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不怕网址被屏蔽了
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
17-06-06
却无可劝解,想想他的一生,果真是为了追求功
业,太过执迷,陷入了虚名之中,不禁感叹,慢声吟道:「权贵龙骧,英雄虎战。
以冷眼视之,如蚁聚膻,如蝇竞血;是非蜂起,得失猥兴。以冷情当之,如冶化
金,如汤消雪。功名富贵,只是云烟,人生苦短,到底什么才是永恒的追求呢?」
道衍惘然道:「人生在世,如同大梦一场,争名夺利,好胜逞强,人皆被利
锁名缰所缠,难怪有人做诗云:」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
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李瑟轻轻地道:「师叔说的是,不过师叔现在看破了,也不晚啊!一旦悟道,
便可通天,何必对往事耿耿于怀?」
道衍听了李瑟的话,忽地嘴边挂着笑,定定地看着他,神情顽皮之极,哪里
还有一丝的惆怅在他脸上呢?
李瑟见了大惊,口吃地道:「师……叔……你怎么啦?」
道衍以手捧腹,指着李瑟,哈哈大笑起来,道:「痴儿,痴儿啊!」
李瑟不明所以,暗叫:「糟糕,师叔怎么了?难道……难道疯了不成。」
道衍忽地住口不笑,神情严肃起来,正容道:「『算来名利不如闲』,此诗
虽有一定道理,但若是经历不同的人来看,感悟却大不相同的。此诗若是化外之
人所作,定是道行太浅,徒然羡慕功名富贵,可是因为不可得,所以做此诗聊以
自慰罢了。人,只有经历过了,心才能真正的体验到那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夏虫
不可以语冰,凡人怎么可能了解那些功名赫赫的人的内心呢?没有经历过,你知
道挨饿是什么滋味?你知道痛苦,心疼的滋味,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滋味?」
「体会了之后,你挨过饿了,才真正的明白吃饱的滋味;心疼过了,才知道
真正欢喜的滋味。如果惧怕困苦磨难,惧怕名声显赫,惧怕负担功业,只是一味
躲避退让,那么,你永远也不晓得你的心,不晓得苦辣酸甜。」
李瑟忽地被道衍给说愣了,痴痴地道:「可是我师父教诲过我,凡事不可强
求。要知一旦放纵,就着了痕迹。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它们自然而然,所以能
够永恒。我们的追求,是要永恒的东西,为了瞬间的,注定消亡的东西而着迷,
是多么愚笨和可笑啊!」
道衍道:「你说的不错。可是,符你师父的道路,却不一定适你。仙道
之路,从没二人用同一种方法行得通,刀君派,说是以刀入道,可是刀不过是
凭藉罢了,或者说是一个途经的点而已,你师父的方法教诲不了你,你也体会不
到的。」
道衍见李瑟越来越是迷茫,忽地语气一转,道:「洪武三年,太祖朱元璋始
读『孟子』,读到『民为贵,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
不听则易位』时,大是不屑,当他翻到卷四『离娄章』时,龙心大怒。因为这一
章里有这样一段话:」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胆量
好大的孟轲,竟敢鼓动姓在皇帝对待他们不好时,就把皇帝当作仇敌贼寇,那
还了得。于是,他就诏告天下,说孟子的这段话』非臣子所宜言『,罢免孟子在
孔庙中的配飨。朱元璋担心大臣们会反对这一做法,又明告群臣,有敢劝谏者,
以』大不敬『论罪处死,并且』命金吾射之『。」
「过了些时日,当时的刑部尚书钱唐忍不住了,明知劝阻皇帝有杀头之罪,
仍然参本抗旨劝谏,并命役人抬棺随己上殿,愿意袒胸受箭。他说:」臣得为孟
轲死,死有余荣『。「
「朱元璋知道『孟子』在全国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已无法动摇,想完全禁止是
不可能的,只好组织了一个『孟子』审查的衙门,出了本『孟子节文』,把『孟
子』删得七零八落,共删去八十五条,只剩下了一七十条,作为命题、取士的
范本。并诏告天下,赞扬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又恢复了孟
子配飨孔子的地位。」
李瑟忽听师叔讲起了朝廷里的故事,不知他有什么用意,但料来必有深意,
便用心体会。
道衍又道:「朱熹说过,孔子的儒学未尝一日得行于天下,这的确是事实。
儒学确实在不断地变着,经董仲舒、『二程』、朱熹等人之手,两千年来,已经
面目全非了。如今读书人都把儒家捧为正统,可是这正统哪里去了?」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怎么没人听进心里去?都认为孔子
是圣人,凡事都要听他的,这就违背了儒家之道。「
「墨子云:假如都效法自己的父母,怎么样?天下当父母亲的很多,但仁义
的很少,如果都效法自己的父母,那就是效法不仁不义了。那都效法自己的老师,
怎么样?天下当老师的很多,但仁义的很少,如果都效法自己的老师,那就是效
法不仁不义,不可以做为准则啊!那都效法自己的国君怎么样?天下做国君的很
多,但仁义的很少,如果都效法自己的国君,就是效法不仁不义。效法不仁不义,
