,都没有别。你可能不明白的我的意恩,让我
来和你慢慢说。」
角先生徐徐道:「姓不可没有信仰,无论他们信奉佛教也好,儒教也罢,
都能让他们安分守己,活得有目标,活得才快乐。可是一旦用宗教治国,那这个
国家就大大的糟糕了。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想让全国人都信奉佛教,对一切反对佛教的人全都杀了,
结果民不聊生,最后几年就被推翻了。你说佛教不好吗?让人向善的,如果全国
人都强制信奉,岂不是好?可是为什么不行,不能让姓幸福呢?「
李瑟被问住了,角先生说的这些都超出了他的经验范围,当下一鞠躬,道:
「请先生指点。」
角先生道:「这是因为一旦用宗教治国,就禁锢了读书人和姓的思想,
姓倒罢了,他们无论在何时都是被人愚弄的。可是读书人却不一样,如果完全禁
锢他们的思想,那么会就不会有任何进步了,最后就会成为一潭死水。」
李瑟道:「那就拿摩尼教来说吧!既然全国人都信奉摩尼教了,那么人人都
为了和平和姓,全国实行均田免粮的制度,人人都有土地了,人人不用交税了,
那对姓来说,岂不是天大的好处?」
角先生听了哑然失笑,道:「其实你说的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可这却是最害
人、最要命的想法啊!」
角先生顿了顿,严肃地道:「如你所说,大家都信奉摩尼教了,也均田免粮
了。可是摩尼教治国之后,中央集权非常强大,没有人反对他们了,那么自然也
就没有人约束他们了,他们就会腐败堕落,只会嘴上说是为了姓,其实全是为
了钱财。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人一旦没有制约,很快就会变坏的。」
李瑟道:「可是他们都是好人,怎么会变坏呢?」
角先生道:「我问你,如果你管理很多财务,没有人管你,不拿白不拿,你
会不会拿?你一定会说不会拿,是几个人人品很高,可是大部分人不是这样啊!
所以宗教治国最后就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全部都是腐败。」
李瑟目瞪口呆。
角先生道:「等到摩尼教完全掌握天下之后,他们就会说,为了姓的利益,
不能不收税了,因为收上来的税,要用来帮助姓,『取之于姓,用之于姓』,
得,这下更糟糕了,所以最后老姓的下场只能更凄惨。」
角先生长叹道:「中央集权越是强大,读书人越是没有地方著书立说,所以
姓越来就越愚昧,姓越愚昧,宗教里的人就越活得奢华,等过几十年姓明
白了,可是已经害了几代人了。」
李瑟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我一定要全力阻止张玄机,如果他用宗教
治国,那么天下就完了,几代人就会受害啊!」
再说朱棣率领大军抵达抵曝宁之后,仍不见有敌人踪迹,阿鲁台又像前几次
一样,早已远走了。
朱棣正感扫兴,金忠部将把里秃获得消息,听说阿鲁台在答兰纳木儿河。朱
棣即督军疾进,首先来到开平,然后派中官伯力哥,对阿鲁台属部道:「王师远
来,只捉拿罪人阿鲁台一个,其他人等,倘若真诚投靠,一律优待,绝不食言。」
可是阿鲁台部落,不听劝告,全都逃跑了。
朱棣决计攻入答兰纳木儿河,下命前锋金忠、陈憋等先发,他率大军在后策
应。金忠、陈憋率领部队到了答兰纳木儿河,可是满眼荒芜,不但没有敌寨,就
是车辙马迹,也是一律被阿鲁台掩盖,无从探查端倪,阿鲁台已经不知去向。
朱棣听闻大怒,又派遣张辅等人穷山谷,就近三里内外,没一处不去
的,可也只有蔓草荒烟,并不见伏兵逃骑,张辅等人也空手覆命。
朱棣不禁诧异道:「阿鲁台那厮,究竟到何处去了?」心里恼恨不已。
张辅奏道:「陛下必欲擒贼而后快,如果给臣一个月粮食,率骑兵深入北方
进去,定会不虚此行。」
朱棣默然良久,他几次出兵攻打阿鲁台,都没有见效,忽然感觉身体疲惫,
缓缓道:「大军出塞,人马都很劳乏,北地早寒,倘遇风雪,恐有碍归途,唉,
不如适可而止,再作打算吧!」
朱棣叹息多时,便下令京。
路上经过清水源,朱棣见道旁有石崖数十丈,便命大学士杨荣、金幼孜,刻
石纪功,谕道:「使万世知朕过此。」
铭功完毕,朱棣感觉身体有些不适,便对内侍海寿道:「你给朕计算一下路
程,什么时侯可到北京?」
海寿答道:「八月中即可到京。」
朱棣想了一想,对杨荣道:「东宫涉历已久,政务已熟,朕北京之后,军
国重事,都交给太子裁决吧!朕优游暮年,享些安闲余福罢了。」
杨荣闻言,心知朱棣已然预感身体不行了,忽然心底一股悲哀涌了上来,跪
下泣道:「陛下春秋鼎盛,为何出此言论!」
朱棣叹道:「我也舍不得你们这些老臣啊!你们出去吧!不要再进言了。」
到了晚上,朱棣夜不安寐,一闭上眼睛,便见无数冤兔前来命,待至惊醒,
见侍臣列在左右,一切都是梦境,不禁唏嘘道:「朕一生戎马生涯,竟然事至于
此。」
大军来到榆木川的时侯,朱棣气息奄奄,已经不可救药了。
朱棣自知将要不起,于是召英国公张辅入内,嘱咐后事,传位皇太子朱高炽,
丧礼一如高皇帝遗制。话说完之后,当即崩逝。
一代武功赫赫的大帝就这样去世了。众大臣来不及悲伤,张辅与杨荣、金幼
孜商议,因为六师在外,不便发丧,便熔锡为裨,载入遗骸,仍然是翠华宝盖,
拥护而行。暗中遣少监海寿,奔赴北京禀告太子。
当夜太子在宫里便得到消息,便和等众臣商议,李瑟和楚流光也听到消息,
早早来到宫里。
众人都建议太子孙朱瞻基前去迎接灵位。
李瑟道:「听说汉王已经预谋在要在途中设伏,要袭杀太孙,此事不得不防。」
太子道:「那请少卿亲自带人护送如何?也好迎接圣驾京。」
楚流光忙道:「不可,这样就中了汉王的计策了。他会调集全部人马前来攻
杀,如果李大人去了,就再无人能够抵抗得了他的手下了。」
&n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6】【7】【8】【9】
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m.diyibanzhu.quest
李瑟支援的太子因为是正统嫡传,所以先天掌握了很多的优势,在朝廷上势
力远比汉王大,但是李瑟最担心的便是张玄机调集所有高手,全力在皇城一搏,
那时鹿死谁手,颇难预料。
转眼一年过去,永乐二十二年,忠勇王金忠禀告朱棣,说有了阿鲁台踪迹,
请朱棣发兵,愿为前锋誓死效力。
袁珙和楚流光听闻此事,急忙找李瑟商议,二人都道:「我看皇上不久就要
归天了,此时若要再出征,恐怕朝廷到时会大乱。」
李瑟道:「不错,那时张玄机利用汉王发动政变,就会有一场大厮杀啊!而
且太子皇位未定,到时鹿死谁手,很难预料,我们一定要全力阻止皇上出征。」
李瑟找到杨荣、杨士奇等大臣,悄悄把袁珙和楚流光的推算告诉二人,二人
叹道:「我们也有预料,皇上年岁已大,以为早晚这几年的事了,看来比我们预
料的还要早。皇上戎马一生,真是可叹!」
李瑟道:「现在可不是叹息的时侯,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免后患呢?」
杨士奇道:「我了解皇上,他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擒杀阿鲁台,现在有了消
息,会不顾一切地出征的,所以我们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李瑟道:「难道就不能阻止了?」
杨荣道:「尽力试吧!我看很悲观。」
当下几人上朝,请皇上不要再御驾亲征了。
朱棣见手下几个重臣说的肯切,也有些犹豫,可是汉王听到消息,亲自前来