不可以作为准则。所以,父母、老师、国君三者,都不可以效法,唯有天道,才
是可以效法的。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可法之。」
李瑟突然听了这一番言论,感觉好像被雷击中了一样,浑身一震,一下呆住
了,脑中纷纶无比,心里空荡荡的,没有着落处。
道衍又道:「『诗经』云:」匪今斯今,振古如兹。『(不是今天才如此,
自古以来就如此啊!)这话说得好,自古以来,所有的话都是哄骗人的啊!千年
不变的效法之句数不胜数,举其荦荦大端者,如』以吏为师『、』法先王『、』
见贤思齐『、』臣事君以忠『、』天不变,道亦不变『……在我看来,都是哄人
的,全都是狗屁。老师的话,书上的话,其实到了你的身上,都是狗屁啊!「
李瑟喃喃道:「全都是……全都是狗屁!?」
道衍道:「不错。」
李瑟浑身已是汗透,一瞬间,身上不知哪里冒了许多的汗水。
只听道衍又道:「宇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
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你以前的所作所为,摆脱了,却没有担当,说
到底,你只不过是逃避罢了。你哪里是什么见识高远,行事高深?了心自了事,
逃名不逃世,方是心之根本。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
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你以前的那些狗屁见识,都是下乘,都是胡
闹罢了。心若不了,妄谈其他,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李瑟脑里似乎炸了一样,什么也想不起来,眼神呆滞,只是颤声道:「那我
该如何?我该如何……」
道衍大喝道:「混俗和光,在世入世,融入众生,放下自卑,弃其消极,勇
于进取,这才是炼心。古人曰:」未修玄,先做人,人做完,仙不远。『做常人
所做之事,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行常人不能为之为,待机而后动。心怀道志,身
处红尘,名曰尘世炼心,身随流水去,心如白云闲,其在世洗心,非消极厌世,
而是勘破世事,灵通运用,不迷幻境而已。其别在于,俗人追求钱财名利,是
为享受,然耗精费神催人速死;我得到钱财名利,是为助道行善积德,保命长生,
故俗人有短暂快乐,却有无尽烦恼,而我有短暂烦恼,却可永世逍遥。「
道衍说完,仰天大笑,也不等李瑟味,忽地又道:「傻小子,凡事你若只
用肉眼去看,什么事能明白?你出山之时,遇到了闻名江湖的淫贼花蝴蝶,你以
为是你杀了他吗?告诉你,他的师父,和你的祖师爷席应真乃是同门师兄,刀
君的心法,只传一人,别的子就要另辟蹊径。他和我是同一辈的人,如果真的
论起来的话,可以这么说吧!他和我们乃是同一门派的,是师兄,都是刀君一
派。以他高深的修为,如要杀死他,凭我的道行,都是做不到的,更别说你了。
若非他有他的理由,他会甘心死在你的手里?你能杀死他吗?人都难逃一死,可
是所谓薪火相传,才会源源不绝。他自有他的道理,你仔细去想想吧!到底他是
不是被你杀死的?」
道衍这些话说出来,比以前的所有言语更有震撼力。李瑟突然发现,他一开
始的所有经历,所有想法,一下全部被否定了,而新的真相,超出了他的想像和
认知,他原来一开始的所有想法和念头,居然像泡沫一样破碎了。
李瑟脑中「轰」的一声,随后身子轻飘飘地,不知身在何处。
道衍见李瑟忽然委摩于地,道:「昔年有叶道士画龙,点睛之后,龙啸九天。
今我效法前人,做画龙点睛之事。」说完运气在李瑟眉心一点,然后再也不看他,
甩袖大笑而去。
李瑟忽觉脑中一阵清凉,随即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似乎发生在他眼前一
样,而他只像一个旁观者一般观看。
李瑟对于那些事情,忽然心里变化起来,似有感悟,似无感悟,恍恍惚惚,
不知所往。
第六章如雪如玉
王宝儿随李瑟拜访他的师叔道衍,可是没和他说上一句话,就闷闷而了。
王宝儿自幼出入豪门侯府,因为王家势力极大,故颇受重视,可是这次却没得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1】【2】【3】【4】【5】
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m.diyibanzhu.quest
业,太过执迷,陷入了虚名之中,不禁感叹,慢声吟道:「权贵龙骧,英雄虎战。
以冷眼视之,如蚁聚膻,如蝇竞血;是非蜂起,得失猥兴。以冷情当之,如冶化
金,如汤消雪。功名富贵,只是云烟,人生苦短,到底什么才是永恒的追求呢?」
道衍惘然道:「人生在世,如同大梦一场,争名夺利,好胜逞强,人皆被利
锁名缰所缠,难怪有人做诗云:」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
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李瑟轻轻地道:「师叔说的是,不过师叔现在看破了,也不晚啊!一旦悟道,
便可通天,何必对往事耿耿于怀?」
道衍听了李瑟的话,忽地嘴边挂着笑,定定地看着他,神情顽皮之极,哪里
还有一丝的惆怅在他脸上呢?
李瑟见了大惊,口吃地道:「师……叔……你怎么啦?」
道衍以手捧腹,指着李瑟,哈哈大笑起来,道:「痴儿,痴儿啊!」
李瑟不明所以,暗叫:「糟糕,师叔怎么了?难道……难道疯了不成。」
道衍忽地住口不笑,神情严肃起来,正容道:「『算来名利不如闲』,此诗
虽有一定道理,但若是经历不同的人来看,感悟却大不相同的。此诗若是化外之
人所作,定是道行太浅,徒然羡慕功名富贵,可是因为不可得,所以做此诗聊以
自慰罢了。人,只有经历过了,心才能真正的体验到那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夏虫
不可以语冰,凡人怎么可能了解那些功名赫赫的人的内心呢?没有经历过,你知
道挨饿是什么滋味?你知道痛苦,心疼的滋味,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滋味?」
「体会了之后,你挨过饿了,才真正的明白吃饱的滋味;心疼过了,才知道
真正欢喜的滋味。如果惧怕困苦磨难,惧怕名声显赫,惧怕负担功业,只是一味
躲避退让,那么,你永远也不晓得你的心,不晓得苦辣酸甜。」
李瑟忽地被道衍给说愣了,痴痴地道:「可是我师父教诲过我,凡事不可强
求。要知一旦放纵,就着了痕迹。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它们自然而然,所以能
够永恒。我们的追求,是要永恒的东西,为了瞬间的,注定消亡的东西而着迷,
是多么愚笨和可笑啊!」
道衍道:「你说的不错。可是,符你师父的道路,却不一定适你。仙道
之路,从没二人用同一种方法行得通,刀君派,说是以刀入道,可是刀不过是
凭藉罢了,或者说是一个途经的点而已,你师父的方法教诲不了你,你也体会不
到的。」
道衍见李瑟越来越是迷茫,忽地语气一转,道:「洪武三年,太祖朱元璋始
读『孟子』,读到『民为贵,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
不听则易位』时,大是不屑,当他翻到卷四『离娄章』时,龙心大怒。因为这一
章里有这样一段话:」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胆量
好大的孟轲,竟敢鼓动姓在皇帝对待他们不好时,就把皇帝当作仇敌贼寇,那
还了得。于是,他就诏告天下,说孟子的这段话』非臣子所宜言『,罢免孟子在
孔庙中的配飨。朱元璋担心大臣们会反对这一做法,又明告群臣,有敢劝谏者,
以』大不敬『论罪处死,并且』命金吾射之『。」
「过了些时日,当时的刑部尚书钱唐忍不住了,明知劝阻皇帝有杀头之罪,
仍然参本抗旨劝谏,并命役人抬棺随己上殿,愿意袒胸受箭。他说:」臣得为孟
轲死,死有余荣『。「
「朱元璋知道『孟子』在全国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已无法动摇,想完全禁止是
不可能的,只好组织了一个『孟子』审查的衙门,出了本『孟子节文』,把『孟
子』删得七零八落,共删去八十五条,只剩下了一七十条,作为命题、取士的
范本。并诏告天下,赞扬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又恢复了孟
子配飨孔子的地位。」
李瑟忽听师叔讲起了朝廷里的故事,不知他有什么用意,但料来必有深意,
便用心体会。
道衍又道:「朱熹说过,孔子的儒学未尝一日得行于天下,这的确是事实。
儒学确实在不断地变着,经董仲舒、『二程』、朱熹等人之手,两千年来,已经
面目全非了。如今读书人都把儒家捧为正统,可是这正统哪里去了?」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怎么没人听进心里去?都认为孔子
是圣人,凡事都要听他的,这就违背了儒家之道。「
「墨子云:假如都效法自己的父母,怎么样?天下当父母亲的很多,但仁义
的很少,如果都效法自己的父母,那就是效法不仁不义了。那都效法自己的老师,
怎么样?天下当老师的很多,但仁义的很少,如果都效法自己的老师,那就是效
法不仁不义,不可以做为准则啊!那都效法自己的国君怎么样?天下做国君的很
多,但仁义的很少,如果都效法自己的国君,就是效法不仁不义。效法不仁不义,