请战,请朱棣挂帅,他愿意为先锋等等。
朱棣心思活动了,等到汉王道:「父皇您一生几次三番没有杀死阿鲁台,他
屡犯天威,岂能饶了他呢?」
朱棣被激怒了,道:「好,我要再亲自征讨。」
李瑟等人虽知道汉王也早晓得朱棣快要驾崩了,因此他想让朱棣死在外面,
他跟随之后,可以假借皇上的名义率兵杀京师。李瑟等人急忙劝阻,可是朱棣
不听劝告,几人见没有办法阻止,只好退而求其次,道:「汉王乃国家栋梁,如
果离开京师,太子没人辅佐可怎么办?」
朱棣见他们不反对出兵,也乐得给他们一个面子,便答应了此事。
于是朱棣率军大举北征。朱棣不听劝告,率兵一出京师,张玄机便请冷如雪
带话,说道眼看皇上不久就要离开人世,当今天下只有他们二人可以互相制衡,
如果能够联起来,天下唾手可得,那时假立汉王为天下,请李瑟在背后掌控,
天下一定能治理的好。又说他们摩尼教是入世救人的教派,一定可以普度众生,
让天下姓过上好日子。
李瑟听完冷如雪的转述,思考起来。他这几年在朝廷做官,知道了姓的疾
苦,一直也想拯救天下姓,因此这时对张玄机的想法思考起来。
李瑟想了半日,心里有了些想法之后,便去找角先生请教。
李瑟在一个四周无人的地方,和角先生商议,他把张玄机的事情说了一遍,
然后道:「我这几年看遍天下之事,发现老姓太苦了。他们辛苦一辈子,也只
能吃饱而已,若是遇到疾病,就会等死,根本没有钱来治病。而所有的官员,都
是锦衣玉食,浪费奢靡,真是让人寒心。汉王是个暴君,一定不能支援的啦!你
说如果我和张玄机联起来,让太子即位,我们在背后控制他,让他实行仁政,
让全天下的人都信奉摩尼教,那样姓就会过上好日子了,你说可好?」
角先生沉吟半晌,道:「以前我和你说过,宗教治国,只会更糟糕,无论这
个宗教的信仰是什么,是好是坏,都没有别。你可能不明白的我的意恩,让我
来和你慢慢说。」
角先生徐徐道:「姓不可没有信仰,无论他们信奉佛教也好,儒教也罢,
都能让他们安分守己,活得有目标,活得才快乐。可是一旦用宗教治国,那这个
国家就大大的糟糕了。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想让全国人都信奉佛教,对一切反对佛教的人全都杀了,
结果民不聊生,最后几年就被推翻了。你说佛教不好吗?让人向善的,如果全国
人都强制信奉,岂不是好?可是为什么不行,不能让姓幸福呢?「
李瑟被问住了,角先生说的这些都超出了他的经验范围,当下一鞠躬,道:
「请先生指点。」
角先生道:「这是因为一旦用宗教治国,就禁锢了读书人和姓的思想,
姓倒罢了,他们无论在何时都是被人愚弄的。可是读书人却不一样,如果完全禁
锢他们的思想,那么会就不会有任何进步了,最后就会成为一潭死水。」
李瑟道:「那就拿摩尼教来说吧!既然全国人都信奉摩尼教了,那么人人都
为了和平和姓,全国实行均田免粮的制度,人人都有土地了,人人不用交税了,
那对姓来说,岂不是天大的好处?」
角先生听了哑然失笑,道:「其实你说的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可这却是最害
人、最要命的想法啊!」
角先生顿了顿,严肃地道:「如你所说,大家都信奉摩尼教了,也均田免粮
了。可是摩尼教治国之后,中央集权非常强大,没有人反对他们了,那么自然也
就没有人约束他们了,他们就会腐败堕落,只会嘴上说是为了姓,其实全是为
了钱财。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人一旦没有制约,很快就会变坏的。」
李瑟道:「可是他们都是好人,怎么会变坏呢?」
角先生道:「我问你,如果你管理很多财务,没有人管你,不拿白不拿,你
会不会拿?你一定会说不会拿,是几个人人品很高,可是大部分人不是这样啊!
所以宗教治国最后就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全部都是腐败。」
李瑟目瞪口呆。
角先生道:「等到摩尼教完全掌握天下之后,他们就会说,为了姓的利益,
不能不收税了,因为收上来的税,要用来帮助姓,『取之于姓,用之于姓』,
得,这下更糟糕了,所以最后老姓的下场只能更凄惨。」
角先生长叹道:「中央集权越是强大,读书人越是没有地方著书立说,所以
姓越来就越愚昧,姓越愚昧,宗教里的人就越活得奢华,等过几十年姓明
白了,可是已经害了几代人了。」
李瑟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我一定要全力阻止张玄机,如果他用宗教
治国,那么天下就完了,几代人就会受害啊!」
再说朱棣率领大军抵达抵曝宁之后,仍不见有敌人踪迹,阿鲁台又像前几次
一样,早已远走了。
朱棣正感扫兴,金忠部将把里秃获得消息,听说阿鲁台在答兰纳木儿河。朱
棣即督军疾进,首先来到开平,然后派中官伯力哥,对阿鲁台属部道:「王师远
来,只捉拿罪人阿鲁台一个,其他人等,倘若真诚投靠,一律优待,绝不食言。」
可是阿鲁台部落,不听劝告,全都逃跑了。
朱棣决计攻入答兰纳木儿河,下命前锋金忠、陈憋等先发,他率大军在后策
应。金忠、陈憋率领部队到了答兰纳木儿河,可是满眼荒芜,不但没有敌寨,就
是车辙马迹,也是一律被阿鲁台掩盖,无从探查端倪,阿鲁台已经不知去向。
朱棣听闻大怒,又派遣张辅等人穷山谷,就近三里内外,没一处不去
的,可也只有蔓草荒烟,并不见伏兵逃骑,张辅等人也空手覆命。
朱棣不禁诧异道:「阿鲁台那厮,究竟到何处去了?」心里恼恨不已。
张辅奏道:「陛下必欲擒贼而后快,如果给臣一个月粮食,率骑兵深入北方
进去,定会不虚此行。」
朱棣默然良久,他几次出兵攻打阿鲁台,都没有见效,忽然感觉身体疲惫,
缓缓道:「大军出塞,人马都很劳乏,北地早寒,倘遇风雪,恐有碍归途,唉,
不如适可而止,再作打算吧!」
朱棣叹息多时,便下令京。
路上经过清水源,朱棣见道旁有石崖数十丈,便命大学士杨荣、金幼孜,刻
石纪功,谕道:「使万世知朕过此。」
铭功完毕,朱棣感觉身体有些不适,便对内侍海寿道:「你给朕计算一下路
程,什么时侯可到北京?」
海寿答道:「八月中即可到京。」
朱棣想了一想,对杨荣道:「东宫涉历已久,政务已熟,朕北京之后,军
国重事,都交给太子裁决吧!朕优游暮年,享些安闲余福罢了。」
杨荣闻言,心知朱棣已然预感身体不行了,忽然心底一股悲哀涌了上来,跪
下泣道:「陛下春秋鼎盛,为何出此言论!」
朱棣叹道:「我也舍不得你们这些老臣啊!你们出去吧!不要再进言了。」
到了晚上,朱棣夜不安寐,一闭上眼睛,便见无数冤兔前来命,待至惊醒,
见侍臣列在左右,一切都是梦境,不禁唏嘘道:「朕一生戎马生涯,竟然事至于
此。」
大军来到榆木川的时侯,朱棣气息奄奄,已经不可救药了。
朱棣自知将要不起,于是召英国公张辅入内,嘱咐后事,传位皇太子朱高炽,
丧礼一如高皇帝遗制。话说完之后,当即崩逝。
一代武功赫赫的大帝就这样去世了。众大臣来不及悲伤,张辅与杨荣、金幼
孜商议,因为六师在外,不便发丧,便熔锡为裨,载入遗骸,仍然是翠华宝盖,
拥护而行。暗中遣少监海寿,奔赴北京禀告太子。
当夜太子在宫里便得到消息,便和等众臣商议,李瑟和楚流光也听到消息,
早早来到宫里。
众人都建议太子孙朱瞻基前去迎接灵位。
李瑟道:「听说汉王已经预谋在要在途中设伏,要袭杀太孙,此事不得不防。」
太子道:「那请少卿亲自带人护送如何?也好迎接圣驾京。」
楚流光忙道:「不可,这样就中了汉王的计策了。他会调集全部人马前来攻
杀,如果李大人去了,就再无人能够抵抗得了他的手下了。」
&n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