不可以作为准则。所以,父母、老师、国君三者,都不可以效法,唯有天道,才
是可以效法的。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可法之。」
李瑟突然听了这一番言论,感觉好像被雷击中了一样,浑身一震,一下呆住
了,脑中纷纶无比,心里空荡荡的,没有着落处。
道衍又道:「『诗经』云:」匪今斯今,振古如兹。『(不是今天才如此,
自古以来就如此啊!)这话说得好,自古以来,所有的话都是哄骗人的啊!千年
不变的效法之句数不胜数,举其荦荦大端者,如』以吏为师『、』法先王『、』
见贤思齐『、』臣事君以忠『、』天不变,道亦不变『……在我看来,都是哄人
的,全都是狗屁。老师的话,书上的话,其实到了你的身上,都是狗屁啊!「
李瑟喃喃道:「全都是……全都是狗屁!?」
道衍道:「不错。」
李瑟浑身已是汗透,一瞬间,身上不知哪里冒了许多的汗水。
只听道衍又道:「宇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
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你以前的所作所为,摆脱了,却没有担当,说
到底,你只不过是逃避罢了。你哪里是什么见识高远,行事高深?了心自了事,
逃名不逃世,方是心之根本。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
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你以前的那些狗屁见识,都是下乘,都是胡
闹罢了。心若不了,妄谈其他,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李瑟脑里似乎炸了一样,什么也想不起来,眼神呆滞,只是颤声道:「那我
该如何?我该如何……」
道衍大喝道:「混俗和光,在世入世,融入众生,放下自卑,弃其消极,勇
于进取,这才是炼心。古人曰:」未修玄,先做人,人做完,仙不远。『做常人
所做之事,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行常人不能为之为,待机而后动。心怀道志,身
处红尘,名曰尘世炼心,身随流水去,心如白云闲,其在世洗心,非消极厌世,
而是勘破世事,灵通运用,不迷幻境而已。其别在于,俗人追求钱财名利,是
为享受,然耗精费神催人速死;我得到钱财名利,是为助道行善积德,保命长生,
故俗人有短暂快乐,却有无尽烦恼,而我有短暂烦恼,却可永世逍遥。「
道衍说完,仰天大笑,也不等李瑟味,忽地又道:「傻小子,凡事你若只
用肉眼去看,什么事能明白?你出山之时,遇到了闻名江湖的淫贼花蝴蝶,你以
为是你杀了他吗?告诉你,他的师父,和你的祖师爷席应真乃是同门师兄,刀
君的心法,只传一人,别的子就要另辟蹊径。他和我是同一辈的人,如果真的
论起来的话,可以这么说吧!他和我们乃是同一门派的,是师兄,都是刀君一
派。以他高深的修为,如要杀死他,凭我的道行,都是做不到的,更别说你了。
若非他有他的理由,他会甘心死在你的手里?你能杀死他吗?人都难逃一死,可
是所谓薪火相传,才会源源不绝。他自有他的道理,你仔细去想想吧!到底他是
不是被你杀死的?」
道衍这些话说出来,比以前的所有言语更有震撼力。李瑟突然发现,他一开
始的所有经历,所有想法,一下全部被否定了,而新的真相,超出了他的想像和
认知,他原来一开始的所有想法和念头,居然像泡沫一样破碎了。
李瑟脑中「轰」的一声,随后身子轻飘飘地,不知身在何处。
道衍见李瑟忽然委摩于地,道:「昔年有叶道士画龙,点睛之后,龙啸九天。
今我效法前人,做画龙点睛之事。」说完运气在李瑟眉心一点,然后再也不看他,
甩袖大笑而去。
李瑟忽觉脑中一阵清凉,随即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似乎发生在他眼前一
样,而他只像一个旁观者一般观看。
李瑟对于那些事情,忽然心里变化起来,似有感悟,似无感悟,恍恍惚惚,
不知所往。
第六章如雪如玉
王宝儿随李瑟拜访他的师叔道衍,可是没和他说上一句话,就闷闷而了。
王宝儿自幼出入豪门侯府,因为王家势力极大,故颇受重视,可是这次却没得
本章未完,点击[ 数字分页 ]继续阅读-->>